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市場爆發前夜,如何掀起地圖供應商全面混戰?

自動駕駛市場爆發前夜,如何掀起地圖供應商全面混戰?

當車輛不再擁有駕駛員,那麼它就將需要相當複雜的技術輸入來獲取自動駕駛能力。除了傳感器等硬件,還需要一系列算法和處理軟件。在眾多為自動駕駛車賦能的技術單元中,高精度地圖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被業界認為是未來自動駕駛產業中的重要產業分支之一。

在C端地圖市場,誠然谷歌的產品地位是不可撼動的。得益於谷歌街景數據的詳實以及軟件專利的健全,市場內幾乎少有玩家能與之抗衡。但隨著自動駕駛的產業發展,催生了B端對另一種車用地圖的需求,在這個機遇面前,眾多玩家有了一次新的“超車”時機。

通往高精度地圖產品化的兩條主要路徑

據洛杉磯時報的總結,目前業界圖商主流採用兩種方式為自動駕駛車研發高精地圖。一種,是預先為自動駕駛車植入完整高精度地圖,讓它們基於此自主導航;另一種,是實時產生局部高精地圖,利用傳感器逐步在地圖中加入特徵進行動態匹配。

當然,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對兩種路徑都有押注。據公開信息顯示,谷歌內部有團隊專攻3D地圖測繪技術,而Waymo則加碼研發高精度地圖。

不過,佈局高精度地圖行業的玩家還遠不止谷歌和Waymo。據新智駕了解,通用、Uber、福特都有自己的高精度地圖團隊,後者將供企業的自動駕駛汽車使用。許多初創公司也在入局,但不同於傳統重資本的採集運營模式,初創通常採取軟件系統或工具型軟件作為切入點,一些典型的商業模式是做數據處理或平臺型項目等。

高精地圖兩大難關:“構建”是,“更新”更是

構建高精地圖已經是個相當不易的工程,然而更新同樣棘手。因為道路交通環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高精地圖數據是否能夠穩定地持續更新直接決定了自動駕駛車後續的行駛安全。

對於數據更新這件事兒,各家公司有自己不同的解決方案。典型的是以色列供應商Mobieye,他們利用低頻傳輸實時將前視攝像頭獲取的特徵進行提取並更新在高精地圖中。Mobileye認為,這樣的系統能夠更有效率並更低成本地構建複雜場景高精地圖。

谷歌在地圖領域的主要競爭者,HERE和TomTom則都傾向於“動態”地圖的產品模式。新智駕了解到,目前上述兩者正在研發包含車道線、路沿等各種道路特徵信息的動態地圖,HERE的動態繪圖系統已經落地在奧迪量產車中。去年有公開信息顯示,全新款奧迪A8將搭載HERE全新高精地圖系統,支持實時數據更新和導航。

越來越多的玩家參與到高精地圖的產品混戰中,但人們認為,真正正確或是最佳的產品路徑依然沒人清楚。高精地圖產業還沒有趨於標準化,不同廠商的地圖呈現的特徵不盡相同,這要取決於高精地圖廠商採取的採集方案,以及車載傳感器配置等。也正是產業圖景尚不明晰,這給了許多小型創業團隊與大廠同臺競技的機會。

但這樣的風口不會持續太久。“高精地圖的演進將與導航地圖,甚至是搜索引擎非常類似,”DeepMap COO羅維曾經如是說,“不論是誰,先進入規模化的就是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