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超500城谋划智慧城市,为什么深圳聪明指数最高?

全国超500城谋划智慧城市,为什么深圳聪明指数最高?

作者 莫子野

INVEST101

|一站式工业选址服务|

全国超500城谋划智慧城市,为什么深圳聪明指数最高?

深圳力压北京、上海,在中国超级智能城市的排名中拔得头筹。宽松的营商环境令其如虎添翼,一步一步朝着实现新型智慧城市的目标前行。


招商观察特约撰稿 | 莫子野

就像人类会对园丁鸟建造的庭院和鸟巢啧啧惊叹,如果有来自上帝的眼光,城市应该是我们创造的另一个奇迹。新型的智慧城市将会令这个奇迹再上台阶。

那么,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全球趋势下,中国有哪些城市走得最远呢?

今年2月,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发布的研究报告《超级智能城市,更高质量的幸福社会》引发社会热议,其中深圳就力压北京、上海,在中国超级智能城市的排名中拔得头筹。

所谓超级智能城市,和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其实异曲同工,本身并无多少差别。

在德勤的报告中,超级智能城市有四大核心领域的竞争,分别是:智能战略、技术能力、领域渗透和创新能力。

具体到每个领域来看,除战略层面外,深圳在其他三块都排名首位(智能战略排首位的是广州)。

全国超500城谋划智慧城市,为什么深圳聪明指数最高?

信息社会指数,即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或一个国家内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指标。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6》显示,深圳信息社会指数为0.85,是国内率先和唯一进入信息社会发展中级阶段的城市。目前,深圳正全力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又掀起了新一轮智慧城市热潮。

让城市更美好

早在2010年,中国就出台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认定武汉、深圳为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此后,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脚步飞速前进。

截至目前,在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1000多个智慧城市中,中国以超过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几乎占据了一半,且已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多个智慧城市群,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火热的国家。智慧城市投资额也飙升至5000亿的规模,市场蛋糕已经足够大……

不过总体来看,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效果并不好,尤其是出现了“技术主导”倾向,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把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信息化建设,千城一面,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经过几年的摸索,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识到,所谓智慧城市,核心点在“城市”二字,“智慧”只是辅助的手段、技术,于是在原来智慧城市的基础上,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孕育而生。

全国超500城谋划智慧城市,为什么深圳聪明指数最高?

根据德勤的定义,超级(新型)智能城市是传统智慧城市的强化版,涵盖出行、经济、环境、生活、教育以及安防等六大领域,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更好相互融合协作,实现价值最大化。

这和深圳市关于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不谋而合——到2020年,深圳市要努力实现“六个一”: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和一屏智享生活,让城市更美好。

这个目标如果实现,无论对市民还是企业而言,都会带来诸多便利之处。

就拿“一号走遍深圳”来说,对市民而言,今后其身份证、驾驶证、社保卡等,只要是实名制办理过的卡,都能合成一个统一的账户进行使用;对企业而言,在办理各类事项时,无需重复提交各种证明材料,只需要使用社会信用代码+数字证书就可办理各类公共服务事项,尽量做到不见面办理。

当然,出行是最能检验一个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的领域。如今在大城市,开半小时的车,还要再花半个小时找车位停车,这样的事情估计很多人都遇到过,停车难已成为越来越多有车一族的烦恼。

对此,深圳市已有多家企业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3月30日,全国首座机械式充电立体停车场在深圳宝安石岩街道一个工业区正式开工

。据了解,该项目场地原有地面停车位约50个,项目设计立体停车位180个,比同等用地面积车位数提高3倍,场地利用率大幅提升。并且,该停车场还有60个充电停车位,可通过智慧停车云APP使用查询、预订、支付等功能。

全国超500城谋划智慧城市,为什么深圳聪明指数最高?

除此之外,目前深圳还有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多出入口圆形塔式立体车库”,在存取车速度和效率方面居世界前列,利用企业自建的“工业4.0”智能制造的基础平台,着力解决城市“停车难”“充电难”“如厕难”和“停机难”等老大难问题,将智慧城市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深圳智慧产业发展有短板

在深圳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过程当中,智慧产业是整个战略目标的基础。

所谓智慧产业,指的是在云服务的前提下,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数据化、智能化的产业轨道,其中包括智慧制造、智慧信息服务、智慧物联、智慧金融、智慧环保等多项产业。

全国超500城谋划智慧城市,为什么深圳聪明指数最高?

以智慧物联网产业为例,目前深圳的物联网平台已经能够将交通、物流、社区生活等各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

在交通领域,物联网技术能通过卫星定位,对深圳市各条道路的车况进行实时跟踪,然后将数据反馈到物联网管理系统,之后系统将数据分析给大数据导航系统,从而缓解深圳市内的交通拥堵情况。这些都要归功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者,全国首个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深圳市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在物流领域,传统的方式是要通过人力对众多物品进行信息采集、包装、分类、运输等。但在物联网技术下,只要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物流业运输体系,每个工作环节都不需要用到太多员工,一旦有问题也能立即追根溯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极大地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不少企业用工成本。

据深圳市地税局副局长杨龙在5月8日的《深圳特区报》上透露,目前深圳市内智慧产业的相关税收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已经突破千亿,相当于深圳市税收总量的五分之一,且税收增速高于全市平均税收增幅。同时,产业的龙头企业引领效应明显,已抢占不少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

营商环境决定智慧城市建设高度

和欧美国家相比,由于中国大多数城市起步较晚,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诸多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过,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后发优势却有更大发挥的空间。

自改革开放、被设为经济特区以来,深圳的城市化建设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到国内四大一线城市,其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至少从人口城镇化率上,深圳是全国唯一一个达到100%的城市。

全国超500城谋划智慧城市,为什么深圳聪明指数最高?

正因为深圳的城市化水平高,使得其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时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

现在深圳的科创产业以及智慧城市产业能有这么好的发展势头,和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不无关系。要知道,营商环境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能直接决定企业的创新活力,继而影响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不久前,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共提出20大改革举措、126个政策点,包括贸易投资、产业发展、人才发展、政务、绿色发展、法治等六个方面。

根据实际情况,其中提出了降低企业用地用房成本,降低用工用电成本,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从政策上完善深圳的营商环境,综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前不久,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曾给深圳媒体估算过一个数字,通过全方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税费负担,预计能为企业减负约1300亿元。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创新型企业既是智能平台服务的对象,又是城市智慧升级的建设者,深圳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绝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达到很高的水准,这需要在政府政策支持的同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吸引更多的创新科技型企业,以求得效益最大化。

全国超500城谋划智慧城市,为什么深圳聪明指数最高?

应该说,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未来深圳市若能够在既有的台阶上继续向前迈进,本身就有更大的优势。再加上宽松的营商环境,深圳就能如虎添翼,一步一步朝着实现新型智慧城市的目标前行。

我们相信,有了深圳这个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标杆,在更加自由开放的市场中,假如各地政府能够创造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给企业更多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在中国实现城市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指日可待。

城市的智慧,归根结底,是人的智慧。

—— END ——

往期阅读

  • 咩啊,广州落后咗?看下新出笼的一季度经济数据再说话!

  • 为什么超过2000家港企落地中山?看看她的大湾区算法!| 地方站

  • 刚刚,广东在这几座城市划了个圈,涉及3000万人口的福利!

  • 海南战略大升级,除了买买买房,你还猜得出有哪些投资机会?

本文由“招商观察”官方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