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孩子的「爲什麼」問住了?這樣做就行了

看點 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總是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和求知慾,生活中往往會提問一些讓人不知所措的“為什麼”,這時,作為家長的我們如果回答不上來,該如何應對呢?下文作者建議,不要直接拒絕孩子,可以和他們一起來探究一下。一起嘗試下面的7步方法,也能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某晚在一個商場裡的咖啡館和同學小聚,看到下面一幕。

咖啡館樓下的滑冰場關閉了。我們注意到,工作人員在做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他們在用一條條被子一樣的東西鋪在冰面上,若干條被子平行鋪開,被子之間沒有明顯空隙。

被孩子的“为什么”问住了?这样做就行了

當時沒拍照片,圖片來自網絡

坐在鄰座的一個12、13歲的小孩兒問:“媽媽,他們把這一條條被子鋪在冰上,為什麼啊?”

媽媽面露難色:“嗯。。。呃。。。那個。。。這個麼。。。商場要關門了,咱趕緊回家了。”

被孩子的“为什么”问住了?这样做就行了

如果你的孩子問你為什麼,你會怎麼回答他/她?

  • 回答1:這是因為啊。。。(給出答案,如果你確切知道,並且能夠完美解釋的話)

  • 回答2:我又不是幹這個的,怎麼可能知道?而且這個又不考,有什麼用?

  • 回答3:問工作人員去,但願他們知道自己這麼幹是為了什麼

  • 回答4:查百科全書,問知乎、新浪愛問等等知識平臺去

  • 回答5:我也不確定是為什麼,不過我們可以一起來探究一下

以上各種回答的利弊,你怎麼看?

我選回答5:我也不確定是為什麼,不過我們可以一起來探究一下。這過程中,你可以帶著孩子幹下面幾件事:

猜解釋

你可以問孩子:你覺得是可能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呢?

如果孩子一下子說不出來,你可以嘗試說一個,啟發他想其它的。比如下面這些。注意用通俗的話解釋給孩子聽。

你可以跟孩子說:

  • 解釋1-用被子給冰加熱,把冰化成水,明天重新造冰

    通俗版:這些被子是為了給冰面敷若干個暖寶寶,把冰捂熱乎了,讓水化掉,明天再造新的,全新的冰面,全新的一天。

  • 解釋2-用被子當作保溫工具,避免冰化掉,明天繼續用

    通俗版:這些被子是為了給冰面保溫,就像80後小時候見過的冰棍攤,用棉被蓋住裝有冰棍的箱子,起到冰箱的作用,這樣明天就不用再重新鋪冰面了

  • 解釋3-用被子壓住冰面,維持冰面光滑,方便明天滑冰用

    通俗版:這些被子是為了壓在冰面上,讓冰保持平整光滑,不然都是坑的話,叫人怎麼滑啊,光摔跤了.

最後,不要忘了,提醒孩子意識到這並不是所有可能的解釋。你可以問孩子:是不是還有其他可能的解釋沒想到?問問其它人?

評判解釋的合理性

對於一個現象,總是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並且不同的解釋之間可能是相互衝突的。現代科學對自然現象的解釋,是最佳解釋,而不是唯一解釋。科學家並不是檢驗每個可能的解釋,而是首先對不同的解釋進行評估,篩選出相對合理、有希望的解釋來檢驗。

在孩子們提出不同解釋後,不要急於判斷他的解釋對不對,而是要充分給孩子機會,讓他自己評估各種可能解釋中哪個比較合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給出他這些可能解釋的看法,判斷下每個解釋是不是合理。

你可以問孩子:這些解釋,你覺得靠譜麼?你怎麼看?

以下是對這些解釋可能的看法。注意儘可能同時考慮每個解釋的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解釋1-用被子給冰加熱,把冰化成水,明天重新造冰

  • 有點靠譜。不過把冰化掉的話,從水到冰,要費電,還費時間。要麼推遲營業時間,要麼工作人員起大早來造冰。

  • 如果要讓冰化掉,為什麼不直接在冰下面加個地板採暖,這樣不是化得更快麼?為什麼不直接往冰上澆開水?

解釋2-用被子當作保溫工具,避免冰化掉,明天繼續用

  • 有點靠譜,這樣省電,省時間,省水,充分貫徹節能減排的精神。可是,這真的能保冷麼?

  • 看著這被子還挺厚,不過可能太沉的,要是把冰壓碎了怎麼辦,不就成了刨冰了麼,我趕緊回家把鴨絨被拿來!

解釋3-用被子壓住冰面,維持冰面光滑,方便明天滑冰用

  • 不蓋被子,冰就會變得不平整光滑麼?沒人踩,沒人砸,讓人家冰面好好一個人安靜地待著不好麼,人家被一堆冰鞋鋒利的刀、摔下來的屁股蹂躪一天了都

  • 要是想把冰壓得光滑,為什麼不用木板來壓?被子軟軟的,肯定不如木板之類的壓得好啊?一次我把考試卷子弄皺了,就放在磚頭下面一晚上,轉天特別平。

被孩子的“为什么”问住了?这样做就行了

提出假設

常見誤區

很多時候,家長在聽到孩子給出自己的解釋之後,認為孩子已經鍛鍊的發散思維,就不再繼續往下問了,尤其當孩子的解釋是正確的時候。需要指出,這是很多家長、思維培訓機構在培養科學思維上的誤區。

誤區的問題

僅僅提出不同解釋、得到正確答案,遠遠沒有觸及科學思維的核心要素。科學思維涉及將猜想出的可能解釋轉化為可以檢驗的假設,並且設計研究和實驗來檢驗這些假設。孩子們需要在作出假設、檢驗假設時體會科學知識的發展過程。

你可以問孩子:如果這個解釋是正確的話,會發生什麼情況?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假設。

  • 假設1:如果解釋1成立,那麼應該能夠預測到的現象是,明天早上冰場開門時,這些冰全化成水了,工作人員再重新開製冷設備把水凍成冰。



  • 假設2:如果解釋2成立,那麼應該能夠預測到的現象是,明天早上冰場開門時,這些冰保持原樣,開門直接就可以滑了。



  • 假設3:如果解釋2成立,那麼應該能夠預測到的現象是,這個被子蓋和不蓋一個樣,明天早上冰場開門時,冰都會是平整光滑的。

檢驗假設

提出的假設,要設計研究或實驗、收集信息或數據來檢驗假設對不對,是不是被證據支持。對於比較簡單的假設,要檢驗預測到的現象是不是實際出現了,是不是和實驗結果一致。

以下是檢驗假設的可能方法。

假設1和假設2

  • 假設1和假設2是相反的假設。

  • 實驗怎麼做:明天早上冰場開門前闖進來,自己掀開被子看。

  • 出現什麼現象會支持某個假設:如果冰都化成水了,而且之後工作人員開始製冷,重新把水凍上,那麼假設1就被支持了。如果冰沒化,冰場馬上開放營業,那麼假設2就被支持了。

假設3

  • 假設3比較難辦。

  • 實驗怎麼做:一種辦法是,趁工作人員不注意時,把一條被子掀起來,看沒蓋被子的這塊冰面是不是不如蓋著被子的冰面平整光滑。

  • 如果蓋不蓋被子的冰面光滑程度基本一致,那麼假設3就不被支持。

新信息

很多情況下,僅僅設計實驗是不能確定現象出現的原因的。為了獲得滿意的回答,滿意地解釋觀察到的現象,還需要收集其它信息。

你可以問孩子:你覺得你做了這個實驗就能知道為什麼工作人員給冰面蓋上被子?

新問題

新問題會伴隨舊問題的解決出現。一個科學研究,以問題開始,以新的問題結束。隨著研究的完成,問題的深度也會增加。即便孩子得到了滿意的回答,我們也要啟發他思考提出進一步的問題。

你可以問孩子:

  • 關於咱們倆今天的探究,你還想知道些什麼?還有什麼問題嗎?

  • 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找到了,那麼,你的下一個問題是什麼?這個新問題和舊問題是什麼關係?

回顧與反思探究過程

對愛的認識,需要對相愛過程的回憶和思考。

科學思維的發展,需要對探究過程的回顧與反思。

研究發現,回顧與反思探究與學習過程,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你可以問孩子:

  • 你是怎麼從觀察到的現象開始一點點思考的?

  • 你覺得哪些思考是好的,哪些還需要改進?

  • 下次再有這樣的問題,你會怎麼思考?

下一次,如果你的孩子看到什麼新奇的現象,問你為什麼會這樣時,你會怎樣做?

被孩子的“为什么”问住了?这样做就行了
被孩子的“为什么”问住了?这样做就行了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被孩子的“为什么”问住了?这样做就行了
被孩子的“为什么”问住了?这样做就行了

外灘教育聯合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寫作導師

Kevin McCarthy

開發、主講

“敘事寫作課” 。

結合中國學生的寫作困惑,

系統地講授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給孩子們實用的寫作方法。

被孩子的“为什么”问住了?这样做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