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看新区报」7月3日贵安新区报

「“鲜”看新区报」7月3日贵安新区报

高站位推进区域战略合作 争做黔中城市群“排头兵”

“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不能降格以求。要发挥贵安新区在黔中城市群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使新区既成为经济新高地,又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区时的重要指示如一声号令,开启了贵安新区加速发展的新征程。

“发挥黔中经济区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贵阳——安顺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贵安新区。”围绕中央这一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安排,贵阳、安顺、贵安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全面加快三地一体化发展。

肩负“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战略任务的贵安新区,是实现贵安一体化,带动黔中经济区崛起,引领全省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

设立4年多来,贵安新区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牢牢把握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科学方法和主要任务,在迈进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奋力推进机制同建、交通同网和产业同兴。

机制同建 奠定基础

设立之初,贵安新区管委会就与贵阳市、安顺市政府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强化合作、联动发展,全面加强贵安一体化进程达成共识。

为更好地与《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全面协调,完善贵阳——安顺城市带区域功能布局,贵阳市组织编制了《贵阳市与贵安新区协调区域规划研究》,并在贵安新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石板组团和清镇市发展规划进行了充分协调,主动对接贵阳和贵安新区的城市发展需求。安顺市也不断强化衔接力度,基本实现了一系列规划与贵安新区总体规划的无缝对接。

2015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贵安新区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要进一步完善新区“规划联审联批、项目联报联建、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联建共享、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违法建设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新区与贵阳、安顺“规划同筹、资源同享、市场同体、交通同网、产业同兴、科教同振、旅游同线、信息同享、管理同治、环境同建”机制,推进三地一体化发展。

去年6月,贵州省发布《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黔中城市群战略定位为建设中国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先行示范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群。

与此同时,新区积极完善共建共享和联系协作机制,在前期“五联十同”等具体战略举措的基础上,加强与贵阳、安顺等协同和差异化发展。集中精力把贵阳、安顺东西方向连接起来,力求打破“诸侯经济”,争取尽快形成1000万人口规模黔中城市群的核心区,把新区建成南北走向的经济走廊、黔中城市群的核心纽带、高新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贵安新区与贵阳市、安顺市“三轮驱动”,通过搭建联动平台、共建产业园区、共推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融合,为加快形成支撑全省、引领黔中的都市核心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交通同网 连为一体

交通路网是城市的命脉,是做优城市发展空间的强力引擎。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犹如一根根城市“血管”,将三地更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

开车行驶在贵安新区,头顶是蓝天白云,脚下是宽阔笔直的大道,远处是青山绿水。位于百马大道杨梅寨的百马立交,是新区打造立体交通的“明星”工程,飞驰而过的车辆在立交桥上留下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于2016年开工建设的百马立交位于贵安新区核心区,是新区“五纵九横”的节点立交,承载着内部交通转换以及外部交通过境的双重功能,也将为该片区域成为未来新区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区和核心商务区、建设黔中城市集群奠定基础。

4年来,贵安新区交通大变样,从乡间小道到宽阔大道,贵安的通行变得快速便捷。如今,贵安新区与贵阳市形成了4条快速联系通道,分别是贵安大道、松柏环线——甲秀南路、金清路、黔中大道;与安顺市形成了贵安大道——贵黄路快速通道;与长顺县形成了西纵线——广凯大道快速通道。

在贵安新区互联互通开放格局成型的过程中,除了快速通道,高速公路、城市轨道、铁路也在同步发展。

高速公路方面,新区规划形成“两横两纵多一环一射”的结构体系,现在已基本形成“两横一纵一环”高速路网,总里程达到161.3公里,分别为花安高速、赤望高速、沪昆高速、高速南环线。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新区规划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为轨道S1、S2、S4、G1号线,其中轨道S1号线贵安段已经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轨道交通S2号线已经开展前期研究工作。

铁路方面,新区规划形成一环四线两枢纽的铁路网体系,现在基本形成一环两线一枢纽的网络结构,分别为沪昆高铁、沪昆铁路、贵阳西南铁路环线和贵安高铁枢纽。其中西南环线已全面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沪昆高铁已经建成通车;贵安高铁枢纽站房已基本建设完成。

未来,新区将积极对接高开司和贵阳市,研究推进新区与贵阳市南环线、三环线新增2-3个互通。同时,协调贵阳动车所在新区落地建设,争取将贵安高铁站作为贵阳至南宁、贵阳至昆明、贵阳至上海等高铁专线始发站,研究和推进把贵安高铁站变成贵阳市快铁换线轻轨站,加快贵红大道、观潭大道规划建设,力争今年下半年启动建设,明年年底前完工,不断增强新区与贵阳、安顺的交通连接。

产业同兴 差异互补

去年11月,京东新通路宣布与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在贵安新区开拓便利店业务。

据京东方面负责人透露,之所以选择贵安新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京东在中国投入运营的七大仓(亚洲一号)中,贵阳早有布局,辐射西南市场。而贵阳亚洲一号到贵安新区距离仅30公里左右。这意味着,投资贵安新区将为顾客和公司带来更丰富的商品选品范围和更快速、更低成本的配送效率。

当前,基于逐步完善的交通路网,三地联手打造的一个个项目,像珍珠一样,被一条条公路、铁路串接起来,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4年来,贵安新区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努力示范、主动融入,落实开放引领,加快推进贵安综合保税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建设,打造黔中城市群产业承接和开放平台制高点和增长点。同时,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聚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积极引进和发展壮大以苹果、高通、富士康、三大运营商、华为、五龙汽车等为代表的重点企业,成为推动黔中城市群加速崛起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在贵安新区周边,围绕产业共兴,贵阳市积极引导区域内企业加强与贵安新区企业的交流学习,充分利用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优势,依托科技创新,推进与贵安新区相关配套产业对接;利用花溪农产品物流园的功能,辐射至贵安新区等区域,大力发展蔬菜水果供应基地;加快培育麦坪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承接贵安新区产业发展;加快红枫湖镇规划建设的省级农业示范园建设,打造红枫生态农业公园。

同时,安顺市以“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农业”为主导,以园区为载体,加强相关产业项目的培育,并积极与贵安新区管委会对接,共同开发邢江河流域、屯堡村落群等生态文化创新区,着力加快夏云工业园区、贵安新医药产业园、乐平工业园、青岛——安顺产业园区建设,与贵安新区在产业上形成差异、互补的发展新格局。

「“鲜”看新区报」7月3日贵安新区报

“六个万亩”工程实施一年

新区农业产业逐步迈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

据了解,“万亩蔬菜”工程种植面积共计13234亩,其中,湖潮乡2215亩、党武镇1200亩、马场镇7909亩、高峰镇1910亩,品种主要有白菜、黄瓜、西红柿、萝卜、芹菜、豇豆、四季豆、折耳根等。目前,新区投入2697万元,支持贵澳农旅产业示范园及蔬菜育苗基地建设,以园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建立了场边蔬菜基地、凯洒蔬菜基地,并通过“政府扶持+社会投入”的模式,下拨了农业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到各乡镇发展蔬菜产业。

“万亩经果林”工程种植面积共计12290亩,其中,湖潮乡1500亩、党武镇4110亩、马场镇4400亩、高峰镇2280亩,品种主要有李子、杨梅、红苹果、桃子、梨子、核桃、车厘子等。目前,新区已在马场镇平寨村投入400多万元建设苹果采摘园,投入500万元种植桃子和李子,并拟在马场镇凯掌村、新寨村和鱼雅村实施苹果示范林建设,项目总投资1680万元,面积达2600亩。

“万亩水稻”工程种植面积共计38910亩,其中,湖潮乡1680亩、马场镇6230亩、高峰镇31000亩,品种主要有湘优109、宜香2115、内香优9号、禾优6号、香菲优785、C两优608、淮两优608等10多个。目前,新区与贵州省农科院合作,在高峰镇试种了200亩的“北海稻”,并联合中亚公司、高峰镇粮管所和农投公司改良了3000亩的贡皇米和红米。

“万亩茶园”工程种植共计7583亩茶叶和182000株古茶,总计面积约12133亩,其中,湖潮乡5600亩茶叶,主要分布在羊艾茶场;党武镇353亩茶叶和82000株古茶,主要分布在掌克村;马场镇1100亩茶叶和100000株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四村村、鱼雅村、平寨村;高峰镇530亩茶叶,主要分布在平坝农场、活龙村金凤山等地。目前,新区引进栗香茶叶和福建春茶等企业打造贵安茶业基地,创建贵安茶叶品牌。新区文旅投、栗香茶叶和益农合作社联合对古茶树进行普查,共查出了18.2万株古茶树。在政府引导规划下,栗香茶叶拟出资1000万元收购四村村和鱼雅村的古茶树进行经营,益农合作社负责管护,统一育苗发放给农户种植,按照栗香茶叶占20%、参与合作社的农户占80%的分红比例发展茶产业,逐渐带动农户开展茶叶自种工作。

“万亩草场”工程在马场镇四村村、新院村等地种植金银草239亩,已投产,主要为新区康牛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牛提供牧草,种植规模正在按计划扩大。同时,新区计划在高峰镇毛昌村开发建设智慧牧场农旅一体化项目,配套种植牧草1200亩,已启动一期工程建设。

“万亩葡萄”工程种植面积共计17393亩,其中,湖潮乡493亩、马场镇4500亩、高峰镇12400亩,品种主要为水晶葡萄。目前,新区改良了3000亩葡萄,其中率先在高峰镇申浙葡萄园基地投入200万元开展葡萄品种改良技术试点建设,全面成熟铺开后再向社会推广。此外,新区还通过社会和企业投入建设了马场镇葡萄改良示范点。

下一步,新区将加大农村工作改革力度,盘活农村集体产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通过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为新区农民群众创造新保障、新岗位、新生活,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贵安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并将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撬动社会资本充分参与进来,大力完善农业产业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三园”(科技园、创新园、产业园)建设步伐,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鲜”看新区报」7月3日贵安新区报

扎实推进“五步法” 牢牢把握“八要素”

贵安点燃产业革命 振兴农村经济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发布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贵安新区迅速行动,按照“五步工作法”,牢牢把握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核心任务,全力以赴打好“四场硬仗”,成效明显。

从今日起,本报紧扣省委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五步法”、把握“八要素”等中心主题,通过实地采访调研党武镇龙山村、马场镇洋塘村、马场镇平寨村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用以小见大、内容鲜活、分析透彻、有具体数据支撑的典型案例,展现贵安新区振兴农村经济的亮点成绩。

盛夏来临,一片满绿,贵安新区处处洋溢着农业发展的蓬勃活力,减玉米、种果蔬、发展生态养殖……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正在贵安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

「“鲜”看新区报」7月3日贵安新区报

高峰山上寻“八景”

高峰山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诞生了著名的“高峰八景”,每一景都有着传奇故事。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登临高峰山时,也被其景色折服,在游记中发出了“得天独厚”的感慨。那么,“高峰八景”为哪八景?有着什么样的景观和故事呢?这次,就让我们游览高峰山,寻觅“八景”。

“高峰八景” 说法各异

提到贵安新区马场镇高峰山,除了它是著名的西南佛教文化名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之外,还因其山奇秀美而出名。据说高峰山由九座山峰构成,山中古树参天,景色独特,与坐落在山间的万华禅院、历史文化传说共同构成高峰景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