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個雞兒吃唄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 實話實說,常寶華老爺子關於“相聲的四門功課說學逗唱是誤區”的觀點,其實是相聲界由來已久的爭議話題,不是老爺子譁眾取寵的看法。
這段記述非常準確的說明了說學逗唱是相聲藝人的四項技能。但實際上,關於“說學逗唱”能不能概括相聲技能的討論早已有之,早在1947年著名的民俗學家金受申,就曾質疑侯寶林與郭榮啟、常寶堃的相聲,已經不是老派的說、學、逗、唱了!也就是說,七十年前就已經有人提出了,“說學逗唱”四字是不能科學地闡述和概括相聲技法了。
另外相聲名家羅榮壽先生稱“說學逗唱”是相聲的四門口技,同時也是每一個相聲演員不可缺少的表演手段。還有相聲第五代門長張壽辰也談到過相聲的說學逗唱,他說:“有的演員講,說學逗唱是四門功課。誰說的?說學逗唱不是四門功課,說學逗唱是相聲裡的四種形式。因為什麼?學唱就都得會嗎?張寶茹唱嗎?劉奎珍唱嗎?我三立師弟唱嗎?他們都不是說相聲的嗎?你非要把這個作為四門功課,我跟他們都得帶頭改行。相聲可以有學唱的形式,但相聲最主要的形式就是說,你可以學,也可以唱太平歌詞,但是現在,我們不圓黏兒(指的是正式表演前吸引觀眾的過程)了,太平歌詞作為圓黏兒的手段,已經過去了,而且它作為獨立曲種發展的空間已經很小了,你教給學生這個幹嘛呀?你好好教你的相聲吧。” 據說,張壽臣先生的此種說法,馬三立、常寶霆、蘇文茂等先生也都是贊同的。
如果把說學逗唱解釋成相聲的四種表演形式,或者說是相聲的四種要素,應該沒有任何爭議。有人說相聲的四門功課是“帥賣怪壞”。 有人又把“帥賣怪壞”稱作四種相聲演員的特點。總之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
朋友如果有不同見解,歡迎不吝賜教。
靖逸軒主
這位常先生是為了刻意製造話題才這麼說的,他就是郭德綱口中“靠著把別人熬死,自己活成了藝術家”的典型代表,80多歲的人了,經常語不驚人死不休,生怕後輩們把他給忘記了一樣,有點倚老賣老的意思。
我記得他是在北京電視臺一個關於傳承人的節目上說這番話的,他要表達的意思是相聲演員的四門功課“說學逗唱”只是簡略的說法,分開了講應該是有十二門功課,分別是:
1、定場詩
2、門柳兒(開場小唱)
3、白沙撒字
4、太平歌詞
5、單口相聲
6、會捧哏
7、會逗哏
8、群口相聲(可以擔任三個角色中的任意一個)
9、開杵門子(撂地說相聲時向觀眾要錢)
10、雙簧
11、口技
12、數來寶(快板)
以上十二門功課,在當今相聲演員中,我沒有見到任何一位公開表演過全套的,即便牛逼如郭德綱,我也沒見他表演過白沙撒字,其他十一門都在視頻中見過了。其他的相聲演員就更不用提了,能會一半的都算是極品了。
牙快笑掉了
又來,對,這個應該是經驗之談,並不是說不要說學逗唱,但是固定在說學逗唱上,就成了誤區了。
常先生雖然在相聲行業不是什麼老藝術家,也不是什麼雄霸一方的能人,也不是帶領著相聲走出國門的師傅,也不是什麼跨界表演京劇等其他藝術。
但是家學淵源,常家相聲世家,對相聲創作表演以及傳承發展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當然,被罵做混相聲,活到老就是老藝術家的論調,我不認可。畢竟舞臺生涯多少年,總會有體驗的。
慕容曉春
許多人對常寶華評價都不是太好!
一切都源於對郭德綱的喜愛!
常家是世家!耳濡目染是肯定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常寶華說的肯定是有道理的!只是說的時機略有突兀!再加上文革後的相聲,人為拋棄了傳統的好些東西,當時稱之為糟粕!如今郭德綱的相聲在建國初期,根本不可能讓說,而今卻成了主流!那麼常寶華說老輩相聲需要學的功課就無可厚非!幹嘛要去嘲諷呢?
雜詩堂主
我個人理解,說學逗唱就是代表相聲演員才藝全面,說相聲的時候偶爾用上,你必須要會,有得相聲段子裡面根本就用不上。老一輩藝術家,象馬三立,馬季等,他們的段子裡面很少有唱,學。主要是說和逗。年輕一點的牛群馮鞏是公認的好相聲演員,但他們倆合作的相聲裡面也很少有。但是大家喜歡。相聲只要跟上時代,迎合觀眾,保證相聲藝術健康的發展下去。別把相聲裡面的傳統文化丟掉,更不能把相聲藝術說變了味道。相聲是搞笑藝術,但是搞笑的並不都是相聲。
yjbsw123
相聲最大的特點就是逗樂,能逗樂國家許可就是好相聲,其他的誰說的有沒有理,看官自己擇吧!就說太平歌詞,有好這口的,你別管它是學是唱,沒有就不得勁!當然也有不吃這口的,也就不用在意表演者會不會演不演!
總之一句話,您樂了嗎?樂了就行!
--走過的路--
“相聲的四門功課說學逗唱”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並不能代表什麼,只是相聲演員讓觀眾瞭解相聲的表演方式,即讓觀眾瞭解什麼是相聲。類似的說法還有“三分逗七分捧”,都是一種籠統的概括。
“說學逗唱”的出處來自全堂八角鼓的“說學逗唱吹打彈拉”。“吹打彈拉”都是樂器,“說學逗唱”都是指嘴上功夫,包括相聲的“逗哏捧哏”也來自全堂八角鼓。
所以常先生說,相聲的四門功課說學逗唱是誤區,也不能認為他說錯,因為這本身就是借鑑過來的說法。相聲包括說學逗唱,但說學逗唱不能完全代表相聲。
逗婦乳不是豆腐乳
自己不會,所以就說這不是相聲的基本功!原來主流界真是覆手為雨覆手為雨啊!你們怎麼無知都行,但貶低會的人說別人胡說八道還拉上先人背書,這就太無恥了!
主流裡面絕大部分混吃混喝,會唱嗎?會打板嗎?小曲小調,太平歌詞,京劇梆子會嗎?不會,那就說相聲說靠說的藝術!我聽侯寶林唱過京劇,越劇,太平歌詞,聽侯耀文唱京劇,歌曲,聽馬三立也學唱過鄧麗君的歌!但抱歉,真沒聽過姜大師唱過什麼,侯二爺唱過嗎?常家大師唱過嗎?那個戴姦夫唱過嗎?想想,真是太有意思了!涇渭分明啊!
孤情人海
說學逗唱是一個常規叫法,以前說為什麼沒有人提這茬呢!因為以前的說學逗唱其實就涵蓋了其他曲藝的所有門類了,因為相聲演員主要是逗樂的,其他門類都不用學的太精,只要意思到了就行了,說學逗唱細說起來是十二門功夫,“單口,對口(捧逗算倆),群口,太平歌詞,數來寶,定場詩,雙簧,口技,開門杵子,蓮花落,開門小唱,”,會全的人不多。
但是說學逗唱說相聲的能拿出來的你必須會的有七門,“單口,對口,群口,太平歌詞,雙簧,開門杵子(要錢很重要)”。
可是你看一下,現在說相聲的,除掉開門杵子,其他的六門有幾個會的?
所以現在有些說相聲的不會,但是還要顯示他是幹這個的,所以在傳說學逗唱的時候,就會曲解這個意思,只是在表面說明一下。
說就是說話,繞口令等,學,這個學個動物叫以及方言什麼的,逗小笑話俏皮話,唱唱個歌唱個戲。
這個就是常寶華說曲解了說學逗唱。以上就是我的理解。
嗬你要飛啊
這個問題要從相聲的起源說起,相聲最早就是民間的街頭藝術,其實就跟今天街頭賣唱、寫粉筆字的差不多,難度係數五星,被稱為“平地摳餅,對面拿賊”,也叫撂地。
相聲一開始也沒什麼正式的師承,據說祖師爺的藝名叫窮不怕 ,但誰也說不清楚真實的來路,因此最早談不上什麼正式功課,就是怎麼好使怎麼來,街頭路邊把人吸引過來,把錢掙了就是王道,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說學逗唱”確實是把相聲的功課給說窄了,但絕對不能算誤區,只能算是高度凝練。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相聲本身的表演形式太多,比如從演員人數上就有單口、對口、群口,從演出形式上有雙簧、口技、貫口、模仿、笑話(包括葷段子,舊社會女同胞是不能去聽相聲的,你懂的)、唱曲兒、小戲法等等,這些可以在一個節目中串燒,也可以單獨形成一個節目,而每一種演出形式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雙簧要裝扮,單口要講定場詩當然也可以沒有(比如馬三立老先生有時候就直接進入主題),唱曲兒可以有伴奏也可以沒有,因此講相聲演員肚子是雜貨鋪一點不假。
那麼,“說學逗唱”的提法什麼時候有的呢?
這是進入新社會之後,很多有名的相聲藝人從舊社會的賣藝耍把式,進入了曲藝團成為文藝工作者,比如大家熟悉的小蘑菇、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等一大批老先生,這些老前輩開始對相聲進行了理論和內容的提煉昇華,總結出了“說學逗唱”四門功課。後來就成了很多相聲的開場白,為大家熟知,並且成了約定俗成。
所以,常老先生的話沒錯,其實是一個硬幣的AB兩面,看待功課的角度不同而已!
別問我怎麼知道,全是聽老郭告訴我的,聽了他快十年,終於用上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