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夜love
自秦以后的历朝历代,无不上演中央皇权与地方豪强争夺土地和人口的斗争,最终都是双输的局面—王朝覆灭,这种周期律无法避免。
自秦之前,裂土分候,天下共治,小国寡民,大家各得其所。
以周为例,周天子作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把天下已知的土地分封给王室贵族和功臣良将,让他们作为一个个卫星国,拱卫周王室。
周天子对诸侯的要求不高,一般也就是隔个几年到天子那报道一下,述个职纳个贡,遇上周王要打仗就带兵跟随出征。
天子封土地给诸侯,诸侯再封给公卿贵族,公卿贵族也可以再封给自己的子弟,一级一级。
这种体制下,国家统治的成本非常低,反正平时大家各过各的,诸侯之间打来打去,周王也管不了就渐渐人畜无害。
当时人少地多,生产力也不发达,土地兼并也不严重,基本上没有改朝换代的风险。
自秦以后,皇权独揽,与地方争权,最终总是双输的局面
秦始皇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从中央到地方,从丞相到县令,都由中央直接任命,以郡县制为保障,以发达的驿道和文书网络为依托载体,秦帝国建立了可以直管到每一个农民的高度的中央集权网络,这也使得他能调动庞大的人力物力修长城、建宫殿、搞移民等。
这种强大的统治力量可以保证国家拥有空前的资源调动力量及动员能力,也能保证国家稳定的财税,不过就是不能太透支民力,最终秦朝就死在了滥用民力、横征暴敛上。
而后世的朝代,基本沿用了秦朝的这种中央集权体系,最多在细节上根据需要做一些改动而已。
这就逐渐形成了以下的历史现象:
王朝初期,由于百废待兴,人口稀少,土地又多,开国皇帝都会体察民情,休养生息,于是大家就努力种地,这时候豪强也很少,民间大多是自耕农,佃户很少很少,大家安心种地、按时交纳皇粮国税,然后自己也能衣食无忧,随后在开国100年左右,王朝都能达到顶峰状态。
但随之而来的是人口问题,人口相对建国初期增长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但是土地的增幅是有限的,而土地兼并却愈加严重,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要么流亡出去,要么沦为佃农,不管这些农民的归宿如何,这都意味着朝廷能收的税会剧烈下降,能征的兵和调的劳役也每况愈下。
这也好理解,自耕农的税容易收,地方豪强家的税,地方政府大都很难收的全,甚至收不到,流民自然是收不到税了,佃户依附于豪强,属于隐性人口,更难以收税。
随后地方豪强的势力不断扩张,甚至招兵买马积累实力,而中央皇权的力量却举步维艰,对地方的控制不断下降。
此时一旦遇上天灾人祸,财政上不断捉襟见肘的中央政府无力赈灾或镇压叛乱,这样,流民四起,兵荒马乱,对于王朝的安全又造成新的威胁力量。
即使出现几个中兴皇帝,也最多给王朝延寿个几十年,暂时缓解一下社会矛盾而已,最终还是死路一条。
如果皇帝强行重新分配土地、清查人口、夺取对基层的控制权,可行吗?
不行,王莽试过了,得罪了所有的豪强势力,最终群雄四起,他迅速垮掉了。
因为此时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已经几乎没有了。你要么安静的等死,要么快快的找死。
最终,来个什么天灾人祸的事情,点燃各种矛盾,狼烟四起,天下大乱,经过一番洗牌,又一个新王朝诞生了。
这期间,老的王朝死了,老的豪强也基本死光了,反正都输了,当然也有个别豪强运气好的能做新王朝的皇帝。
云中史记
其实这是一个社会学与自然科学的问题,中国的封建王朝超不过三百年,绝非巧合。
与中国相比,古代的西方王朝则要长寿的多,奥斯曼土耳其国祚九百多年,波旁王朝从建立到现在也超过了四百年(西班牙仍然是波旁王朝)。西方王朝超过三百年的比比皆是。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王朝就超不过三百年呢?强汉盛唐,那么大的帝国,为什么也挺不过三百年?
(唐朝极盛时期的势力范围,注意不是版图而是势力范围)
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马尔萨斯是19世纪英国的一名经济学家,他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在工业革命以前,人口以几何倍增长,而生产资料以算数级增长,生产资料的增长永远跑不赢人口增长,所以人口必然以各种方式被削减到与生产资料匹配的程度。
是不是听着有点晕?我解释一下就不晕了。
我们发现,能够超过两百年的王朝,基本都是靠战争创立的,而不是宫廷政变,阴谋篡权的这种。无论是西汉、唐、明、清这种持续长达两百年以上的王朝,无一例外都是经过空前惨烈的统一战争而诞生的。
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
古代战争,人口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由于土地抛荒导致的饥荒,战争杀伤导致的瘟疫,都使得人口锐减。几十年混战下来,人口能损失七到八成。东汉巅峰期人口曾经达到五千万,但曹操描写的东汉末年就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世界,可见战争中人口损失的巨大。
但是这样的世界,一旦有一个王朝统一安定了下来,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局面——土地资源充沛。
因为人口锐减,等一切安定下来以后,活下来的人发现耕地多到种不完的程度。所以当王朝统一之后一般都是一个“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等,说白了就是因为地多人少,老百姓因此吃喝不愁了。
但是,这样的日子是不会持久的。
古代没有计划生育,也没有避孕工具,所以安定下来的古人就会一门心思的造人。古代人口因此产生了几何级增长。
一家夫妻俩人,如果能活下来四个孩子,则他们的人口数量就增加了两倍。繁衍几代下来,被抛荒的土地全部被占有了,已经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养活人口了。
但是古人是没有土地人口矛盾观的,他们还会继续生,没有土地怎么办呢?垦荒。
靠着垦荒,总算还是养活了一部分人口。但是架不住人口越来越多,垦荒也无处可垦了。渐渐的,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了。
本来一个村一百人一万亩地,一个人一百亩,哪怕天大的灾荒,靠着丰年存下的粮食,也可以轻松度过(一百亩地养活一个人太轻松了)。但是如果一万亩地五千人分呢?
一个人两亩地?
如果人口繁衍到这个程度,那么丰年的时候,两亩地只能保证一个人勉强的温饱。一旦发生歉收或者绝收,就有人要挨饿。
更可怕的情况是,有人要没饭吃,要饿死。
因为一个人两亩地,是不太可能有什么粮食储蓄的的,自然也难以抵抗自然灾害。
但是中国人从来就有反抗基因。吃不饱饭的农民们,不会觉得是马尔萨斯陷阱害了自己,他们只会看到自己没吃的,官老爷家里缺有吃的,所以造反,起义。
西汉的绿林军,赤眉军,东汉的黄巾军,唐朝的黄巢,明朝的李自成,张献忠,清末的洪秀全,捻军等,都是带领了这些活不下去的农民造反的。
那么人口经历了瘟疫灾荒等等,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发展到人均资源脆弱到一有灾害就会造反呢?
答案是大约三百年,这就是本问题的终极答案,在工业革命以前,这是一个无法破解的终极问题。
小约翰
以前和一个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比喻一下更恰当。
1,新王朝建立,一个农民分的地一年可以产600斤大米,自己吃300斤够了,剩余可以换钱
2,王朝前期,人口剧增,新开发田地能供应多出的人口。一个农民每年仍然可以剩下300斤粮食。
3,王朝中期,大地主,大财商增多,垄断出现。一个农民仍然可以剩下300斤粮食,但是只能换更少的钱。
4,王朝后期,阶级固化。矛盾增多。人口太多。新开发的土地以及提高的生产率都不能满足剧增的人口。大量农民剩不下粮食。
5,王朝末期,逢天灾人祸,矛盾激化,大部分农民破产或濒临破产,温饱问题不能解决。造反。王朝推翻。人口骤降。
6,以前看过一篇论文讲研究地质发现,找不到出处了。大概意思是历史上基本几百年就会出现几十年天气异常情况,这也是一个原因。
罗非鱼55202
中国最强大的三个王朝——秦朝隋朝和元朝最“短命”,都不到百年,最没有出息的是明朝,毛泽东说:一看明史就来气,周恩来说:明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窝囊,清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硬朗,进驻中原带来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嫁妆”,虽然晚期丢失了一部分国土还剩几百万领土
792突击步枪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和大家说个历史故事吧,南宋末年,贾似道掌权,蒙古军队已经开始进攻南宋了,当时朝廷可以说外患严重,皇帝就派贾似道去前线支援。贾似道路上,手下人就问他有什么退敌良策,他说没有,手下人就好奇既然没有问什么你还要求去前线支援。
贾似道是这么说的,宋朝立国三百多年了,该灭亡了,我们投降吧。
宋朝开国,960年到1276年,三百多年的历史,那时候的人们就认为该灭亡了,我们不说全部,毕竟贾似道不代表所有人,但毕竟代表一部分人的观点。
这个可能和五行相生相克,朝代轮回有关系。
当然这是当时人的一种迷信看法,但毕竟当时代表一种观点,所以很多时候,人们觉得王朝气数已尽,就墙倒众人推了。
明朝灭亡时候也有这个观点,当时是内忧外患,一个是后金,一个是农民起义军,明廷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堵窟窿的办法,就像现在的套路贷,慢慢地还不上了,窟窿堵不上了,明朝也就灭亡了。
灭亡唐朝的朱温,他哥哥朱全昱说过一句话,朱三,你本无赖,蒙上天眷顾,让你当个节度使还不行?奈何你灭了唐朝300年社稷,你这样我们朱家是要遭报应的。
结果,朱温和儿媳妇乱伦,被亲儿子朱友珪杀死,儿子之间又相互仇杀,朱友贞灭了朱友珪,最后朱家王朝被死敌李存勖灭了。
这算报应吧。
综上所述,当时人们都有个宿命的看法,有的时候王朝灭亡,是当时人二三百年差不多了,墙倒众人推了。
其实更重要的是,开始皇帝都是从刀光剑影过来的知道获得江山不容易,为了长治久安,愿意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措施。
而越到后面的皇帝,从小在深宫中长大,对民间不了解,养尊处优,不知道百姓疾苦,所以很多措施不利百姓。
最重要的一点,长久稳定带来的问题。最底层和最高层中间那部分人固化了。
最底层的生活最高层不了解,中间阶层人盘剥底层百姓,蒙蔽上聪。
所以雍正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才会那么难办。
勾勒历史的世界
三百年,似乎是一个诅咒,从秦朝到清朝,没有一个朝代能够有所避免,这是封建王朝最大的特色。
究其原因,非常好理解。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是农耕社会,社会的中流砥柱是农民,依靠土地,养活一大批人。但是种地丰收还是欠收,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气候
气候好理解,气候降低,粮食大幅度减产,小农经济遭受到破坏,封建社会产生动乱与动荡,加上长久的饥荒,人口锐减。所以,每逢此时,史书上记载的一定有“相食”字眼。
人饥饿死去,越来越多,累累尸体荒野,若没有及时处理,瘟疫爆发。某种人借助这次机会,号召民众,起义便产生,各地纷纷揭竿而起,重新洗牌,建立新的王朝。
而这中间间隔的时间恰恰是300年,300年一次巨变。除了粮食减产外,北方游牧民族也会南迁,二者共同点是都会爆发战争。
北方游牧民族属于靠天吃饭,哪儿草茂盛,往哪儿走。若气候变冷,草原上的草凋零,牛羊大片死亡,没食物的他们便南下,依靠抢夺我们的食物为生。矛盾也由此爆发!汉武帝打匈奴不正是如此吗?
第二个因素是土地的多寡
气候变化,影响着粮食产量,但是人能拥有的粮食过少,人口又多,所以爆发战争。忍不住一问,为什么没存粮?因为土地兼并。
新的王朝建立,第一件事一定是重新分配土地。接下来就是朝廷中央和地方豪强的博弈。初期,朝廷依靠土地所获得的税多,农民也属于自耕农,自给自足,老实上税。
但随着王朝发展,地方豪强开始侵占田地,自耕农也变成佣农,那朝廷的税也就在慢慢减少,朝廷中央的权力越来越弱,朝廷没钱来运转,怎么不变弱呢?
一旦爆发混乱,朝廷力不从心,动乱越来越大,又是重新洗牌。300年恰恰是土地兼并的极限。
综上,我认为王朝难破300年的原因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兼并”。所以,不难发现,王朝末年时,一定会有农民起义,那时候王朝处于“政治腐败+民生匮乏”。
非常茴香豆
中华民族其实是很悲哀的,应该说命运真的不是太好。一个西部类似军国主义小国,依靠“集全国之力干大事”的治国优势,迅速灭了六国,从那以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两千多年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式的皇权政治文明。虽然有“民为贵,君为轻”这种儒家看似较为开明的道统学说出现,但也只是做臣子的读书人与皇帝为争夺行政权而喊出的口号而已。实际上两千多年以来,更多的是“君为贵,民为贱”而已。商鞅所谓变法,其富国强兵的核心就是弱民,民弱了,国才强,国强其实就是君强。以大多数民弱牺牲换取一国及至一人之强,这种强国必然不会得到国民的认同以及积极的拥护,相反却是逆来顺受。
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所依靠的经济基础就是国民的付出,这种付出是有底线的,一旦付出触动这种底线,社会利益的平衡点就会打破,国民就会忍无可忍被有做皇帝野心者鼓动和利用,推翻原来的以原皇帝为核心的既得利益者,接受新的皇权集团统治。由于经过大乱之后,以土地为主要资源因战乱人口减少而相对充裕,土地重新分配很容易进行,因此开创新王朝的统治者一般因为现实原因,不得不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一个国家想恢复原来的经济水平,而且是在小农经济模式下,需要三代人以上努力,才能完成。
一旦经济水平恢复,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虽然中央有监察、司法以及考试机构,但是在相权不断弱化的趋势下,皇权成为决定一切的唯一国家机构。既得利益大小,都是以和皇权关系的远近而决定。也就是将通过强迫国民的付出,以皇权为中心,由近及远利益集团进行划分而已。在农业社会,社会财富主要体现在土地上,以皇权为核心的少数团体获取了大多数土地,大多数农民只拥有极少甚至失去了土地。这种分化需要三代人最终形成的。
因此从建国到亡国,正常没有外力和自然条件干扰情况下,一般不超过六代人。以过去人均50年算作一代人计算,六代正好三百年左右。由于皇权式的中央集权根本不会重视民的权利,与民最终都是对立的,没有让民参与甚至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那么这种国家王朝就不会有形成自我纠错机制,只有陷入不断重复两极分化,再融合再分化的历史周期怪圈。
喜欢广泛的
那个……强调一下,此规律仅限古代
你这个问题真可怕,
我们先来看下这三个朝代灭亡的直接导火索吧。
首先是唐朝,尽管唐朝藩镇割据问题严重,但实际上,从安史之乱藩镇问题出现到唐朝灭亡,这中间仍然持续了唐朝大半时间,所以,藩镇割据不是唐朝灭亡的主因,唐朝灭亡的原因,是唐僖宗年间的黄巢起义,黄巢起义严重的打击了唐朝统治的基础。
再看明朝,尽管之后取代明朝的是满族人建立的满清,但是实际上终结明朝统治的,是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明末农民大起义,明朝在与农民军的争斗中不断衰弱,最终灭亡。
清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索,是辛亥革命,由下层新军发起的辛亥革命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各省,灭亡清朝。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最终新王朝的果实是被谁摘了,旧王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索都是下层民众发动的反抗。
这种反抗发动成本是很大的,他被旧王朝称为“谋反”,是十恶不赦第一大罪,一旦被抓,必死无疑,所以普通人在反抗前总是会衡量:苟延残喘窝着——起来反抗拼命,这两者之间成本的比较,当一方面两者最终结局差不多的时候,人们就会发动反抗,这一点,最早的反抗者陈胜有过深刻的总结:“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那么,下层民众需要多久才能彻底活不下去呢?这就要看封建王朝对于典型农耕文明下中国农民的生产资料——土地的分配情况了,实际上规律是这样的:旧王朝末期,人口众多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活不下去————起义,战争减少人口,建立新王朝,土地重新分配————人口增长,土地兼并开始————人口众多,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起义……
那么,完成这样一个周期需要多久呢?
我想你已经猜到了:300年!
扣毛
【1】
从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都没有真正意义超过四百年的王朝,甚至连三百年的都没有。
秦朝以后,超过四百年的王朝只有一个,那就是汉朝,西汉东汉累计四百多年。
但是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那就是东汉其实是一个新王朝,而非西汉的延续。
东汉是在西汉整体灭亡很多年后,重新建立的王朝,除了皇帝是西汉远支宗室以外,整个东汉和西汉其实没啥瓜葛。
而秦朝以后,超过三百年的王朝,除了汉朝,也就是宋朝。
而宋朝是由北宋和南宋两部分组成的,事实上,北宋末年,北宋政治腐败,各地农民起义接连不断。
照那样发展下去,即便金兵没入侵北宋,那么北宋也会被农民起义推翻。
【2】
而金兵的南下灭亡北宋,固然是北宋的不幸,但是却是宋朝的幸运——金兵的入侵,改变了宋朝的社会矛盾,让本来该由宋朝朝廷对付的农民起义,变成了对金人的起义战争。
而南宋则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来自农民起义的压力,从而继续对南方进行统治,并延续了一百多年。
【3】
而此外,其余的王朝,不论是晋朝,还是唐朝、明清,都不曾超过三百年国运。
似乎,三百年,成为了一个王朝的极限。
而之所以是这样,那就是因为一个王朝的兴衰,好比一个人的成长一样。王朝的初年,好比一个人的青少年,身体健壮,各种社会问题好比疾病,在强大的免疫力下,一般的疾病不足以致命。
而到了王朝的末年,好比一个人到了晚年,身子骨差,甚至于,一个感冒,都可能要了这个王朝的性命。
因此每当人说,如果崇祯用了XXX,明朝就不会灭亡,我就觉得可笑。
因为明朝晚年,天灾之外,最要命的是人祸。
即便是丰年,也依旧挡不住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辰州观海
这恐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让人费解的“特色”吧,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确没有前后相续的两个朝代,存活超过三百年,由于种种原因,即使超过三百年,也是前后有断层或者夹层的相续!(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怎么理解呢?若说超过三百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至公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享国194年;公元23年王莽新朝覆灭,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至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享国195年。西汉、东汉加起来有389年的历史,超过了三百年。
但是西汉、东汉虽然常放在一起说,但归结起来却是两个人朝代,中间还夹着一个王莽的新朝15年。
究其覆亡原因,若说遇人不淑,倒也无可厚非,毕竟西汉、东汉都是因为权臣篡位致使灭亡,但要说权臣当道是王朝更迭的原因,显然也不太让人信服,因为满清皇室存在了296年,细心的读友可以发现。
满清的皇帝普遍素质还是很高的,既没有暴君如秦始皇、杀伐如朱元璋、昏聩如嘉靖帝,但也仅仅是存在了296年,就在国人的一片声讨中黯然退场。
若说暴政、沉重的徭役,倒也有那么几分道理,以法为师的秦朝,修长城、修驰道、修阿房宫、修秦陵……最终把自己修进了坟墓,作为封建王朝的开创者,仅仅享国15年。
与其差不多的还有隋朝,修大运河、修长城、修陵墓、修仓库……,也是搞得民不聊生,最终享国34年而亡。
其他的封建王朝,超过清朝的根本没有,因此,综览整个封建社会,总括朝代更替规律,还是能够总结出一些原因,首先就是沉重的徭役赋税,导致民不聊生。
再就是严重的土地兼并,这也是根本原因,每一个朝代的后期,大规模的土地兼并,大量的土地被集中于少数人手中,都是导致王朝更替农民起义的终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