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落寞诗人——杜牧

相对于其他某些唐代诗人,杜牧的知名度还算高,大约算不上落寞。不过他最为大众和小众熟知的两首诗——《清明》和《叹花》却偏偏不是他的作品,头上顶着被莫名其妙扣上的光环,这种误读其实也是另类落寞。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叹花

自是寻春去校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前一首诗,普通大众几乎耳熟能详。小时候常听爷爷念它。每次老人家自斟自饮的时候,都会重复一遍这诗,想不记住都难。后一首,则往往被某些轻薄的文艺青年引用,尤其在同学聚会上见到初恋女友时,应景。

很久之前,我就知道这两首诗不是杜牧的,并非有什么特别研究,而是手头恰好有一册《樊川文集》。这是杜牧的诗文合集,其中除了诗、赋之外,还有不同体裁的文章,包括论文、上书、墓志铭、表、制等。上述两首诗,在这本文集里遍寻不见。考虑到这是诗人的外甥在其去世不久编纂整理,加之《清明》连《全唐诗》都未收录,是否唐诗都难说,而周作人在某篇文章里也明确认定《叹花》非杜牧所做,因此两首诗的伪作身份殆无疑议。

以前看《樊川文集》主要是读前面的诗,尤其是律诗与绝句。后来慢慢对里面的文章有了兴趣,其中记录了杜牧在其他方面的成就与建树。实际上,杜牧当年的身份有很多,其中色彩最淡的才是诗人。唐代随便一个文人都能写出好诗,就像现在随便一个如我这般的人都能写小说一样,因此没人把诗人当做身份认证。晚唐藩镇割据,政治军事才能极为重要,杜牧在这方面并不逊色,他对《孙子兵法》颇有心得,并做了大量的注解工作。还有大量关于军事的论述,《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均属此类。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杜牧对李贺诗歌的流传出了很大力气,还特意做过一篇序文细述来龙去脉,不仅《樊川文集》中有收录,李贺的诗集中也能见到此文。

被误读的落寞诗人——杜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