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文| 白蘿蔔

整個週末,《我不是藥神》成為大家共同的話題。

週六、週日兩天《我不是藥神》開啟分時段全國點映,截止目前票房已突破5000萬,上座率高達36%,票務平臺評分達9.6,朋友圈刷屏,微博上熱議,電影還沒正式上映,但可以確定的是,這部片子已經火了。

許多人說,中國缺少《我不是藥神》這樣的電影,這句話再跟進一步,應該是說,中國缺少拍出《我不是藥神》這樣電影的導演。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文牧野的出現,是行業和市場的一個驚喜,這位85年出生的年輕導演帶來一部意義非凡的《我不是藥神》,也極可能創下院線電影處女座的最好票房紀錄,但對於文牧野而言,他應該是註定要成為導演的一個人。

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採訪文牧野時,他說自己確立做導演的目標是從大一開始:“我不會做別的,從小學習不是很好,第一次被老師誇獎是因為我拍了一個短片,老師說拍得不錯,(我)就覺得好像可以走這條路。”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到如今,文牧野的電影長篇處女作上映,導演這條路走了14年。今天電影成了,“導演文牧野”也成了,回溯這條漫漫長路,其實會發現,文牧野早就已經準備好了。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哪兒來的“天生”做導演?

評價文牧野的時候,徐崢說:“他是天生要做導演的人。希望通過個人的經驗與判斷,讓大家看到新導演的表現,中國電影需要這樣的新導演。”

讀大學時,抱著一顆學電影的心,文牧野考進了廣播電視編導,“一開始以為就是拍電影,後來拍作業拍了一個短片,老師說拍得不錯,基本上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被老師誇,就覺得好像可以走這條路,後來考研考了三年,上了電影學院研究生到現在。”

科班出身,研究生師從田壯壯,文牧野的導演生涯也早早開啟,而他被甯浩和徐崢相中,也源自學生時代拍攝的短片。與如今許多青年導演的成名狀況一樣,文牧野也是FIRST青年電影展發掘的一顆明星,2013文牧野的短片《鬥爭》(《BATTLE》)獲得第七屆FIRST青年電影展評委會特別獎和拍片季優秀影片兩個獎項,第二年,短片《安魂曲》又入圍第八屆FIRST青年電影展學生競賽單元。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鬥爭》《安魂曲》海報

文牧野說:“參加電影節成本低,再有就是尋求機會,甯浩和徐崢都是因為看到我參加電影節的短片,我們才一起合作。”

FIRST青年電影展執行官李子為對文牧野有這樣一段描述:“記得,三四年前我問他,你的第一個目標是什麼。

他輕輕,沉沉地說:‘奧斯卡。’

我回答:好的,第一個就是他。”

在北京電影學院讀書的時候,文牧野也曾經追著看大熱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同學好奇他一個學電影的看那個幹什麼,文牧野卻想得很透徹:“為什麼學電影的不能看?就覺得很奇怪,你非把自己勒到一個你認為位置特高的地方。我認為真正做藝術的人應該是在老百姓中間的,大家圍著你,圍著篝火,大家在一塊兒玩。”

可見對於“做導演”,文牧野是真的想好了,不僅想好了,回首來路,也清晰可見他踏下的每一個腳印。從學生時代拍攝短片、參加電影節、簽約壞猴子影業的青年導演計劃,再到2015年參與《戀愛中的城市》影片拍攝,他負責其中一個故事的執導,如今他終於推出籌備三年的個人長篇處作女《我不是藥神》,其實這世上從來不存在什麼單純的一鳴驚人,在這聲高亢的長鳴背後,蟄伏著十幾年的潛心努力和踽踽獨行。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在這個繁花似錦的電影市場中,想成為導演的人有很多,輕易就被別人喊作“導演”的人也有很多,但在真正意義上可稱為導演的人,並不多。

儘管時代和環境為電影青年們創作提供了更廣闊的沃土,但這從來不意味著成為導演就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文牧野導演的出現是個驚喜,而文牧野成為導演的故事,也是這個行業中最值得借鑑和深思的故事,註定能成為導演真的不是老天賞飯,而是後天奮鬥自我打造出來的“註定”。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成長路上的“自省”和“相互折磨”

可以說,甯浩和徐崢是文牧野的伯樂。文牧野是2016年“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中的簽約導演之一,《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從開始籌備到正式上映一共經歷了三年時間,電影由文牧野執導,徐崢主演,甯浩擔任監製。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電影劇本最早交到了甯浩手上,甯浩找到了文牧野——“最開始有一個人物原型故事,第一次寧導給我講了這個故事,感覺很好,可以做成社會英雄題材,就達成共識開始寫劇本。”

毫無疑問,《我不是藥神》是一個好故事。徐崢此前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曾對這個故事稱讚不已:“中國的,有現實主義質感,又是一個社會英雄,又由一個人物傳記形式表現的……我們內心期盼很久了,我們內在有一種渴望特別想呼喚有這麼一種電影,我們是撲上去的。”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說起當初對於《我不是藥神》的想象,文牧野稱想拍一部“社會英雄題材,有很強的商業性,但是相對又有類型反轉。”

電影劇本創作用了兩年,文牧野和另外兩個編劇一起進行。在劇本創作的漫長過程裡,文牧野每寫完一稿都會和監製甯浩討論。

“寫劇本的時候去找他聊,他只要一說‘這個感覺是對的’這句話,我就可以繼續去寫了,因為我從鏡子裡看到我自己是對的。”

對文牧野而言,甯浩是一面鏡子,這也是甯浩給自己的稱呼。甯浩的指導方式很特別,他就是文牧野這個故事的第一個聽眾,聽完故事創作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文牧野通過甯浩的反應來自省。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就像歌手演唱一首歌,通過觀察臺下聽眾的反應,就能得知自己這首歌演唱的如何,甯浩是文牧野的第一位觀眾,同時也是文牧野創作過程中的一面鏡子:“他讓我看到自己這個劇本大概是什麼樣子,如果我滿意我繼續,如果不滿意我再去繼續寫,但是他不會告訴我這個東西夠不夠,只是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

這也是監製甯浩在扶持文牧野當中提供的最好的教育,比起手把手地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成長和拔高,才會讓這場教育和學習意義更大。

劇本完成之後,甯浩把劇本拿給徐崢,第一遍看完,徐崢便淚目,說:“我想演”,於是,徐崢加入劇組,三人成行,電影開始建組拍攝。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在文牧野的執導過程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再保一條”拍攝法,關於這樣的執導方式,文牧野表示:“根本原因是我認為有可能還會比上條更好,一般得到的結果還真是比上一條更好,還能突破一點的那‘一點’能給戲帶來更大的幫助。”

文牧野拍攝次數最多的一場戲拍了36條,就是一條很簡單的過場戲,因為這樣的戲其實是最難拍的。在情緒起伏變化極大的戲份中,演員表演起來相對容易,反而是最簡單的過場戲,情緒界線並不明確,需要所有劇組人員一起反覆多次磨合。

“我們的拍攝方式不是斷開拍的,每一場戲都是從頭演到尾,一分半或者四分鐘的戲都是從頭一直下來,這種方式能夠讓演員在粘合度上變得非常自然,到後來已經不用演了。

所以有時候所謂的再多拍一條,實際上是為了再練一次。”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其實,文牧野所謂的“再保一條”,更多的是保證整個劇組每個環節上的工作人員之間再多一次的練習,讓團隊之間的粘合度更高,最終達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這是一個相互折磨的過程,同時也是一條相互推進的道路,文牧野說:“相互折磨就是我提出一個方向,你在這個方向裡尋找自己的方向,大家在磨合的過程中向前走。”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清楚”是每個人必經的關鍵詞

電影監製甯浩說:“需要給建議的人都是當不了導演的,導演都是那種攔都攔不住的,用不著聽忠告,也用不著灌雞湯。”

文牧野就是這樣的人。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詢問文牧野拍攝過程中是否遇到瓶頸時,他回答“沒有,除非客觀因素影響拍攝。”

“如果我們沒有達成共識,是不可以下現場的,那會造成很大的問題。如果你都不知道你要什麼,那你拍什麼?你必須想清楚再拍。”

“清楚”是文牧野導演道路上尤為明顯的關鍵詞,從確立當導演的目標、到成為導演開始執導影片,文牧野每一步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在影片的導演特輯中可以看到,文牧野對於每一場戲的每一個點都有著精準的設計,他可以清晰地指導演員“整個節奏再慢半個拍”“癱軟可以再誇張一點”,演員譚卓在採訪中也提到:“我們非常的驚訝,這個導演做了多麼充足的準備。”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對於文牧野而言,之所以能夠做到執導過程中的瞭如指掌,一切都源自於充足的準備。開機前,演員進行了不少於四次的劇本圍讀,開機前兩週所有演員進組排練,從第一場戲練到最後一場戲。

“我要所有東西都明確,我覺得這是電影拍攝的正常過程,如果你到現場無所適從的話就會很奇怪,所有的現場問題都來自前期的準備不充分,這是一定的。”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在今天這個快產快銷的時代,文牧野的“嚴謹”似乎有點偏執,但事實也證明,這樣對於內容的“潔癖”是產出內容的最純正方式,

對於這樣的拍攝方式,文牧野想得很清楚:“如果所有的階段都馬虎,那麼這些頑疾都會在拍攝階段體現出來,之後在剪輯中體現,最後在電影質量上體現,所以越早解決問題,就會給後面鋪平道路。”

可以看出,文牧野是一個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的人,談到青年導演遇到的困難,文牧野說的同樣是自我認知問題。

在他看來,目前青年導演發展道路上最大的困難是對於自己的不瞭解,許多青年導演對於自己擅長的或是應該走的路線沒有一個明確的判斷。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任何時代的所有人都面臨著一個當代的客觀問題,重要的是自己如何應對這些客觀因素,應對方式的第一步就是你要明確,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導演,你適合走哪一條路,第二步是方式方法,就是你該怎麼走,把這些捋清楚之後,我相信路會相對平坦一些。”

其實,文牧野對於當下青年導演的分析,也是對於如今許多青年人的分析,“迷茫”幾乎是每個時代的每個青年人都會遇到的問題,認清自我,始終是最重要的。

文牧野還補充道:“任何時候都要認清自己,不僅是年輕導演,可能過幾十年我變成一個年老導演的時候,這也是一個主題,要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和自己想幹什麼。”

對於目前自己的定位,文牧野說自己是一個“類型化的作者電影導演”。

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年輕人,但同時也是一個可以做到清楚自我認知的導演。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文牧野的電影感動人,引人深思,而仔細閱讀這位導演時,也會發現,這個人同樣會帶來許多關於人生的啟示。電影主題曲《生如夏花》裡說,敬每一個堅韌而絢爛的你,這句話是說給電影中的人聽,也是說給導演文牧野聽,還說給每一個正在努力奮鬥的人聽。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我不是藥神》點映爆了,導演文牧野有話說|專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