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今年起,80岁高龄老人李启明给自己立了一个新要求:除了每天散步外,还要坚持到倪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报到”:读读报纸、听听“微党课”。他说:“虽然我一把年纪了,但社区党组织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我也要学习新知识新理念。”

李启明老人每天打卡的地方位于成都市玉林街道,以前办公面积仅100平方米。今年年初,武侯区区委、街道党工委为社区提供了20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100到2000,绝不只是面积的增加。据倪家桥社区党委书记陈英介绍,最主要的是功能的拓展、服务的延伸。“传统的社区8小时办公场所现在已经变为全天候互动式社区家园。通过打造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城市基层党建,让老百姓愿意来、坐得下、留得住。”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社区活动,老百姓积极参加。

事实上,这仅是成都市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一个缩影。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美丽公园城市,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跃升对城市基层党建提出更高要求。

去年7月,成都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聚焦社区这一基本单元,确定了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主要路径。一年来,初步形成市委牵头抓总,市委组织部、市委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统筹推进,各部门全力参与、各区(市)县主动作为的工作格局,让党的建设工作从规章制度中跳出来,走进社区老百姓的生活和心里,打造可触可摸可感的“身边党建”。

★党组织牵线 多方联动小社区也能拥有大能量

这段时间,玉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瑞琴与同事们忙活着接待准备工作。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日本国立千叶大学的国际规划师要到玉林来开展训练营活动。“我们面向全球众筹了社区规划师,来自国际国内的167名专业设计师和团队加盟玉林,203名驻区单位代表和居民报名。”

一个小小的街道,居然撬动起了国际资源。它的底气何在?张瑞琴笑着说,这得益于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形成的强有力的“动力主轴”。

成都着眼破解社区发展治理“九龙治水、各自为阵”问题,强化党对社区工作的统一领导,探索特大城市发展治理路径,构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统一领导、上下联动、各负其责、协调有序的工作格局。市委总揽全局,强化区(市)县党委,街道(乡镇)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的联动作用,分级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吸纳下级单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作为街道社区联席会议成员,健全四级组织联动、责任联动制度,初步形成共同研究谋划、听取汇报、分析研判、督促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机制,密切协作,多举并措推动服务力量下沉。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群众积极参加社区书法活动。

“以前资源很有限,现在立体化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统筹整合资源。以前不敢想不敢干的大事情,现在可以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了。”张瑞琴很有感触。

施展空间大了,责任重了,与老百姓联系得更紧了。对于这一点,成华区青龙街道致强社区党委书记刘平很认同。“党建工作如绣花针,在它的穿梭引导下,将分散、多元的资源要素紧紧串联在一起,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发展治理优势。”

刘平所在的致强社区很年轻,正式成立仅一年零六个月,主要由拆迁安置小区构成。用他的话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三多三难”社区:遗留问题多、安置居民多、矛盾诉求多;城市管理难、社会综治难、社区服务难。

这样一个“烫手山芋”怎样实现转型升级?每天和老百姓打交道的刘平已经有了切身体会,社区党委必须坚持“共治”的原则,动员驻区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联合构建起全域化治理服务体系。“你看,眼前这个绿岛公园就是社区引入社会资本等多方力量参与建设的,社区创客、金融工程师成为了公园空间建设的新生力量。”

一首《成都》让玉林路成为全国“网红”之地,各种资源要素异常丰富。如何聚集分散的资源要求,形成社区共识,找到共享资源?张瑞琴谈到,通过院落坝坝会、社区问需日等方式征集居民建议意见,以“花开玉林”为抓手,推进背街小巷、院落改造等“五大行动”。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用花草点亮玉林街巷院落。

省住建厅在倪家桥社区共建花间诵读图书室;玉林北路社区居民雷池把家里的字画名匾搬到了社区生活博物馆;著名国学大师张昌余有感于城市的变化,题写《玉林赋》......“我们用花草点亮了街巷院落,更重要的是,用花草点燃了人们参与家园建设的热情和激情。”张瑞琴说,从设计到实施,从更新到维护,驻区单位、辖区组织和居民都是“花开玉林”的推进者、实施者、志愿者和养护者。

成都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共治共建,按照“区域统筹、条块互动、融合链接”的思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转化为“尊重老百姓意愿、满足老百姓需求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实事”的具体行动,把党的政策方针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政策和行动,由基层党组织有形地准确地传递到群众中。制定党建引领“五大行动”三年计划,落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列入党建责任清单,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确保“群众身边的事”落实落地,让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居民的小事党支部的大事 把党的关怀用一个个走心的行动送给社区居民

提起自己的家园,家住温江区丽晶港小区的符文芳一脸骄傲:小区里卫生好了、环境美了,争执不下的“空中菜园”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原来,清泉社区两委在居民走访时发现,大家对个别住户在楼顶种菜意见很大:既侵占了大家的公共空间,又造成屋顶漏水。

居民的小事就是党支部的大事。傍晚,社区两委干部吃个盒饭,就开始分头行动,与种菜业主沟通。“这是我自己真金白银掏钱修的菜园,不搬!”种菜业主的强硬态度让清泉社区党委书记李艳吃了闭门羹。不气馁的社区干部开始转变工作方法,同住在该小区的党员一起来做思想工作。经过20多天的协商,“空中菜园”总算清空了。看着干净平整的屋顶,李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件事情,也让她由衷地为温江区设置“双圈双创”党组织的机制叫好。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社区活动令社区居民喝彩。

今年以来,温江开展“双圈双创”党员示范行动,引导居住在温江区域内的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区级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党组织党员到居住小区(院落)所在村(社区)党组织报到,参与小区(院落)治理。“工作圈”“生活圈”,党员都要亮明身份。

一接到去社区报到的短信通知,温江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信访中队任队长王菲就在第一时间赶到航天路社区“亮身份亮承诺”。在“八小时”外生活圈,她利用特长参与小区环境治理。家住合美居小区的杨德民在温江区人社局上班,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加小区院落整治。“合美居是个老旧院落,只有73户住户。本来人不多,事儿也不多。收取物业费、收集群众意见,这些小事微不足道。”谈及自己的付出,有着36年党龄的他连连摆手,直言“做得不够好,还要加油干”。

不远处的珠江国际小区引入5名党员成为业委会成员,成立了红色业委会。“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良性互动,破解了小区安全、标准化无障碍设施通道设置、卫生环境提升等小区‘麻烦事’。”柳城街道光华社区书记周亚丽说,社区、物业、业委会从“三足鼎立”变为“三方联动”,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共做社区家园“一家人”,合力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

“以前垃圾乱丢、道路拥挤。现在,小区里绿化多了,路面也变平整了,每天晚上都习惯在小区里散步。”邱奶奶拉着周亚丽的手感激地说,“多亏了你们的帮助。”

随着城市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成为摆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干了12年基层社区工作的汤继刚感受颇深。辖区内人口老龄化较为突出,9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9个。子女们平视上班无暇照顾,老人吃饭成了难题。作为青羊区苏坡街道清源社区党委书记,汤继刚与社区两委商量,将解老人所需放在老龄工作的首位。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成都清源社区清源食堂为老人解决吃饭问题。

社区志愿者立刻报名参与买菜做饭。本着“老年协会赞助一点,个人自掏一点”的原则,今年4月初,清源食堂应运而生。如今,70多岁的徐阿姨成了常客,同时她也成了食堂的志愿者。“有了社区食堂,吃得又安全又卫生,这里成了我的家。”她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时不时炫耀一下。

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以党建项目化推动社区日常工作,2017年共实施困难帮扶、志愿服务、就业创业、公益众筹、居家养老等党建项目157个,让党建工作全面覆盖社区工作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党员就应该成为社会治理中的主力军,以身作则,示范引导。”这是采访中,街道社区书记的共同心声。大家纷纷表示,在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工作重点,在推进“五大行动”中,着力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推动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推动发展活力。只有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才能得实惠。

★多方参与 共建共享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初见成效

每到傍晚,龙泉驿洛带镇菱角堰社区可热闹了。大人小孩,谈笑甚欢。还有些人围在一起,商量着绿植怎样改善更美观。一场“家园打造行动”在社区的五个院落热火朝天地展开着。

这一切还得从“坝坝会”说起。今年4月,菱角堰社区两委干部把椅子搬到大树下,征集居民群众环境改造的意愿和意见。该社区党委书记陈贤良说,社区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动手见成效的微项目,既缓解以往社区“一包到底”的工作压力,又提高了群众参与度,增进邻里间的沟通了解。

社区党支部引领,点燃了群众改善家园的热情。众筹“家园美化基金”、清理枯枝、购买绿植、园艺景观布置,社区干部与老百姓一起将3万余株绿植花草装点到社区的每个角落。

“以前吃瓜子吐瓜子壳,吃橘子扔橘子皮。灰尘泥土满地都是。”居民李阿姨高兴地说,“现在我们的朋友过来,都不相信这是安置小区,洋气得跟公园一样。”

“老房子老院子,小街小巷子,沿街一溜儿小铺子”,这是武侯区玉林街道的生动写照。既然有这样的城市形态,怎样才能合理利用?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成都玉林街道深挖片区“巷文化”“院文化”特色,打造老成都特色生活街区。

玉林街道深挖片区“巷文化”“院文化”特色,打造了3个老成都特色生活街区、18个文化聚落,53个特色文旅驿站。这些老房子小巷子成了人们住在玉林、感受玉林、体验成都的文化之家。如今,玉林4巷现在当属成都最红的小巷了。以前的陋巷在极富创意的打造下,变得充满文艺气息与温情。孩子们争着和卡通人物合影,连老外也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一路询问过来。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玉林谣音乐分享会,把社区群众都请出来。

城市基层党建的“成都范式”

倪家桥社区每周都会举行传统文化工艺互动和玉林谣音乐分享会。

退休后的符文芳,比以前工作的时候还要忙。在涌泉街道办的支持下,丽晶港红叶艺术团成立了,牵头人正是她。“艺术团固定人数在139人,合唱、乐器、舞蹈、太极、体操,种类多着了。”符文芳如数家珍,“以前都是地摊上的活动,零零散散。现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家住隔壁小区的张兰是个有心人。每次参加完活动,不论大小,她都会在A4纸上记下活动名字,并做简单说明。“光是今年上半年的活动,都已经写了一张半A4纸了。”

让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工程”,让城市基层党建找到了抓手,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统筹实施老旧城区改造。尊重群众意愿,按照“愿改则改”思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完成棚户区改造1.5万户,老旧院落整治920个,城中村改造5558户,城市人居条件更加改善。重拳实施背街小巷整治行动。完成1687条背街小巷整治,清除油烟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丢等 “八乱”现象;推进拆围墙、拆违建、留白增绿,启动“小游园、微绿地”项目105个,增加城市开敞空间758处440万平方米,有效提升城市风貌和环境品质。因地制宜推进特色街区创建行动。累计实施47个主题街道街区,启动实施8个试点示范特色镇、49个培育创建特色镇、1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点位建设,让城市更加彰显历史底蕴、人文特色、生态禀赋。以人为本推进社区服务提升行动。3200多个社区的组织活动用房达城市不低于300平方米、农村不低于400平方米的标准。整合社区管理、社区文体、社区医疗、社区养老、社区商业等功能,启动42个社区综合体示范项目。建设“天府市民云”平台,一期整合36类58项服务项目。以党建引领平安社区创建行动。建成81个标准化“村(社区)法律之家”,完成2390个“三无”院落整治、2042个村的“雪亮工程”建设,视频监控入户21万余户,织密城乡安全防控网。累计投入6982万元,支持983个社区营造示范项目。

用人民的视觉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四川!

人民网四川频道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