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几个亲子阅读的误区,已经耽误了很多孩子

常常有妈妈跟我说,孩子不爱阅读,该怎么办?

我就问她:

“孩子现在几岁?”

“家中有什么书?”

“孩子6岁前,有没有亲子共读?”

一般只要问了这三个问题,几乎能找到原因。

而答案常常是家中没有什么书。

因为孩子不爱阅读。

6岁前没陪孩子读。

因为孩子不爱阅读。

不爱阅读竟然变成了不去阅读的原因。

这世上真的有孩子天生不爱阅读吗?

肯定没有。

那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孩子两三岁就能玩手机,自己放动画片。

见到书却弃之不理呢?

大抵是父母引导的时候进入了误区,把孩子耽误了。

在亲子阅读的路上,我们都是学生,起点一样,都是从零开始的。

你肯定记得陪孩子第一次读书的情景。

倘若一路坚持过来,帮孩子养成了阅读习惯。

你肯定会感觉自己当年的焦虑,真的充满了可爱的意味。

所幸,踏过了误区,一路走到如今。

总结下来,这几个误区最为常见:

1

首先,不会识字的孩子,无法阅读。

所以就觉得不需要阅读,等孩子长大再说。

有很多的妈妈,一听到说给6岁前的孩子阅读,就会摇头。

因为她们觉得孩子不识字,怎么阅读啊?

“给孩子读图画书啊!孩子看画面,听你读就好!”

“那怎么读,就是给孩子念就可以了吗?”

“孩子不听怎么办!”

很多妈妈开始了一段时间就觉得很沮丧。

因为自己的宝贝不看书,甚至一见到书就推开,说不看不看。

当然,没必要强迫孩子去看,哪怕小家伙哭着喊着要挣脱,你也拽着他不放。

那就是在让他憎恨书本了。

我们完全可以把书本当作一个“玩具”,找一个适当地时间,开心地把他放在孩子的面前。

有互动功能的游戏书会显得更有意思一些。

但是孩子有时可能只会看一本书的某一页,或者某一页上的一个图而已。

其他的地方无论如何也不看。

遇到这个情形,千万不要急。

对0-2岁的宝贝,开展亲子阅读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引导,多接触”。

我们让孩子能接触到书本,并且不反感。

然后就耐心等着,有一天,等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

他突然就自己拿着书要你给他讲故事了。

当你看到这里,还觉得不识字就无法阅读吗?

可是有妈妈会问,对于大孩子来说。

不识字就无法独立阅读,怎么办?

识字需要一步步来。

就好像过渡到独立阅读,也需要一步步来积累。

但我们不需要等到孩子到了7岁8岁,识字了才去阅读。

这时候,就算识字了,孩子的兴趣也往往不在这里,能力也达不到。

3

很多妈妈问我,独立阅读需要什么准备?

我说需要准备一个阅读习惯,要孩子真的爱阅读。

另外需要提前准备很多年,越早越好。

因为独立阅读的能力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

假如两个8岁的孩子。

一个从两三岁就坚持阅读,另一个却几乎没有亲子阅读的孩子。

你仔细对照,就会发现不同。

知识量的储备、阅读理解能力、总结能力等都会天壤之别。

所以,不要等到孩子会识字了才阅读。

而是要尽早让孩子接触阅读。

比如对5-7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

他们就算识字不多,却也能读桥梁书(书籍的一种类型,让孩子从纯图画书过渡到文字阅读,这种书在内容、版式上也介入二者之间,通俗一点讲是一半图,一半文字,比图画书更像文字书,但是比纯文字书更像图画书。)

有了好的桥梁书,再加上平时有意识地进行识字练习。

能帮助孩子一步步走上真正的独立阅读。

2

其次,觉得学校课本阅读就是阅读。

所以课外基本无阅读,觉得学校的阅读够了

当孩子上学了,课业繁重,父母就觉得课外阅读太耽误时间。

孩子也没有这么多时间。

于是课外的时间就被补习和课外班占满了。

有时我看到那些晚上八九点才陆陆续续从培训学校回来的孩子,心里有点心疼他们。

还有很多孩子的课外读物,基本被名师名校给圈起来了。

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来推荐,非正规名著不可。

可有些书单真的呆板而无趣。

所以有妈妈们说孩子就喜欢看乱七八糟的,不看老师推荐的。

我觉得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学校干预太多。

孩子们有正规的课业,那课外的阅读世界,可以自由一点,把它交给孩子也未尝不可啊。

把一套金庸的武侠读完,不也是重要的收获吗。

让孩子读点闲书,不是坏事。

3

最后,觉得阅读是孩子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

这个误区,其实很多父母都知道,却经常犯。

目的是为了把自己弄出去。

因为陪孩子读书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和时间的事。

很多父母说自己忙,坚持不了。

亲子共读这件事。

关键还真在这个“共”字上面。

只有共同参与,父母真正的做到以身作则,才能影响到孩子。

倘若家人有阅读的习惯,又提供了阅读的环境。

那孩子怎么会不爱上阅读。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爱阅读的,只是看父母有没有做对!

亲子阅读,真的没那么难。

难在需要父母付出时间和耐心。

难在父母需要理解孩子和支持孩子。

而这些,都是我们本来就该做好的呀!

本文来源于每日家教,图片来自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