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2018年6月29日上午

为庆祝建党97周年

我院举办“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宣讲

四名干警走上演讲台

述说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 咱们村儿里的人 ★

亚运村法庭党支部 杨洁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2017年我加入朝法大家庭,在亚运村人民法庭工作。早上八点钟的法庭门口,当事人已经排起了长龙;夜晚树影斑驳的窗外,清晰可见奋笔疾书写判决的身影,这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或许有人说,速裁案子好办,但道交案件关涉民生、借贷案件愈发复杂、普民案件利益纠葛,关乎群众权益的事儿,哪一件我们都马虎不得……

庭里的小伙伴儿们总是自我打趣,2万+的工作状态,累虽累,但都干得特起劲儿~~~

副庭长雷恩强,来院工作已十六年。雷庭虽然不爱说话,但做事雷厉风行。走路快,吃饭快,开庭和写判决更是快。记得一起民间借贷案,他思路清晰,十五分钟就开完庭,半小时后直接宣判,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雷庭的快。高效率离不开好方法,雷庭的秘诀之一就是利用高科技:跟书记员传输文件用“飞秋”、写判决用图文转换软件……还以为最懂信息化的是我们,其实“呆萌”的雷庭一直走在年轻人的前面。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雷庭审判经验丰富,2016年底,在村儿里结案压力最大、审判点最缺乏的时候,雷庭主动请缨,把棘手案件全部揽过来,其他团队轻装上阵,重担他来背。眼见日益后退的发际线,但雷庭总说:我这么多年没变过,还是很年轻嘛~~~

是的,亚运村的老大哥很年轻,他身上闪耀着担当、创新、高效和坚守的初心光芒,照耀着我们这个年轻团队。

“道交一姐”吴薇,成功探索道交审判模式,运行高效;“拼命三郎”陈一铮,待写判决绝不超过个位数;“司法为民”陈峰法官,为查明事实深入各处调查;“心系集体”莉芬法官,立足调研为庭室发展建言献策;“任劳任怨”孙雪婷团队,以三人之力承担起批量案件庭前庭后的全部辅助工作……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要说的人太多了,每一个都精彩,每一个都让人感动。有这样的一群人,咱村儿里的党建团建活动也风生水起,元宵喜乐会、厨王争霸赛、悦读会、气排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工作压力背后我们有团队情谊作支撑。

“我不是法学出身,但我知道,国家和法律,是最神圣的两样东西”。质朴的语言从一名刚入职的大学生士兵口中说出来,总是让人分外感动。今年春节后第一天,这位法官助理李壮就早早来到法庭,认真地擦拭国徽。司法为民,公正廉洁,这些高大上的话,我们不会总是挂在嘴边,却在每一个小小的细节中,在每一次严守法律的判决中,认真地贯彻和坚守着。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看着法庭里每一个步履不停的身影,我想,初心不是讲出来的豪情壮志,而是在亚运村法庭每天都在上演的生动故事,是每一名法院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忠诚履职。回望每一个埋首工作的场景和每一次当事人露出的欣慰笑容,我更加坚信,身处审判第一线的我们,身处司法改革前沿阵地的我们,定能于审判任务,迎难而上,于千秋法治,责无旁贷,这就是我们村儿里人的韧劲儿,这就是我们村儿里人的初心!

★ 执行人的春夏秋冬 ★

执行指挥办公室党支部 宋晓甜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雷锋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017年我加入朝阳法院执行局这个大家庭,由此开始了执行人的第一个春夏秋冬。

春天

和师傅一起办过这样一个案子,让我印象深刻。为了拆迁,小佘与丈夫办了假离婚,不曾想,丈夫得到财产后就和别人结婚了。佘某几乎分文未得,于是开始了维权路……师傅刚接触小佘的时候,她情绪很大,总觉得所有人都在帮着她的前夫,她惶恐、无助、悲观、不信任任何人,每次谈话她都痛哭流涕,情绪激动的时候甚至闹自杀。师傅同情她的遭遇,安慰劝解的同时为她释法明理,接手案件后便立即展开了调查工作。一段时间内,师傅每天跑银行、找开发商、到村委会核实情况。只要一有新的线索,北京的,我们就立刻出发;外地的,我们立刻委托。一个月下来,我们冻结了被执行人十几万元财产,查封了四处房产和一辆车。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拨开乌云见晴天,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师傅对我说:当事人孤身一人来北京打官司,法律就是她的后盾,咱们干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冲锋陷阵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法律的温暖,是我们该做的。

夏天

执行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每次大执行,我们都像这夏日一般热烈。记得2017年,30多人的执行队伍参与一起洗浴中心的腾退执行案件。按照预案,我们一大早出发,四个小分队按部就班。由于涉案财物较多,拘留手续繁琐复杂,当完成主要工作回到庭室,夜色已晚,半夜十二点多,我们却发现办公区灯火通明,留守的同事们一直都在,看到我们回来,大家嘘寒问暖,端茶倒水,瞬间驱散了疲劳。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秋天

我所在的团队是执行恢复团队,大部分是三无案件:财产无线索、被申请人无下落、申请人无信心。我的师傅胡振东是一个英语达人,经常鼓励我,我们要用“3C”对抗“三无”。“C”是check的简写。哪“3C”呢?一是check net:网络查控。每天我们工作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有没有新的财产线索。二是check file:核查卷宗。调取以前的执行、审判卷宗。三是check people:核实相关人员。这些人包括申请人、被执行人。

高效、细致的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效率,截至六月中旬,我们执行团队就发放执行案款17.5亿元。

冬天

法律之于“老赖”,应有严冬般的冷冽和威慑力。有一次,我们碰到一个“戏精”,判决生效了,却一再推三阻四,甚至用自残的方式威胁法官。师傅向他释法之后,被执行人却变本加厉,索性倒地不起,师傅立即让法警将被执行人带回执行庭。面对即将拘留的结果,被执行人当即缴纳了本金、利息和执行款。师傅总跟我说:

限高、失信、限制出境、限制摇号等等举措,都是为了解决执行难,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今年是执行攻坚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战斗,而且必须打赢这一战!

2018年——我们迎接了春的挑战,夏的攻坚,将会在秋天吹响总攻的号角,去迎接这个冬天的胜利!

★ 朝法人的仪式感 ★

刑一庭党支部 王鑫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中写道:“法律像宗教一样起源于公开仪式,这种仪式一旦终止,法律便丧失其生命力。”神圣的仪式感,便是审判的生命力。刑事庭审正像一场仪式,严肃而凝重。

在案多人少、讲求效率的今天,强调仪式感是不是形式主义?不是的,仪式感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暗示,更是法律人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于人而言,什么是最高价值?既不是金钱,也不是感情。真正珍贵的,是生命,是自由,是独立个体对社会规则的尊重和信任。法庭的仪式感,实质就是对法律信仰的物化表现。这种上古流传下来的、深入骨髓的对信仰的表现方式,是让我们对公平正义保持敬畏的最好方法。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仪式感带来的最突出的氛围就是敬畏,这种敬畏不仅警告当事人如实陈述、控辩双方依法履职,更警醒法官尊重自己神圣的权力。

我的师傅徐清岱是一个刻板而浪漫的人,“沐浴焚香,抚琴赏菊”的仪式感在生活中是他的情趣,在工作里是他的坚守。每次开庭都是一场神圣的仪式,速裁案件不因简单而随意,复杂案件不因匆忙而草率。很多工作中的小事,师傅都细心的提醒我,送达被告人的判决书一定要去掉订书针,得粘整齐了;开庭的大小法徽一定要带对了;法庭的内务一定要整理好了……这些细节是法庭庄严的面子,同时也是法院正义的里子。

仪式感,可以成为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桥梁,成为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的钥匙。法锤的敲击声就像一道闪电,喝退邪念与谎言;犹如一声春雷,召唤公平与正义。庄严的庭审把沉浸在书山卷海中的我们拉回现实,提醒着法官们把冰冷的卷宗变成鲜活的庭审。

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被告人和被害人各执一词,邻居的证言就成了定案的关键,前后三份书面证言,一直描述——“我看到双方发生冲突,他们扭打在了一起”。乍看你一定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互殴,定罪没什么问题。可我的师傅就是不放心。他坚持认为在物证、书证不能佐证任何一方言辞证据的情况下,关键证据不能未经庭审的充分交锋而草率认定。然而几次电话沟通,证人都拒绝露面。

师傅没有气馁,数次下班后登门拜访。也许是法律的庄严和法官的执着融化了证人心坎的坚冰,最终证人同意出庭作证。庭审中,证人说,被告人被被害人的丈夫把双手缚在背后,他试图扭动挣脱,此时被害人在前面打他时自己不慎摔伤。被告人与被害人一个“扭”,一个“打”,这就成了书面证言中所谓的“扭打”。正是这个关键的转变,还原了事实真相,避免了错案的产生。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师傅说:“证人没有经过法律训练,用词生活化、随意化是很常见的,词不达意也就在所难免。”法庭的庄严和神圣给诉讼参与人以心理上的约束力、程序上的控制力,让其真实意思得到最大程度的还原。这种无形的压力是任何现代远程视频技术都代替不了的。

庭审把神圣的仪式中心留给被告人、留给证据,就是为了时刻提醒着大家,刑事法官不能高高在上地俯视证据,而是深入其中地感受证据。一年十三万件案子、一年几十万次庭审,这种对仪式近乎刻板的尊重和对初心近乎木讷的坚守,才是我们所倚仗的终极智慧。

还记得第一次戴上这枚徽章时,我们的样子吗?那是仪式的仪式,那是开始的开始。

★ 风里云里 莫问归期★

金融庭党支部 陈曦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他,是“外交大使”,常年出差,神龙见首不见尾;外地送达调查风险再高、难度再大,有了他便能一举拿下。在同事们给他的标签中,这位凡人英雄在我脑海中的形象渐渐清晰。他是金融庭外勤法官单英夫。

“空中飞人”

对单哥来说,出差是工作常态,刚入职的新人可能来了几个月都不认识他。飒沓如流星,李白笔下那个日行千里的侠客就是单哥。外勤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年,一年行程十几万公里,穿行于近百县市。单哥无时不在上班中,甚至坐班时间比我们更长。只不过他的工作场所在飞机、在田间、在乡野、在路上。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出差可不是旅游,单哥总觉得一次出差只办一件事就是浪费司法资源。他喜欢 “一路多带”,一次出差, 2个人3天时间,走13个地方,行程1416公里,完成户籍查询3件、保全2件、送达1次、检察院调卷1件。就是这样,用最少的时间、最精炼的里程,带最多的案子,办最多的事。

“马背上的法官”

多年的外勤工作让单哥对各种突发状况了然于心,沉着应对。别人搞不定的送达工作,单哥却总能另辟蹊径找出解决之道。一次,单哥和我外出送达,村民听说法院送达,蜂拥而上,场面危急。单哥突然走到队伍最前面一个中年男子的面前,将手中的材料递给他。中年人迟疑了一下,接过了材料。单哥解释,要给材料上这个人送达些东西,法院还可以帮忙调解纠纷。最终,中年人带领我们找到了当事人的家,顺利完成了送达。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后来我问单哥:“您怎么知道他是族长呀?为什么我一说来送起诉状村民都急了呢?”单哥说:“乡土中国,族长最有话语权。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准是族长。老百姓万事和为贵,无讼、息讼才是我们向往的,所以得弱化诉讼的概念,强调万事好商量。”

“三过家门而不入”

很多时候单哥都会在机场等同事见面。因为在几小时后,他将再次踏上征程。其实出差由他自己安排,他完全可以抽空回趟家,哪怕只是泡一个热水澡,吃一口嫂子亲手做的热饭。可是单哥的心里想的不是这些,他想的是哪个保全续封快到期了,哪个当事人在监狱的案子还未审结,哪个拒收的被告可别回城打工去了……他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案子太急,家人的事情,只能先放放。

单哥说:“所有的工作都要得到家人的支持才有动力继续做下去。这么多年,我欠他们太多了。家是我的大后方。”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那些关于初心的故事

眼前,这个任有刀山火海、万丈深渊都能踏为平地的勇士,提到家人的时候,竟也眼含星光。无情未必真豪杰,铮铮铁骨中也有柔情若许。尽管承担着对家人的责任,但是司法工作亦是他的挚爱,他始终不忘司法为民的初心,牢记舍己奉公的使命。唯有仗剑豪情、忠于职守的人,才会心中有泪,眼底有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