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2017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的一番話,很扎心!!!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現在的狀元都是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很多孩子一出生就已經在羅馬了!

甚至很多文章表達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觀點!

為了寫今天這位小主人公,作者竟抹著淚,用光了一盒紙抽……他的故事,絕不僅僅是高考考了684分,他的故事,更不僅僅是關於“寒門還能否出貴子”的討論,他的故事感動了中國,值得每個父母、每個孩子都好好看看!

他叫龐眾望,出生在吳橋縣龐莊村一個極為不普通的農民家庭,出生之前,家庭已經給他安排好了“命運”。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父親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親下肢殘疾,常年癱瘓在床……2017年高考,龐眾望考了684分(理科裸分),他還通過了清華大學“自強計劃”*清華分數線將為他降低60分,龐眾望被清華錄取,已基本沒有懸念!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他是班裡最陽光的孩子

卻讓班主任掉眼淚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2014年,龐眾望入圍河北省第三屆青少年自強之星時老師給拍攝的照片

2014年,龐眾望考入了吳橋中學。

在班主任李瑩印象裡,高一新入學時的龐眾望比較瘦小,像個小學生,但這位從農村來的孩子特別愛笑,很陽光也很開朗,跟其他孩子並沒有任何區別。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龐眾望和班主任老師李瑩

直到有一天,龐眾望申請了貧困生補助,李瑩就想著去他家裡看一看。

當李瑩第一次來到龐眾望家裡時,她驚呆了,他家裡的情況遠比文字材料上糟糕得多。

父親精神有問題,母親又失去行動能力, 他的家幾乎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從左往右:龐眾望、母親、姥姥、姥爺


李瑩說,其實最震撼她內心的不完全是這個家的困難,而是小龐一直表現出來的自信自強、陽光開朗。

說起小龐的故事,李瑩感慨萬千,現在都說“寒門再難出貴子”,而這個貧困的家庭給予小龐的,除了生活的艱辛,還有母親最寶貴的愛……

堅強的母親

給了眾望第二次生命

眾望會給一家人做上一頓熱乎乎的飯菜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2014年拍攝

1999年2月,龐眾望出生了,他承載了這個家庭太多的希望,母親給他取名龐眾望。

當其他家庭四五個家長照顧一個孩子的時候,童年的小眾望卻扛起了一個家,幫媽媽打理家裡的一切。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2014年拍攝

當別家的孩子尚在甜甜的夢鄉時,小眾望已早早起床,掃地、燒水、收拾房間,照顧媽媽洗漱、方便、清洗便盆……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在別人孩子眼中的苦與累,在小眾望這裡卻尋不到一絲煩惱,只要能天天跟媽媽在一起,他就覺得很幸福。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平時,他很少外面嬉戲玩耍,而是靜靜地陪在媽媽身邊,同媽媽聊天,打理媽媽的日常生活。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給媽媽擦臉時,媽媽的幸福溢於言表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2014年拍攝

老天爺似乎有意考驗這個孩子,就連這樣簡簡單單的幸福也吝於給他。

這種病需要很多錢,家裡無力承擔哪怕是一點兒小病,更不用說這花錢如天文數字的大病了。

村裡的鄉親看到眾望的母親這樣為難,便勸她放棄孩子:“如果孩子病看不好,你這個家庭還怎麼過下去?”

河北廣播網主持人贈送給小眾望母子一臺收音機,眾望興奮地教母親使用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2014年拍攝

可這位堅強的母親從來沒有猶豫過給兒子治病。

她請人幫忙推著輪椅,開始了挨家挨戶的求助。

村裡的父老鄉親含著眼淚給她湊上了為孩子看病的錢。

守著媽媽學習是眾望最幸福的時刻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2014年拍攝

臨行時,她把小眾望摟在懷裡,嘴裡默默地祈禱上蒼保佑,為多難的眾望祝福。

眾望住院的幾天裡,她整晚整晚合不上眼,腦海裡都是孩子在病床上的呻吟聲……

好消息終於傳來,手術很成功,小眾望馬上就能出院回家了,她哭了,那是激動與幸福的淚水。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世上只有媽媽好!

世上只有媽媽好2014年拍攝媽媽給了眾望第二次生命。

儘管那時的他只是個七歲的孩子,但這場病讓他更加了解了母愛的偉大與生命的意義,他更加珍惜同媽媽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眾望有一個夢想,就是長大後帶媽媽去旅行,讓媽媽看一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夢想是美好的,而現實往往是沉重的。

小眾望的病是治好了,家裡卻欠下了一大筆外債。

儘管村裡的鄉親沒有一個人來要賬,但他跟媽媽都希望能儘快把賬還上……

給媽媽讀書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2014年拍攝

七歲的眾望到了上學的年齡,雖然是九年義務教育,但還是要交雜費的。

眼看著媽媽每天起早貪黑地做著針線活,但收入寥寥。

雖然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可是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給媽媽看榮譽證書,是媽媽最開心的時刻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2014年拍攝

眾望每天一放學,就趕緊跑出去撿廢品。

有一天,他發現一家工廠附近有許多碎鐵片,他欣喜若狂,不顧一切地把碎鐵收集起來。

鐵片很鋒利,割得他的手傷痕累累,他害怕被媽媽發現,等到天黑了才回家。

當他拿出賣廢品積攢的十幾元零錢時,媽媽臉上帶著笑,卻心疼地背過身擦眼淚……

給媽媽的特殊禮物幫姥爺做家務也是眾望很快樂的一件事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2014年拍攝

在龐眾望一貧如洗的家中,唯一能使“蓬蓽”生輝的是他那一張張貼滿牆壁的獎狀。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從小學到高中的這些獎狀,見證著一位自強少年的成長曆程。

眾望知道,媽媽最開心最驕傲的,是他考的優異成績,是他拿回家的獎狀。

媽媽希望他能有學問有知識,不忙的時候,他會給媽媽聊聊社會上的熱點新聞,或給媽媽背上幾首古詩;天氣晴朗的日子,他會推著媽媽在村裡轉轉,與鄉親們聊聊天。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2014年拍攝

鄉親們都很同情這個家庭的遭遇,時常拿些東西接濟小眾望。

東鄰西舍,誰家做好吃的,都會給他送來一碗。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2014年9月,龐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吳橋中學。

學校離家有五十多里地,而且每個月放一次假。

不能天天陪在媽媽身邊了,小眾望首先想到的是不能讓媽媽寂寞。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臨開學前,他悄悄為媽媽寫了三十封信,他告訴媽媽,要每天讀一封信。

這些信有對媽媽生活的安排,有對媽媽的叮囑,有給媽媽講的笑話,也有以前在學校的見聞……

高中的三年裡,眾望把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經歷記下來,把考試成績訂起來,把獲得的獎狀折起來。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這是他給媽媽的特殊禮物,因為,媽媽心裡最牽掛的,就是他……

希望能自立自強小龐婉拒資助“既然苦難選擇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給苦難,把笑容交給陽光。”這是龐眾望在日記裡的一句話。

他知道,命運可能有時無法選擇,但微笑是可以選擇的,微笑時,苦難便會逃離。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看得出,小龐跟母親很親,他的性格受母親影響很大。

雖然他的母親下肢癱瘓,但非常堅強,也十分的樂觀開朗。

李瑩說,小龐上學的這些年,母親是一直由姥姥姥爺照顧,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真正擔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

最近,龐眾望的事情被各路媒體報道出來,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很多人都想給這個困難的家庭,給這位堅強樂觀的孩子一些幫助。

作者也聯繫到了龐眾望的班主任李瑩,希望能為小龐提供一些幫助。

沒想到的是,眾望不想接受媒體採訪,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平靜地度過大學時光,他也 一 一致謝並婉拒了這些資助,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掙到學費。

他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到!

李瑩說:高中時學校免了小龐的學費,也有公益組織每個月資助他一百元的生活費。

現在高考結束放了暑假,小龐已經找了兩份家教的工作,他覺得,自己之所以能夠專心學習,離不開別人的幫助!

他一定要自己掙夠大學的學費。

如果能被清華大學錄取,他也會申請勤工儉學的崗位,自己養活自己。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聽到這裡,作者忍住不淚目,也對小龐肅然起敬,高考684分固然不易,但是他的自立自強、陽光開朗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學習的!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2014年拍攝

龐眾望,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他是父母的希望,也是村裡人的希望。

看到這裡,相信所有的人豎起了大拇指,他真的不負眾望。

也希望有一天,他能夠讓自己的家庭走出困境!不抱怨,不哭泣,不祈求。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讓我們一起祝福他展翅高飛,人生越走越遠、離夢想越來越近!
河北農村男孩684分被清華預錄取,他的故事感動中國,值得鼓掌

為你加油,龐眾望!

很勵志的故事,龐眾望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很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