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经济周期,说股市因果,聊房价未来!

2018年 ,注定是中国经济载入史册的一年,房市、股市、债市、以及本周汇率的反常波动,都预示着这一年的不平凡,今天,我们就从07年次贷危机开始,逐步分析造成当前我国经济现状的起因,经过,和不可预知却不得不面对的未来!

一、祸起次贷

2007年,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发,传导至全世界。企业破产、银行倒闭,为了挽救经济,美国开始救市,量化宽松一轮接一轮,主要办法就是增发货币。同时通过启用多种工具,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向银行以及其他存款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10次降息,利率由5.25%降至0%到0.25%之间。美元的投放急剧增长、贷款成本大幅降低。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从8千亿美元左右扩张到4.5万亿美元。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美元如潮水一般溢出美国,涌入世界,全球央行同步放水,向世界经济注入了超过6万亿美元的货币流动性。

看经济周期,说股市因果,聊房价未来!

二、水漫神舟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GDP增速快速回落,出口负增长,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应对危局,刺激经济增长,2008年9月15日开始,央行4次降准、5次降息。国务院在2008年11月推出了“四万亿”刺激方案。广义货币M2从47万亿人民币,增长到2018年的174万亿人民币。增加了125万亿左右。

4万亿计划短期内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实现了“保八”的经济增长目标,却错失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时机,导致重复建设和严重的产能过剩。

三、房价飞涨

在货币大放水的刺激下,原本在08年大幅回落调整的房价掉头向上,从此一路飞涨,一飞冲天。中央放出四万亿,地方跟进了几十个四万亿,市场上热钱汹涌,快速推高了房价。2008中央“10月22日新政”推出,首套二套首付下调至20%,营业税契税减免,贷款利率七折优惠。各地政府纷纷制定细则鼓励购房。买房抢房浪潮涌现,2009年、2010年房价翻倍。从2011年开始,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陆续推出住宅限购政策来遏制房价暴涨势头。

2014年开始,全国各地房地产库存积压严重,金融风险加剧。为了去库存,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对首套房再启“认贷不认房”界定标准,贷款利率下限也重回2009年的低水平。至此开启了有史以来最为疯狂的房地产盛宴。2015年至2017年三年间,国内绝大多数城市房价暴涨,规模空前,刚需和炒房客争相抢购,为高库存买单后,几乎所有城市的房价都实现了翻倍。

四、实业低迷

在2009年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已经充分释放、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大幅缩小,人口红利走向拐点,低成本优势也即将不复存在。中国制造业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产品劣质化,规模作坊化,价格低价化的初级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危机,本是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的良机。然而,四万亿将房价推高数倍,人工成本急剧上升,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秩序。

发达国家增发货币,主要进入了互联网、科技、工业、农业等实体经济,少部分进入房产股市等虚拟经济。2007年之后的10年,美国房价仅仅恢复了2007年高峰时期的水平,日本房价多年来基本稳定。我们的货币虽然也支持了工农业、互联网等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但是大比例进入了房地产,使得房价上涨了数倍,甚至更多,形成了资产泡沫。房地产几乎抽走了所有的消费资金,老百姓只剩下生活必需品消费,这就导致各行各业的很多产品卖不出去了。中国改革开放和人口红利在制造业积累的资金,通过四万亿、炒房潮消耗殆尽。房地产一家独大,工商业一片萎靡。

五、股灾惊魂

从印钞票的时代,到印股票的时代,引导资金进入金融市场,支持上市公司,完成实体经济的转型,也不失为一种可尝试的策略。2014到2015年的国家牛市,在4000点牛市起点的口号下一路高歌猛进。原本或许希望通过牛市,发展资本市场来推动经济,并借助持续的牛市,促进直接融资,进一步进行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实现泡沫的转移,完成海量货币的软着陆。只是,杠杆的效应超出了政府的预期,无论是前期疯狂上涨时的火热,还是后期千股跌停的惨状,人性的力量实在可怕。

上涨时,暴风科技33个涨停,全通教育股价摸高至348元。下跌时,“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千股涨停”。 2015年的股灾,对于无数强平爆仓者来说,或许是一生难以忘怀的梦魇,能够苟全性命于股灾,已然是一种难得的侥幸!反思股灾,或许可以借助牛顿的名言,来为这场旷世股灾代言,“我可以计算天体的运行,却无法估计人性的疯狂。”潮起潮落,国家牛市回到原点,通过债转股,资产证券化实现货币泡沫软着陆的实验终于未能成功。

六、覆水难收

始于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大放水,随着2017年9月美联储宣布正式缩表,而启动退潮。通俗地说,它意味着美元发行量减少。全球多年来流动性泛滥,廉价货币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资本将从新兴市场流向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周期的转变,意味着经济增长模式,财富流动方向的根本变化。一个时代正式落幕。

金融危机至今的10年间,为了刺激经济,全球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货币大放水,各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大。

如今,潮水推去,谁在裸泳?经过10年的休养生息,发达经济体的工农业、互联网、科技创新等实体经济得到喘息和恢复,当欧美日韩经济恢复增长,开始加息缩表减税,回收多余货币的时候,并没有太多资产泡沫需要顾虑,只需要求已经强壮的实体经济企业少贷款而已。而我们需要在相对脆弱的实体经济、汇率、资产泡沫之间左右为难。货币的水虽然是一起放的,收的时候却面临决然不同的局面,当年危机的起点已经稳定,当年稳定的大国路在何方?

海量的货币之水,是收,难矣!不收,亦难!

看经济周期,说股市因果,聊房价未来!

七、外储之殇

2014年外储将近4万亿美元之时,大家讨论的是外汇储备“太多了”,现在临界3万亿美元的压力,却不得不加紧寻找稳定外储的药方。

自15年末,美联储启动加息以来,售汇和境外投资汹涌,外储下降,主要是因为大家预期人民币还会进一步贬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569,较上一个交易日下跌389个基点,创下2017年12月25日以来最低,连续6日调贬。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下跌幅度达0.35%。

在这样的现状预期之下,人民币资产都面临贬值压力。国内房地产更不容乐观。 截至2018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06亿美元,较4月末下降142亿美元,降幅为0.46%。

我们的货币存量非常高,折算成美元接近22万亿,宏观经济很快会受影响。一旦形成资本外逃的恐慌, 后果不堪设想,仅仅寄望于捉襟见肘的外汇管制手段,恐怕远远不够!

八、棚改尾声

08年至今,一线城市房价早已上涨数倍,高房价、高门槛限制了人口继续流入。二线城市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引进有潜在购房能力的人口支撑房价。三四五线城市人口流出,需求原本不足,却通过大量的棚改货币化安置,人为创造出购房需求,并通过房价上涨、资产升值的诱惑带动刚需改善人群入市接盘。

涨价去库存,棚改投货币,土地财政下的怪异经济现象,改写了人类史的经济规律,凸显了中国模式下的与众不同!

在2015年之前,95%棚改都是实物安置,在2015年之后开始大规模发钱;按计划,2018-2020年,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将达到60%,每年几千亿流入到拆迁户手中,太土豪了!

国家“印钱”给地方,地方政府拿钱做棚户区改造,拆迁户拿着钱到处去买房,制造楼市上涨预期,刚需恐慌买入,地方政府高价卖地收税;再去拆“城中村”…..如此循环往复,皆大欢喜。

在外汇储备下降的形势下,棚改成为了另一个货币投放的工具,许多人一夜暴富,地方政府、开发商,拆迁户盆满钵满,唯独刚需在接盘与不接之间踌躇哀叹。

棚改货币化,转眼三年,三四线去库存接近尾声,房价的疯狂上涨也已后续乏力,刚需该接的也都接下了,此时还没进场的,多是早已无力进入这场游戏的蚁族,唯有望房兴叹而已。

联储的加息步步紧逼,贸易战刀刀见血,内外承压之下, 央妈收紧了钱袋子,银保监会全力去杠杆,在严管控下,地方政府财政吃紧,PPP又各种暴雷,地方债务违约不断,在债务高压下,房地产盛宴,已经难以为继,这几天,房地产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收紧货币化棚改,二是严格限制企业购房;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毕竟出来混,总归是要还的!

看经济周期,说股市因果,聊房价未来!

九、路在何方?

货币之源来自何处,货币之水将归于何方,雨季过后,又到了万物生长的季节。那些在房价泡沫中身价百万千万的伪土豪们,能渡过新周期下紧缩的河流吗,还是会搁浅在退潮的淤泥中呢?

还是老司机说得对,永远不要赚最后一个铜板。只是,多少人能有老司机的车,又有多少人能有老司机的车技呢?

看经济周期,说股市因果,聊房价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