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怎么分辨一个印度人是高种姓还是低种姓?

渔樵侃史

虽然印度的种姓制度早在1947年就被废止了,但是数千年来根深蒂固的观念,却是没有那么容易被废除。

所谓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将古印度人分为4个等级:

  1. 第一集是婆罗门,主要是僧侣;

  2. 第二级是刹帝利,主要是军事贵族和行政;

  3. 第三级是吠舍,普通的雅利安人,以商业为主

  4. 第四级是首陀罗,印度大陆的土著居民(棕色人种,达罗毗荼人为主),以佣人和工匠为主;

  5. 另外还有一种贱民,叫做达特利,不属于四等人之内。


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区分印度高种姓和低种姓的方面,那就是看肤色,越是高种姓的人,肤色越白。这种方式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完全准确。

雅利安人属于白人,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建立的,不同种姓之间是不能通婚的,特别是前三等级是严禁和首陀罗、达特利通婚的。因此在一定程度来说,越是高种姓就越不容易和印度的土著婚,自然也就是血统越纯,肤色越白。

但是漫长的时间侵蚀,不同人种的基因总归还是会交流的,再加上印度的气候条件,印度人的肤色慢慢趋于统一,以棕色为主。现在那些肤色特别白的印度人,往往是后来英国人殖民后留下的产物,并不是当初的雅利安人。

想要比较准确区分印度的高低种姓,除了肤色,还必须辅以姓氏,教育程度,从事职业来区分。


在这里顺便说一句,印度有着人种博物馆之称。那是因为印度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被不断入侵的历史,入侵印度的有白种人,黄种人,再加上印度土著棕色人种,导致了印度人中既有白种人的基因,也有黄种人的基因,也有棕色人种的基因,至于有没有黑色人种,那就不得而知了。


首先入侵的就是来自高加索地区的雅利安人了。雅利安人属于白人,他们在公元前1500年入侵印度,并建立了种姓制度。

接下来入侵的印度是波斯人和马其顿人了。波斯人和马其顿人也都属于白人,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波斯的大流士一世和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先后入侵了印度,并进行了统治。

然后是希腊人,塞种人开始入侵印度。塞种人原来居住在伊犁河流域,现在一般认为塞人属于欧罗巴人种,也就是百色人种。希腊人和塞种人在印度大陆上建立了很多效果。

再接下来就是大月氏人了,大月氏人在印度大路上建立了贵霜帝国。大月氏是西域的一个比较大的民族,有一种说法是大月氏人属于欧罗巴人(也就是白人),有一种说法是大月氏人属于羌族(黄种人)的分支。大月氏人极有可能是欧罗巴人和羌族的混血。

再然后是白匈奴入侵了,他们建立了嚈哒帝国。白匈奴是东汉年间被窦宪驱赶到西域的匈奴人,沿途吸收了一些欧罗巴的游牧民族,肤色偏白,有白匈奴之称。

接下来是阿拉伯人了。阿拉伯人是欧罗巴人种,白种人,他们入侵印度后建立了德里苏丹国。

被突厥化的蒙古人也来了,他们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最后就是英国人殖民印度的历史了,就不多说了。


小镇月明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北方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创立的,大约已经存在了3000年,这是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大致分为四种,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在此之外还有一种贱民,是等级最低的存在,都不被纳入种姓制度之内。

第一等级婆罗门,为印度教的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在宗教制国家里,教派人员往往都是最高等级的存在。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俗世的统治者,即国王和贵族们,他们拥有军队和行政官吏,负责征伐打仗和征收赋税,统治他们之下的 其它种姓。

第三等级吠舍,普通的雅利安人,一般是从事农业、畜牧、手工业、商业等生产事业的平民,掌握着民间的经济财富,有些类似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国人”。

第四个等级首陀罗,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低种姓”印度人了,他们属于被征服的印度本土土著,属于非雅利安人种,大多是仆人和雇工、工匠等,负责侍奉以上三个种姓,是四大种姓中人口最多的。

除此之外,印度还有着大量的“贱民”,他们被种姓制度排除在外,是所谓不洁净的存在,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我们外人看来,可以把他们当做第五个种姓。

印度人从小就适应了这种种姓制度,他们会很容易分辨一个人属于哪个种姓阶层。但如果我们外国人去了印度,怎么分辨他们谁是高种姓,谁是低种姓呢?

在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中,就很好的展示了北方雅利安人种是如何征服南方印度土著的,双方无论是国王还是战士,肤色明显是一个白一个黑。还有,在印度电影中看到的美女,皮肤之白,一点也不输于欧美女性,她们基本都是高种姓。


渔樵侃史

印度的种姓制度历史悠久,要区分一个印度人是高种姓还是低种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肤色,皮肤越白的种姓就越高,皮肤越黑的那一定是低种姓!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印度的种姓制度历史悠久,在印度社会有深深地土囊,目前印度社会仍然存在种姓歧视。不同的种姓不能通婚,也不能升级或者降级,出身就决定了人的种姓,终身不得改变。欧美白人在印度就相当于婆罗门;中国人、日本人在印度相当于刹帝利;缅甸、越南等人在印度相当于犬舍;非洲黑人、澳洲棕色人在印度相当于普陀罗;食人族等原始部落则不在种姓之内,为贱民!




大秦铁鹰剑士

我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出差印度。

要区分印度人的种性高低,很简单,一眼就能区分。肤色越白,种性越高,肤色越黑,种性越低。

第一种性是婆罗门,第二种性是刹帝利,这两类都是高等级,第三种性是吠舍,这是普通人。前三类都是雅利安人的后代,肤色都比较白,有些和欧洲人都没什么差别。第四种性是首陀罗,也就是原住民。其实还有一种隐藏的第五种性,是贱民,也最可怜。

我们在工作中,接触的都是前三类,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很多留学欧美,英语流利,家中都有几个雇工。比如我曾经问过一个客户的司机,他月薪多少,他的回答是6000卢比,相当于我们的600人民币,还要兼职做家里的打杂的工作,当然,这个客户不在新德里。

用照片来说明印度的种性和各自的工作可能最直接了。


印度的高种性的礼服,平常也能看到。


返回时坐印度航空公司的飞机,空姐和空少,各个皮肤白皙,五官深刻。




一场恰逢其会的印度舞会,人人盛装。


这是孟买火车站,上班族坐火车来上班,因为孟买的房子太贵了。


孟买街上随拍。




这是我们在去工厂路上拍到的小镇。




街头的无家可归者,请注意肤色。

我想,这些照片最能说明一切。种性不同,生活也截然不同。


用户4659262877

去年国庆胡哥去印度之前还在好奇怎么区别印度人的种姓,结果到了之后才知道,其实很容易。

首先,你看肤色就好了。

不出意外的话,在印度,肤色越白,种姓就越高。从胡哥观察来看,从机场出来到酒店,机场附近的印度人皮肤还算白,但到了酒店附近,看到那些清洁工服务生之后,他们的肤色就越来越黑。

因为高种姓的印度人都是古时候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皮肤白,身材高。所以,如果你发现一个印度人身材矮小又黑又瘦,那肯定是低种姓无疑了。

当然,看肤色并不是一个很准确的方法,万一有个高种姓印度人喜欢晒日光浴把自己晒黑了呢?

所以,还要看职业。

像清洁工啊、服务生啊这种职业,基本上没有高种姓的。

胡哥在入住酒店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小黑人跪在两个白皮肤印度人之间擦地板,那两个印度人对此视而不见还谈笑风生,简直当跪在地上的那个人不存在。

另外,屠宰行业的人也是身份很低的。大家都知道印度人不吃牛也不杀牛(穆斯林除外),但是,印度居然是世界上第二大牛肉出口国,你说神奇不神奇!

而这些杀牛的人叫做达利人,也算是低种姓。前不久有新闻报道说印度“保牛一族”拦着一群杀牛的达利人,把他们当众扒光了抽鞭子,都上新闻了警察都不管……

印度人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吃素的,除了牛奶,连鸡蛋都不吃。所以很鄙视那些搞屠宰行业的人。但是有身份的人总不能和一般人一样嚼菜叶啊,该杀的动物还是得杀……

所以,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贱民,为了老爷们的吃肉事业也只好委屈你了……

你还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关的话题呢?欢迎向胡哥提问!


嘿老外

印度的种姓制度随着印度教深深植入印度社会之中,虽然1947年印度建国后,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它在人们的潜意识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中仍旧强势存在,起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从肤色来看,当初入侵印度地区的雅利安人为白种人,所以占据统治地位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以及吠舍阶层,基本上肤色都比较浅,身材都比较高大。而印度原住民基本都是首陀罗和贱民阶层,他们的肤色接近黑色,身材瘦小。

在印度,低种姓的人和高种姓的人不能平起平坐,只能坐地上。一个婆罗门吃饭,也不会吃吠舍做的饭菜或者从他手里拿水喝,这是不洁净的。在农村地区,印度人按种姓群居,高种姓的人甚至不会和低种姓的人用一条河里的水。

在教育方面,那些国际学校等高端教育场所,入学的学生都是高种姓的孩子,出入都是专车接送,低种姓的家长即使出再多的钱,学校也不收,你只能去上政府开设的免费学校,上下学也一般走路,那教育质量的差距可想而知,基本上一对比就能看出种姓。

在公司里上班,职位再高的职员A,即使他的同事B职位比自己低,只要这个同事B种姓比他高,同事B就有权力指挥A做任何事情,职员A也会心甘情愿地执行,没有任何怨言。在印度的航班上,如果一个印度空姐是高种姓的,恐怕大多数印度乘客都不敢让她服务,根深蒂固的自卑让他们不敢。

种姓制度在印度几乎无法根除,毕竟印度人几乎全民信仰印度教,而种姓制度是这个宗教的基础之一,在印度教的熏陶下,印度人相信转世论,今生的苦难是一种修行,修行的好一些,来世可以投胎进入高种姓人家。所以,印度人就这么心甘情愿地过一辈子。


云中史记

阿斗解读《奇葩印度之 我比你高级》

去过印度的筒子都知道,如果你和印度人谈种姓,大部分人会回答你种姓制已经消亡。

不过真正印度学者认为,种姓制度还是印度社会核心,印度人身份证上,不会标明种姓阶层,可是生活中,印度人自有技能分辨种姓。。


说到种姓,印度四大种性,从高到低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至于,排不上序列的贱民,统称达利特。

追根溯源,种姓最初是根据人肤色和职业区分,肤色较白的是雅利安人地位最高;肤色黝黑的是下等人或达罗毗荼人,就是低种姓。

祭司、僧侣是婆罗门,国王武士之类是刹帝利,商人、手工业者是吠舍,农民以及广大劳动者是首陀罗,从事清洁等工作是达利特

这样的情况有上千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变革,分工愈发细致,人迁徙也更频繁,不同种姓间通婚也在增多,结果就是产生了数量庞大的亚种姓,比如放牧,酿酒、榨油等等,都有种姓。


如今,仅靠肤色职业判断种姓,不靠谱。举个例子,印度总理莫迪在印度人中肤色比较白,还是国家元首,可是他不是高种姓,是古吉拉特邦的“甘琦”亚种性,看来屌丝逆袭啊。著名歌手汉斯·拉吉·汉斯,一头微显金色的长发,如同欧洲人,然而他却是一名达利特。(就是挑粪工🤗)

名人如此,平民更不好分,那么如何分?看几个方面。

第一饮食方面,高种姓素食者多,而低种姓人群肉多些。高贵的婆罗门也不会大吃大喝,饮食倾向清淡和新鲜,喜欢吃时令蔬果和粮食,相反的是,一些达利特家庭,餐食中菜量少口味重。

另外,在印度酗酒人中,低种姓人多,这大概与他们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以及承受较多社会压力有关。 (穷人喝酒,富人喝茶哪国都一样)

二服装方面,现代社会,很难从衣着辨别婆罗门和达利特。不过在落后地区,达利特穿戴上会受一些歧视。达利特在古代被要求出门随身带袋子,装排泄物,怕他们排泄物污染大地。(随身带粪袋😶😶可怜的达利特)

还有就是,达利特白天出门要带铃铛,目的是告诉别人我来啦,高贵的人不要碰我。不要看我,看到也是一种污染。所以大部分达利特往往都用衣服包裹自己,少露脸和身体。

就算是现代印度,在一些落后乡村,你看到有人走路或骑车的时候鞋子不穿在脚上而是提手里,那一定是达利特。印度教规定,达利特经过高种姓人居住区时,必须赤足,不得穿鞋。(尼玛,歧视)

第三神态方面,高种姓一般比较自信,相遇会坦然直视眼睛;而达利特会比较自卑羞涩,眼神闪烁四顾或者盯地面。


第四言谈举止方面,高种姓的人大多有良好教育背景,说一口流利的英文;而达利特受教育机会不多,多数不讲英语,只用当地语言沟通。

“大家都知道,种姓制度是基于印度教教义创立,只存在于印度教徒中,占印度人口八成,不过现在就算不是印度教徒,也被深切影响。

种姓制度千百年来已渗透印度社会的各个角落。印度锡克教徒、穆斯林,天主教徒,尽管他们都提倡人人平等,但种姓差异歧视还是存在,印度人说“伊斯兰教没有种姓之分,但印度穆斯林有”。

所以,看印度人的姓氏后,再加其他因素如职业、相貌、口音等,就可以判断其种姓。不过以上也不是绝对的。看错啦别骂我。

每一个种姓就是一个异族征服者,印度民族也算将他们的千年被征服历史长留血脉中啊。


阿斗不傻

看肤色,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神奇的种姓制度的起因和影响,大家都知道印度种姓分四种,最高的是僧侣贵族为婆罗门,第二级为军人将军之类的刹帝利,第三级为吠舍,第四级为首陀螺,最底下的为贱民,不同种姓之间不能通婚,那么这么奇葩的制度为什么没人在打破呢,因为历史和宗教原因就固化了,起初雅利安人从印度北部入侵印度雅利安人是印度的统治阶层为了维护统治就订立了这种种姓制度,和蒙古人的四种人很像,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少数人管多数人,这少数人肯定是在金字塔的顶端,次一级的就是那些战功卓著的军人,再往下就是那些顺民,最后是社会底层的人,不被重视,地位最低。雅利安人我们是知道的,希特勒当年鼓吹雅利安人你看德国人挺白的吧,所以在印度最白的祖上绝对不低,随着地位的降低与印度的土著通婚的概率就越来越大到了最后就是是越黑的种姓越低,就印度现在而言,印度地区有钱的人肤色也都不是那么黑,主要就是高种姓的人有很多的积累,低种姓的人思维就被固化在了那几种职业上这也就导致了印度的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


史地菌

刚才把有关这个问题的回答看了一遍,发现很多人都认为印度人的肤色越白种姓就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太严谨,因为印度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历史上很多白种人民族都曾入侵过这里,而第一次入侵印度的是雅利安人,他们为了防止本民族与印度土著通婚,因此制定了种姓制度。

印度的圣雄甘地和尼赫鲁都是出身印度的最高阶级婆罗门,但是他们的肤色也都不白,所以说不能以肤色来判断一个印度人的种姓,而我们常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肤色较白的印度明星,他们很多既不是婆罗门也不是刹帝利,而是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的穆斯林,他们的祖先从11世纪开始大规模入侵印度,因为当时的穆斯林征服者大部分都是阿富汗、波斯、和突厥人,因此他们的后代们仍然保留着白色人种的长相。

其实我觉得从一个印度人的职业更能看出他的种姓,印度虽然说现在已经禁止种姓制度,但是种姓制度的影响依然深入到印度每个角落,印度人所从事的职业有严格的种姓限制,首先说一下印度的最高种姓婆罗门,婆罗门在印度人数非常少,但是地位高贵,他们很少从事世俗行业,一般都是宗教领袖和学者,所以这些人我们很少可以见到。

我们经常见到的种姓大多是印度的第二种姓刹帝利和第三种姓吠舍,刹帝利在印度几乎垄断了医生、律师、和工程师等高薪职业,如果你在印度见到一名医生,那么他百分之九十会是刹帝利。

而吠舍则主要经商,街头的小贩,旅店的老板,出租车司机,很多都是由这一种姓组成的。


太阳底下无新事

姓氏、肤色、职业、籍贯是区分印度种姓的四大显性方式。

印度有四大在编种姓,地位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他们之下还有一种“贱民”不在编,也就是“不可接触者”,被称为“达利特”。

要是有个老外贼特兮兮的问你:“你家庭是什么成分?地主还是贫农?”这肯定不是一种礼貌表现。在印度,你要是冒冒失失的问眼前的印度人是什么种姓,也会被认为是很失礼。

如何快速区分眼前的印度人以满足你的好(ba)奇(gua)心呢?

一、姓氏:

就像外国人很难搞清“孔”、“姬”、“张”、“嬴”这些中国姓氏的出处和它们背后所代表的身份一样,咱们作为老外根本也无法弄清印度人的成千上万亚种姓的区别。

二、肤色:

高种姓肤色较浅,属于雅利安人种,低种姓肤色较深,属于原住民达罗彼荼或尼格罗或东南亚棕黑人种。

三、职业:

高官显贵、知识界精英,大多属于高种姓专利;贩夫走卒、一般老百姓,属于低种姓阶层。

四、籍贯:

各种姓在历史上都有约定俗成的居住地,在现代印度,高尚社区和贫民窟虽说并肩而立,也是老死不相往来。

除了以上显性指标,还有几个区分小窍门:

一、衣装

穿的华贵雍容的,是高种姓;穿的低俗廉价的,是低种姓。

二、手绳

不同种姓的人,手腕上缠的手绳质地、佩戴位置都有讲究,不可僭越,眼尖的话,也能有效区分。

三、饮食

饮食清淡、偏重素食的,是高种姓;饮食辛辣、喜好肉食的,是低种姓。

四、口音

这个与籍贯、住地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也是区分种姓的一种手段。

五、谈吐

高种姓多受过高等教育,自信优雅、开朗大方;低种姓大多未受高等教育,左顾右盼,缺乏自信心。

鉴于种姓制度在现代印度已经是政治上的不正确,很多人会采取化名形式,在咱们外人面前,尽量隐瞒身份,所以,以上九条,当我没说。

再来简单说说种姓制度的起源。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半岛,为了维护本民族的长期统治,肤色较浅的他们建立了种姓制度。他们编造了一个传奇故事,说创世者梵天的脑袋变成了婆罗门,上肢和身躯变成了刹帝利,腿变成了吠舍,脚变成了首陀罗。

祭司集团属于婆罗门,武士集团属于刹帝利,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群体属于吠舍,被征服的原住民就成了地位低微的首陀罗。

首陀罗男性与其他任何种姓通婚产下的婴儿,就是贱民“达利特”,三千多年下来,他们也产生了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连同地位低微的首陀罗一道,占据了现代印度80%以上的人口,成为金字塔架构的最底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