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併購之王,掌管100多家子公司,無任何股份年薪僅22萬

在中國商業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一起併購案件是430億美元收購瑞士農藥公司先正達,其間歷經7個月的艱苦談判,最後得以成功。此次收購的主導人是任建新,中國化工集團的董事長。

中國商業併購之王,掌管100多家子公司,無任何股份年薪僅22萬

任建新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人物,執掌9家A股上市公司、9家海外企業,以及超過100家子公司。而他本人卻沒有任何一家公司的股份,媒體稱其年薪僅為22萬。《財富》評選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榜單上,馬化騰,任正非,張士平,馬雲這些人赫赫有名,排在第五位的任建新恐怕瞭解的人不多,但任建新可以看作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創業者。

1984年,任建新放棄了機關工作,以抵押個人財產的形式,向政府借款1萬塊,在防空洞裡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業清洗公司——中國藍星集團。1986年後,藍星因為成功完成了幾套大型設備的清洗而名聲大噪,之前這些都被國外公司所壟斷,由於價格更低,加上體制內創業的優勢,藍星迅速崛起,規模資產竟達到了數億元。把外國公司都趕了回去,為中國的技術正了名。

中國商業併購之王,掌管100多家子公司,無任何股份年薪僅22萬

2004年,在藍星公司和昊華公司等原化工部直屬企業的的基礎上組建了中國化工集團,任建新擔任總經理。當時許多人勸任建新走私有化道路,任建新說:創始資本是國家的,公司理應100%國有。“我們這一代人,內心總有一種興業報國的情結。我的原則就是少說話,多做事。”

中國化工是世界五百強企業,員工人數多達十幾萬人,在民生,化工基礎製造方面的影響力不可估量。從58同城招聘上面的信息可以看到,普通化工行業的公司給出的薪酬並不高,國內化工行業的技術和從業人員確實有待提高。下面的收購案例就是一個轉變。

中國商業併購之王,掌管100多家子公司,無任何股份年薪僅22萬

2016年收購先正達的事件轟動了世界,先正達擁有259年的歷史,世界第一大農藥公司,世界第三大種子科技公司,在全球90多個國家擁有119個研發基地,研發人員超過5000多名,全球專利數13000多件。這樣的公司可謂技術含量非常高,也是許多國際巨頭的目標,由於2011年後先正達利潤下滑,引發裁員事件,其對手巴斯夫和孟山都想趁火打劫,在這管理層動盪之際,中國化工才得以成功抄底,歷經艱辛過程成功將其收購。

中國企業如何趕超西方的技術是一個難題,收購將其技術轉化為己用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任建新所執掌的化工集團便是一個典型案例,自2006年開始收購多家國外企業,並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效果。

中國商業併購之王,掌管100多家子公司,無任何股份年薪僅22萬

吉利收購沃爾沃,聯想收購IBM的thinkpad,這都是成功案例。今年年初吉利入股奔馳名動業界,收購固然也是一個好的策略,但同時也要重視自主研發的重要性,雙管齊下,才會在競爭中取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