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古詩五首,可謂篇篇千古絕唱,值得你一品再品,一讀再讀

必背古詩五首,可謂篇篇千古絕唱,值得你一品再品,一讀再讀

1、《己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背景

龔自珍(1792-1841),一名鞏祚,字(?王+瑟)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進土,中國近代著名的啟蒙主義思想家,在詩歌創作上也有相當高的成就,詩風瑰麗,有“龔派”之稱。他的詩飽含著憂國憤世的激情和對理想的憧憬,語言恣縱雄奇。

注詞釋義

己亥:道光十九年。

九州:指中國。

生氣:活力,生命力。

萬馬齊喑:比喻當時的中國死氣沉沉。

喑:啞。

究:終究、畢竟。

重抖擻:重新振作、奮發起來。

不拘一格:打破常規,採用多種方式。

降:賜給、給予。這裡有產生、選用的意思。

古詩今譯

九州內生機勃勃要有風雷激盪,萬馬齊喑的沉悶局面實在可哀。我勸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規戒律去選用人才。

名句賞析——“不拘一格降人才。”

這是首借題發揮,極力提倡“更法”,抒發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的詩作。龔自珍生活的時代正當清政府腐敗衰落的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詩人用象徵的手法,寫了這首感情激越的詩篇。大自然要保持生氣勃勃的狀態就要有風雷的激盪,如果在死氣沉沉的空氣中則一切都會窒息。同樣,中國要重現勃勃的生機,也必須要實行重大的變革。天公在詩中原指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這裡則借指清朝統治者。詩人希望當朝統治者能奮發有為,因而大聲疾呼,不拘一格地選用人才,表達出一種渴望社會變革的急切心情。全詩充滿了詩人關注社會政治的激情,想象奇物,氣勢生動,催人奮進,滿腔愛國熱情躍然詩中。

必背古詩五首,可謂篇篇千古絕唱,值得你一品再品,一讀再讀

2、《竹 石

鄭 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作者背景

鄭燮(1693-1765),清代書畫家、詩人。字克柔,號板橋,清乾隆年間的進士,興化(今江蘇興化)人。詩風質樸潑辣,在畫壇上也是獨樹一幟,稱其為“揚州八怪”之一。

注詞釋義

立根:紮根、生根。

原:本來。

破巖:破裂的岩石縫隙。

磨:折磨,挫折。

擊:打擊。

堅勁:堅韌、剛勁。

任:任憑。

爾:你。 古詩今譯

咬住了青山就決不肯放鬆,根鬚已經深紮在岩石之中。歷經千萬次磨鍊更加堅韌,任憑你東西南北來的狂風。

名句賞析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佳。既是讚美了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風神;後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她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丰姿,決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

必背古詩五首,可謂篇篇千古絕唱,值得你一品再品,一讀再讀

3、《石灰吟

於 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作者背景

于謙(1398-1457),明代軍事家、詩人,永樂進士。字廷益,號節庵,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詩歌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

注詞釋義

出深山:意思是說石灰是從深山中開採出來的。

等閒:尋常,平常。

清白:指石灰顏色純潔雪白。

古詩今譯

經過千萬次錘打出自深山,熊熊烈火焚燒也視若等閒。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懼,只為把一片清白長留人間。

名句賞析——“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一首託物寫志的詩,相傳是作者17歲時所作。石灰是古人建築中用於塗抹和粘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燒製而成,須經過山中千錘百擊的開採和熊熊烈火的冶煉。詩人把這一過程用擬人的方式形象地描寫出來,借石灰的自吟來表現詩人自己那種不畏艱險、不怕磨鍊、敢於粉身碎骨的獻身精神和清白高潔的優秀品格。詩的語言簡潔、生動,全詩貫注著一種磊落剛正的英雄之潔氣,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必背古詩五首,可謂篇篇千古絕唱,值得你一品再品,一讀再讀

4、《墨 梅》

王 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作者背景

王冕(1287-1359),元代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飯牛翁、梅花屋主等。諸暨(今浙江諸暨)人。出身貧寒,少年時常常白天下田、放牛,晚上去佛寺長時燈下讀書。工於畫梅,又擅長作詩。詩風質樸自然。

注詞釋義

墨梅: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洗硯池:傳說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池邊練習書法,在池水裡洗刷毛筆,池水都變成了黑色。

淡墨痕:用洗硯的池水澆灌梅花,花朵上顯出淡淡的墨痕。

清氣:清香之氣。

乾坤:天地。詩中指人間。

古詩今譯

長在我家洗硯池邊的梅花樹,花兒朵朵都染上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誇獎它顏色美好,只求得讓清香之氣充滿乾坤。

名句賞析——“朵朵花開淡墨痕。”

這是一首語言質樸,不同一般的題畫詩。梅花本是彩色的,她不會因為墨池水的澆灌而變成黑色。顯然,這墨梅不是現實中所有,而是出自於詩人的畫筆之下;同時,這也不是對梅花外表之美的描摹,而是詩人對梅花品格的讚美。試想,那傲霜鬥雪的梅花,即便沒有那嬌豔顏色,她那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和凌寒獨開的高潔品格不照樣值得我們去歌唱、去讚美嗎?這同詩人自己不畏權貴、蔑視功名利祿的高潔情懷是多麼一致。所以詩人看來,他畫筆之下的梅花不需要有美麗的顏色,只要能長久保留住她的清香之氣就足夠了。這是詩人對梅花精神的獨特體會,也是這首詩的高妙之處。

必背古詩五首,可謂篇篇千古絕唱,值得你一品再品,一讀再讀

5、《遊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作者背景

葉紹翁(生卒年不詳),南宋詩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原姓李,後嗣龍泉(今浙江龍泉)葉氏。長期隱居錢塘西湖,《遊園不值》廣為傳誦。

注詞釋義

不值:沒有遇到主人。

屐:一種木頭鞋,底下有齒,可以防滑。

小扣:輕敲。

柴扉:用樹條編扎的簡陋的門。

古詩今譯

園主人該是怕木屐齒踩壞了蒼苔,為什麼客人輕敲柴門久久地不開。那滿園的美麗春色怎能關閉得住,一枝紅色杏花已經早早探出牆來。

名句賞析——“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以“遊園不值”為題,本是說自己遊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生髮感想。他想,這可能是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短短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但這首詩更為膾炙人口的還是後兩句。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你看一枝紅杏探出牆頭,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關不住”、“出牆來”,簡單的幾個字,寫出的並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還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寫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儘管主人沒有訪到,但作者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佔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