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影像“滴滴”会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015年10月,根据《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支持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在莆田实施“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通知》(闽卫办规划发明电[2015]270号)文件精神,莆田市率先开展“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该项目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捐赠“影像云平台”相关软硬件设备,助力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影像云平台”为基础,开展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平台和卫生信息化移动医疗建设,推动医改、分级诊疗政策落地。

截止2018年3月31日,该平台注册影像专家45名,注册医疗机构56家;影像会诊申请总数131829例,完成会诊131168例,回退514例,超时115例,审核率高达99.45%,超时率仅为0.12%,修订率由原来的55%下降为40.2%;日均会诊数230例,平均完成一次会诊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下降为4.67分钟;共计部署65台二维码图文报告自助打印机,为群众提供约85万张的二维码图文报告。

莆田影像“滴滴”会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项目验收会现场

莆田影像“滴滴”会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李坤成教授主持项目验收

在验收会现场,莆田市卫计委副主任张启林首先做了《莆田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市人口健康数据管理中心主任苏志康作《福建省卫计委 农工党福建省委会 支持莆田市提升卫生信息化项目试点建设验收汇报》。他表示,莆田已在全市搭建了“影像云平台”基础架构,实现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影像设备及医疗资源整合,形成了高效统一、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医疗协同服务网。在此基础上结合莆田市影像远程会诊的实际,创新性打造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平台,在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中极具推广价值。

莆田影像“滴滴”会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苏志康作验收汇报

通过抢单、指派、兜底的远程会诊模式,有效提升影像远程会诊效率及诊断水平,缓解“小病大治”造成的医疗资源、患者分配不均等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医获得感,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影像医生、患者等多方共赢,为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有益实践,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

影像专家代表和基层医疗机构代表在会上分别阐述项目带来的好处。他们认为,模式的创新、激励机制配套,极大地调动了医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会诊工作效率,病人在卫生院即可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影像诊断服务,真正实现“患者专家零距离,基层群众得实惠”。

莆田影像“滴滴”会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影像专家代表发言

专家组深入听取项目实施报告、用户意见,并审阅相关文档、现场查验应用情况,经质询、评议,一致认为莆田市“支持莆田市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展、相关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等取得了系列成果,具有突出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已具备验收条件。在数字莆田“十三五”统筹规划下,构建了莆田市医学影像协调诊断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市医学影像无胶片化,开展了放射影像远程诊断服务,应用覆盖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并建议项目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创新模式、推动转化,进一步完善项目成果,在福建省全省范围内落地推广。

莆田市“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成功验收,标志着莆田市及福建省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大突破,助力“数字福建”建设,为全省乃至全国百姓创造更多福祉。

莆田影像“滴滴”会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莆田影像“滴滴”会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