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紅旗」牌美酒也曾飄香萬戶千家

在除夕之夜的團圓家宴上,除了一桌豐盛的美味佳餚之外,恐怕哪一家都少不了一杯杯各色美酒助興,可是,你見過、喝過小店產的“紅旗”牌系列美酒嗎?如下圖:

新鄉紅旗”牌美酒也曾飄香萬戶千家

新鄉紅旗”牌美酒也曾飄香萬戶千家

原來,這都是六十年前延津縣小店人民公社酒廠所生產的美酒。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期“大躍進”運動的頭一年,小店人民公社的各類小工廠像雨後春筍一樣,迅速地在全社各地建立起來,全公社所屬的52個自然村(現延津縣東屯鄉當時也歸小店人民公社管轄)平均每村建廠都在12個之多,可這遍地開花的工廠實際上有不少都是濫竽充數的,還有不少是白手起家,因陋就簡,土洋結合,被強行上馬的,小店人民公社酒廠就應該屬於白手起家,被強行上馬中的一個。當時,建酒廠不具備條件,沒有設備,缺乏工具,公社黨委就發動群眾主動從家裡往出拿,“真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湊,就搬來了大鍋一千四百二十口,酒罈五百二十個,水缸兩千五百二十個,作價交公社使用,解決了設備不足的困難”[1]。“初開始,沒有現成的工人,他們就從各生產大隊裡抽調一些農民,邊幹邊學,從幹中學。不懂技術,就釆取請進來,派出去的辦法,百里釆訪,到處取經,能者就是師,學幹相結合,先後曾請新鄉、汲縣、輝縣、安陽等地技術工人到社裡來傳授技術,交流經驗。並先後派人到鄭州、洛陽、安陽等地學習技術”[2]。“在自己武裝自己的過程中,廣大職工提出了這樣豪邁的口號:全民動手齊心搞,掀起工業新高潮,螞蟻要把骨頭啃,雞窩要把鳯凰掏”[3]。公社酒廠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之後,釀酒所用的原料也是就地取材和綜合利用,他們“用爛紅薯、茅草根和多穗高梁杆等,作為制酒和制酒精的原料,根本不用糧食,生產出了大量的酒精、白酒和各種露酒”[4]。小店公社不少村莊屬沙壤土和小兩合土,盛產紅薯,他們就綜合利用,在把“紅薯製取澱粉,製成各種食品以外”,然後再用紅薯的副產品“生產白酒和酒精”[5],這就做到了物盡其用,一點都不浪費。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1959年,小店人民公社酒廠共生產白酒六十二噸,並計劃在1960年產量達到一百五十噸,1962年底達到三萬五千噸。只是在緊接著的三年困難時期,人們連吃飽肚子都成了問題,公社酒廠造酒的宏偉目標才沒能實現。而我由於那個時候年齡還小,加之家中父兄都不會喝酒,所以,才沒有機會品嚐到小店人民公社酒廠所釀造的“紅旗”牌系列美酒。

注:1、2、3、4、5,分別引自《紅旗》一書的第21頁、第20頁、第21頁、第22頁、第22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