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红旗”牌美酒也曾飘香万户千家

在除夕之夜的团圆家宴上,除了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之外,恐怕哪一家都少不了一杯杯各色美酒助兴,可是,你见过、喝过小店产的“红旗”牌系列美酒吗?如下图:

新乡红旗”牌美酒也曾飘香万户千家

新乡红旗”牌美酒也曾飘香万户千家

原来,这都是六十年前延津县小店人民公社酒厂所生产的美酒。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期“大跃进”运动的头一年,小店人民公社的各类小工厂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地在全社各地建立起来,全公社所属的52个自然村(现延津县东屯乡当时也归小店人民公社管辖)平均每村建厂都在12个之多,可这遍地开花的工厂实际上有不少都是滥竽充数的,还有不少是白手起家,因陋就简,土洋结合,被强行上马的,小店人民公社酒厂就应该属于白手起家,被强行上马中的一个。当时,建酒厂不具备条件,没有设备,缺乏工具,公社党委就发动群众主动从家里往出拿,“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湊,就搬来了大锅一千四百二十口,酒坛五百二十个,水缸两千五百二十个,作价交公社使用,解决了设备不足的困难”[1]。“初开始,没有现成的工人,他们就从各生产大队里抽调一些农民,边干边学,从干中学。不懂技术,就釆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百里釆访,到处取经,能者就是师,学干相结合,先后曾请新乡、汲县、辉县、安阳等地技术工人到社里来传授技术,交流经验。并先后派人到郑州、洛阳、安阳等地学习技术”[2]。“在自己武装自己的过程中,广大职工提出了这样豪迈的口号:全民动手齐心搞,掀起工业新高潮,蚂蚁要把骨头啃,鸡窝要把鳯凰掏”[3]。公社酒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之后,酿酒所用的原料也是就地取材和综合利用,他们“用烂红薯、茅草根和多穗高梁杆等,作为制酒和制酒精的原料,根本不用粮食,生产出了大量的酒精、白酒和各种露酒”[4]。小店公社不少村庄属沙壤土和小两合土,盛产红薯,他们就综合利用,在把“红薯制取淀粉,制成各种食品以外”,然后再用红薯的副产品“生产白酒和酒精”[5],这就做到了物尽其用,一点都不浪费。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1959年,小店人民公社酒厂共生产白酒六十二吨,并计划在1960年产量达到一百五十吨,1962年底达到三万五千吨。只是在紧接着的三年困难时期,人们连吃饱肚子都成了问题,公社酒厂造酒的宏伟目标才没能实现。而我由于那个时候年龄还小,加之家中父兄都不会喝酒,所以,才没有机会品尝到小店人民公社酒厂所酿造的“红旗”牌系列美酒。

注:1、2、3、4、5,分别引自《红旗》一书的第21页、第20页、第21页、第22页、第22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