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職場,該如何選擇平衡生活和工作間的關係?

人在職場,該如何選擇平衡生活和工作間的關係?

人在職場,身不由己,加班趕工乃常態。互聯網普及之後,職場人士即便身不在公司,也能隨時處於工作狀態。如此,生活和工作之間不再有明顯的楚河漢界。

職場人士當然知曉生活和工作應該平衡,但現實的壓力令職場人士難以瀟灑地放棄工作,有些職場人士甚至不得不選擇主動加班,這實屬重壓之下的無奈之舉。

到底該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呢?傑克?韋爾奇對此問題的看法乾脆且實在。他說,與其說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如說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間作出選擇。平衡意味著人需要將工作和生活兩者放在大致相等、各佔一半的位置,但實際上這種對半分的情況多半都是假象。在現實之中,人更務實的決策應該是在認識並且願意承擔後果的基礎上,在這兩者之間作出選擇,要麼選擇工作多一些,要麼選擇生活多一些。

說得再直白或者簡單一點,由於價值觀存在差異,現實世界的每個人對工作和生活的理解與看重程度其實非常不同。有的人天生熱愛事業,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解決問題甚至是改造世界,他們也能從中獲得成就感與人生的樂趣。與之相對,有的人則更願意享受生活,把更多的時間和經歷放在培養愛好或者陪伴家人上。這些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在如何作出選擇以及如何承擔選擇後果等方面,顯然不盡相同,而我們相應也不能認為那些願意把80%的時間放在工作上就是錯誤的、不正常的,也不能認為那些只願意花20%工作的人有問題。當然,正如傑克?韋爾奇所言,如果僅僅從職場的角度看,願意花20%的時間在工作上的人顯然不可能和那些工作狂獲得一樣的晉升與發展機會,而這就是每一個作出不同選擇的人所需要承擔的後果。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關係其實是商業管理界的一個長盛不衰的研究主題,有不少學者或管理者在此方面提出理論,獻計獻策。例如,沃頓商學院的教授斯圖爾特?弗裡德曼就曾經提出“贏在四方”的全方位領導力理論。他指出,通過目標設置和聯動,人其實可以很好地平衡在工作、個人、家庭以及社區中的角色。他舉例說,一個人通過花時間鍛鍊健身,既可以增強個人體質,也能夠改進工作表現和在家庭中的表現。不過從個人角度而言,這種學術上的建議其實很難在現實中落地,反倒是傑克?韋爾奇這種尊重個人選擇並要求個人承擔後果的說法更符合實際,更具可行性。

當然,韋爾奇同時也提出言行一致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對工作和生活做出的選擇,必須是出自你個人的本心,符合個人的價值觀。這樣的選擇既會讓自己心安理得,也會讓外界社會對你無法品頭論足。其實不論人生與商業,最重要的是確定你的目標是什麼,然後要按照你的目標去配置資源,分配時間,只有如此,你的人生才會幸福。

當然,對於現實中的普通職場人,要做到遵從內心,其實一點也不比在工作和生活中作出選擇要簡單。比如受困於高昂房價以及教育費用的中產階級,的確有不少是主動選擇了工作,也願意承擔這種選擇所帶來的後果。然而,如果說我們做到了遵從內心,那恐怕又是在自欺欺人了。

即便知易行難,傑克?韋爾奇對工作和生活的論述,仍足以讓我們有些許釋懷,畢竟這比那些時不時地逃離北上廣,去大理麗江開客棧之類的文字,更加具有說服力。在這個時代,我們很難把誰說的話當成真理了,但就像工作和生活的選擇問題,韋爾奇至少可以給我們增加一些相關的思考角度。

如何處理工作和生活,在很多商業管理著作裡,都被算是自我管理的一個案例。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也的確不全面。從家庭角度出發,人對工作與生活的抉擇絕非個人問題,起碼他要考慮家人的感受以及整個家庭的經濟負擔。喬布斯在早年醉心事業,卻忽略了自己的私生女兒,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反例。當然在人生的後半程,他反思了這個問題,對工作和生活作出了新的抉擇。

另外,從企業的角度上看,其實僱主有義務幫助員工,讓其在工作和生活的選擇上有更多的自由,如此僱員才有更充分的精力為公司工作。從社會的角度看,國家的福利制度其實也是降低工作與生活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挪威的國民一年有三個星期的法定假日,因此也就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有了更自由的選擇餘地。當然,路漫漫其修遠,在中國目前的階段,或許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可以稍微有更多的選擇餘地,但大多數的上班族可能還需要繼續在有限的選擇中上下求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