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小心“坑”了他!

吓唬孩子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很严重的。一位早教教育专家说:“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装进恐惧、忧虑、悲伤、憎恨、愤怒和不满,这些情绪和情感对孩子的神经十分有害,会引起身心虚弱,影响身体健康。”

——李丽《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一次,去朋友家串门,走到朋友家楼下,看到一位奶奶正在楼下追着孙子喂饭。那个小男孩3岁左右,虎头虎脑的,很可爱,就是很调皮,见奶奶跑来,他比奶奶跑得还快,奶奶好不容易追上喂一口,小家伙就又跑了。奶奶年纪大了,又累又急,就吓唬孙子说:“你再不好好吃饭,我就让王爷爷把你抓起来,扔到很远的地方去。”这个办法很管用,小家伙马上就跑过来,然后脸上带着害怕的神情,对奶奶说:“奶奶,我好好吃饭。”

别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小心“坑”了他!

曾听一位母亲讲过这样一件事:

女儿有一天不听话,我告诉她:“你再不听话,我就让隔壁的李伯伯把你抓走!李伯伯专门抓不听话的小孩。”因为老李长着满脸络腮胡子,孩子见了他有些怕。孩子听到我的这些话,就会老实一会儿。有一次,隔壁的老李来家里借东西。进了门,老李要抱抱孩子,女儿吓得一个劲儿地往我身后躲。我让她喊“李伯伯好”,她死死拽着我的衣角就是不叫。我有些不好意思,等老李走了以后,我一看女儿,竟然一脸的汗。这天晚上,孩子在半夜里还好几次被噩梦惊醒,一边哭一边喊:“别抓我!别抓我!”

别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小心“坑”了他!

我们小时候也经常被大人吓唬“你不听话,就让疯子把你抓了去”“你再闹,把你卖给街边收破烂的“之类的话。所以,到现在,我们遇到某些人还会绕着走。我们都很纳闷,上一辈不都是这样管教孩子的吗?现在的孩子怎么啦?

为什么吓唬孩子的招数很“灵验。”

我们很多做父母的总会遇到孩子不听话或者无理取闹的时候,无论我们怎么哄,怎么讲道理都不起作用。这时候,我们通常会用上例中妈妈的方法来吓唬孩子:“看到旁边那个人了吗?你再不听话,他就会来抓你。”这样,孩子听了就会害怕,便会停止他们的吵闹,乖乖听话。为什么这个方法会这么灵验呢?

别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小心“坑”了他!

每一个孩子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都是脆弱的,他们都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才能逐渐长大。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思维还不发达,辨别能力差,有时很难分清现实和想象。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幻想,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分界不是很明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原本就有一些充满危险的画面,比如怕黑,怕野兽,怕雷电,这些恐惧来自人类的集体潜意识。当父母用语言或夸大事实的方式来吓唬孩子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就会创造出不好的形象或制造与父母分离的场面,把这些当成事实,并在心里产生巨大的恐惧。因为害怕这些形象,害怕与父母的分离,也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让孩子听从父母的管教。

在孩子的意识里,父母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他们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所以当父母说出“让那个人把你抓走”之类吓唬孩子的话的时候,孩子的恐惧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第二个例子一样,孩子不只会半夜惊醒,说梦话,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孩子罹患恐惧症。

别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小心“坑”了他!

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的副作用

父母如果长期吓唬孩子,会引起孩子的焦虑、恐惧。在孩子开始向外界探索的时候,我们的吓唬会束缚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探索,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顾虑重重。他们会因为恐惧而变得敏感、胆怯、刻板、不懂得变通、对周围环境没有安全感,或是用暴力来掩盖自己脆弱的内心,排斥与人接触、交往,处处有防备之心。孩子对很多事物的认识都是模糊不清的,父母一味地吓唬,也许会使孩子丧失好奇心,抹杀他们的探索精神。

别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小心“坑”了他!

比如,将来孩子进了学校,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就会遇到障碍。他们会很在意别人的评价,担心自己不被对方喜欢和接受,从而导致孩子的人际关系紧张。

被父母吓唬很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当孩子慢慢长大,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不断提高;随着知识的增多,当他们能很好地区分现实和想象,他们会发现现实和大人的一些话有很大的差距,就会发现大人的话并不完全可信。这时候,他们可能会瞒着大人做一些尝试,也将遇到更加难以预测的危险。比如,我们曾对孩子说“不要玩火,会把你烧死的”,他们偏偏要去尝试一下,这样的结果是非常危险的。

别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小心“坑”了他!

特别提醒:

3岁左右的孩子正开始向外界探索,为了避免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形成自卑、退缩、恐惧的心理,为了能让孩子交到好朋友,切记不要用“旁边那个人”去吓唬他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