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新會 描繪「一樞紐、兩新城、三園區」新藍圖

江門新會 描繪“一樞紐、兩新城、三園區”新藍圖

搭乘江湛鐵路首趟列車的乘客下車後在站臺拍照留念。楊興樂 攝

7月1日6時41分,一輛型號為CRH2A的動車組準時駛進新會站,這是江湛鐵路正式通車運營的第一趟列車——D9741次列車。9時21分,這趟列車到達湛江西站,新會至湛江西僅用時2小時40分鐘。

據統計,當天的66趟新開通路線中,有63趟經停新會站。作為連接珠三角核心城市與粵西地區的第一條快速鐵路,江湛鐵路的通車標誌著江門正式進入高鐵時代。目前,位於新會的“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正在火熱建設中,建成後將達到8個站臺20條線規模,是省內第四大軌道交通樞紐。

未來,新會區將以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為核心,著力推進“一樞紐、兩新城、三園區”建設,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西翼重要門戶。

以法護航

多措並舉開展徵地拆遷工作

在將近4年的建設過程中,從徵地到建設的各個環節,新會區各鎮(街、區)、各部門形成合力,全力為江湛鐵路建設“保駕護航”,確保了鐵路的如期開通。

江湛鐵路新會段於2014年6月動工建設,長約28公里,總投資約60億元,新會區境內設有江門站和雙水鎮站兩個站點。鐵路全線需徵地約1600畝,拆遷面積約1萬多平方米,涉及14個村委會,77個村民小組,影響人口3.2萬多人。

在依法推進徵地拆遷工作過程中,新會區多次召開現場會,總結經驗,協調各部門聯動破解徵地拆遷進程中的“瓶頸”問題,在保護農民、業主基本權益的同時,順利推進了項目的建設,至2016年1月,順利完成江湛鐵路1560畝的徵地和交地工作。

4年來,為確保江湛鐵路按時順利開通,新會區專門成立鐵路建設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與江門市指揮部對接進行垂直管理,並建立了定期檢查和“三張清單”(工作進度清單、存在困難清單和下一步工作計劃清單)倒逼交辦督查機制。

這“三張清單”工作進展情況,有區鐵路協調辦牽頭與鐵路沿線鎮府及施工單位密切配合,及時研究破解影響工程進度的各類難題;同時,按照包片到人、項目到人、責任到人的工作要求,協調統籌好各項工作,確保工作清單落實到位。

生態保護

建成全球首例拱形全封閉聲屏障

“噪音值始終保持在50分貝上下浮動。”江湛鐵路正式通車,第一趟列車經過“小鳥天堂”時,筆者通過分貝儀測試,噪音值屬於正常值範圍。該景區經理葉增雄也表示,江湛鐵路試運行以來,景區的鳥類未發現受影響,目前處於繁殖期的鳥類生活狀況都比較理想。

“小鳥天堂”是全國最大的天然賞鳥樂園之一,棲息著3萬多隻鷺鳥。受選線條件限制,江湛鐵路距離新會區小鳥天堂景區規劃範圍北邊界僅約300米。為保護景區一帶自然生態,江門市、新會區政府及中國鐵建等部門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專題研究。經過多方探討研究,不惜增加投資1.8億元,建造安裝全球首例拱形全封閉聲屏障。

這條長2036.35米的全封閉聲屏障,主要由拱形鋼構架和特製的吸聲板、隔聲板組成,能讓江湛鐵路列車以“靜音模式”通過相距僅300米的小鳥天堂景區。此外,在屏障內還可消除列車燈光對小鳥天堂鳥類影響,保護鳥類的棲息環境不受干擾。

在面對江湛鐵路帶來新機遇,以及可能對環境保護造成影響之間,區政府選擇了保護環境為先,力促通過科技手段破解難題。通過各方努力,2017年12月15日,江湛鐵路建成全球首例高速鐵路拱形全封閉聲屏障,保護了“小鳥天堂”的生態資源,對推動中國高鐵建設及走出國門也具有重要意義。

實際上,在如何讓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共榮的路上,新會區一直在積極探討與實踐,該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要大力發揮鐵路交通綠色環保的優勢,進一步構建發達的鐵路交通網,推進綠色出行,減少汙染排放。

戰略謀劃

爭當江門融入大灣區建設主力軍

新會區委書記文彥表示,江湛鐵路作為新會區聯絡粵西和大西南地區的有力支撐,建成通車後將縮短新會與粵西和大西南地區城市的時空距離,有效改善新會對外交通網絡,對鞏固新會作為珠西綜合交通樞紐的戰略地位等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新會區將以“一樞紐、兩新城、三園區”為載體,圍繞珠西樞紐門戶定位,聚焦城市提質,努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西翼重要樞紐城市,爭當江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力軍。

文彥介紹,按照區位來看,江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處於“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作為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的核心區域,新會擔負著重要使命。隨著港珠澳大橋、江湛鐵路的建成通車,中開高速、江門大道和江門站的加快建設,新會將加強與珠三角以及粵西片區的人文和商務交流,進一步發揮其作為珠西門戶的輻射作用。

新會區委副書記、區長梁明建表示,新會將以江湛鐵路開通為契機,加快推進總投資超450億元的“大交通”建設,打造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彙集深茂鐵路、廣珠鐵路、廣珠城軌、廣佛江珠城軌、深江肇高鐵、江恩城軌等6條軌道交通,並有機連接江門大道、國道G240、中開高速、江中高速、江珠高速、銀洲湖高速等10多條高速和快速公路,打造內聯外通的水陸聯運大交通格局。通過主動融入大灣區綜合交通網絡,把交通優勢轉化為功能優勢、集散優勢、經貿優勢和城市發展優勢,全力打造連通珠三角、輻射粵西的珠江西岸交通樞紐城市。

“通過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在空間上把珠中江城市群與廣佛都市圈、深港經濟圈構建成大灣區的‘黃金三角地帶’,並在新會打通珠三角連接粵西這一關鍵節點,為大灣區東西兩翼協調發展以及大灣區輻射粵西乃至大西南作出貢獻。”梁明建說。

名詞解釋

一樞紐

連通珠三角輻射粵西的交通樞紐。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後,以江門站為中心,半徑1小時以內,就能輻射到珠江西岸的大部分區域。

兩新城

隨著珠西樞紐江門站的建設,代表著“珠西客廳”的珠西樞紐新城將崛起,另一個“銀湖灣濱海新城”也在緊鑼密鼓謀劃中。

三園區

承載著新會區爭先進位希望的3個萬畝園區——深江工業園、粵澳(江門)產業合作示範區、珠西新材料集聚區。

撰文:楊興樂 肖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