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人物之李紈:德才兼備的豪門寡婦,再別被她的低調給騙了!

李紈是金陵十二釵之一,榮國府長孫賈珠之妻。在《紅樓夢》中,李紈一出場就是寡婦身份。書中對李紈的介紹是這樣的:那李氏(李紈)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讀詩書者。至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謂"女子無才便為德",故生了便不十分認真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讀讀,認得幾個字罷了,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了,卻以紡績女紅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因此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問不聞,惟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

紅樓人物之李紈:德才兼備的豪門寡婦,再別被她的低調給騙了!

李紈之“德”自不必說。如果讀者真以為李紈“有德無才”,那隻能說是被李紈平日裡低調的表像給騙了。李紈不僅有“德”,而且相當有“才”。李紈出身官宦之家,父親曾為國子監祭酒,族中男女無有不讀詩書者,這才是真正的書香門第。所以我們先來說說李紈的“詩才”。是的,大家沒有看錯,我說的是李紈的“詩才”,並不是只有林黛玉等人才會寫詩,一直被眾人忽略的李紈也會。李紈雖然自稱“不大會作詩”,實際上這不過是她的謙辭而已。李紈不但會作詩,而且水平不算低。第18回,元宵節至,元妃歸省,命寶玉及眾姐妹以景為題作詩。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於姊妹之上,然自忖亦難與薛林爭衡,只得勉強隨眾塞責而已。李紈也勉強湊成一律。詩云:

文采風流(匾額)

秀水明山抱復回,風流文采勝蓬萊。

綠裁歌扇迷芳草,紅襯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應傳盛世,神仙何幸下瑤臺。

名園一自邀遊賞,未許凡人到此來 。

紅樓人物之李紈:德才兼備的豪門寡婦,再別被她的低調給騙了!

李紈的這首詩雖說是無法和薛林爭衡,但與探春已經不相上下,明顯在迎春、惜春二人之上。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苑夜擬菊花題》,探春起了興致,要在大觀園起詩社,李紈也來了,進門笑道:“雅的緊!要起詩社,我自薦我掌壇.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會作詩,瞎亂些什麼,因而也忘了,就沒有說得.既是三妹妹高興,我就幫你作興起來。”

李紈的詩知識廣博,內蘊豐富。她既寫詩,又評詩,活躍異常,而且品詩、鑑詩也拿捏得體,很是有些獨到之處,其藝術鑑賞力也別具一格。賈寶玉對李紈評詩稱讚有加,說她"善看,又最公道"。曹雪芹通過詩社,寫出李紈的才和情,讓我們看到她平日的無好無為,是不得不為,是在禮教壓迫下的犧牲。

紅樓人物之李紈:德才兼備的豪門寡婦,再別被她的低調給騙了!

說完了李紈的“詩才”,再來說說李紈的“理家之才”。賈珠英年早逝,年紀輕輕的李紈便成了大觀園中的寡婦。李紈是封建禮教下的產物,所以她沒有改嫁,一直在賈府中撫養賈蘭,並將希望全都寄託於賈蘭身上。李紈身為榮國府的大少奶奶,她深知為人處世之道,所以和榮國府上下都能處理好關係,由此人稱李紈為“大菩薩”。李紈謙遜有禮,深得大觀園上下稱讚。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興利除宿弊 時寶釵小惠全大體》,鳳姐生病了,王夫人將家中瑣碎之事,一應都暫令李紈協理,又讓探春、寶釵一同協助。探春提出了“在園子裡所有的老媽媽中,揀出幾個本分老誠能知園圃的事的”,“承包”大觀園的想法。探春又笑道:“可惜,蘅蕪苑和怡紅院這兩處大地方竟沒有出利息之物。”李紈忙笑道:“蘅蕪苑更利害.如今香料鋪並大市大廟賣的各處香料香草兒,都不是這些東西?算起來比別的利息更大.怡紅院別說別的,單隻說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多少花?還有一帶籬笆上薔薇,月季,寶相,金銀藤,單這沒要緊的草花幹了,賣到茶葉鋪藥鋪去,也值幾個錢."李紈不但清楚園子裡何處產何物,而且對哪些東西有用,哪些東西值錢都門兒清。

紅樓人物之李紈:德才兼備的豪門寡婦,再別被她的低調給騙了!

李紈是榮國府長孫賈珠之妻,原本該是名正言順的當家奶奶,只因賈珠早逝,李紈寡婦的身份不適合拋頭露面,並不是李紈不懂得怎麼管家。李紈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標準的節婦,是婦德婦功的化身。作為一個為賈家生養了接續香火之人的大少奶奶,按理說,李紈更有資格、也更應該發揮她在家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積極"參政議政"才是,可事實上,李紈對整個家族的事務卻是不聞不問。榮府家務由二奶奶鳳姐料理,身為大奶奶的李紈卻惟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第4回),表現出不好攬事、明哲保身的姿態。這固然與她從小接受"女子無才便為德"的家教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受到“寡婦”這個身份的限制,平時比較低調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