几乎100%的摩托车品牌进军电动车失败,原来是这两个原因!

二十年来,中国的电动车行业先后超过2000多家企业,目前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区区数百家,其中有一个现象值得研究,摩托车品牌几乎没有几个在电动车行业能够成功的,很多品牌徒有虚名。

我们可以发现,五羊本田、建设、金城、新大洲、力帆、嘉陵、钱江、轻骑、木兰、豪爵、宗申、三雅等摩托车品牌,除了宗申电动三轮车颇有成就之外,其他品牌有几个年销量超过30万台?甚至部分品牌已经关门或者即将关门!据电动车观察员了解,摩托车品牌进军电动车领域失败的原因有以下两类:

原因一、瞧不起对手,你就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走?

实话实话,摩托车品牌原先都是从非市场经济时代走过来,部分品牌还有国资的因素,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短缺,让这些品牌可以躺着挣钱。但是经济发展,摩托车面临汽车和电动车的双重夹击,却依然摆出“天下老子第一”的臭脸,瞧不起对手的产品、瞧不起对手的营销手段、更瞧不起对手的管理,最后被对手不声不响拍死在沙滩上。

原因二、没有品牌投入,租来的摩托车品牌谁会重视?

毫不夸张说,电动自行车行业前30名没有一家摩托车品牌!因为几乎100%的电动车行业的摩托车品牌都是租来的,没有人会在品牌建设上多花钱。之所以租品牌,就看中品牌的含金量。但是他们想得太肤浅,摩托车行业的品牌在电动车行业不一定吃得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