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螃蟹家族中的「賤民」,民間用其土法制醬的技藝將近失傳——蟛蜞

與個頭大且鮮甜的蟹相比,兩個指頭般大小的蟛蜞,有一股濃郁的河鮮味道,在南方水鄉,人們最喜歡用蟛蜞做粥。在廣東江門赤坎,至今還保留著一種用蟛蜞製作的鹹醬,稱為“蟛蜞醬”,在市面上難得一見。

曾是螃蟹家族中的“賤民”,民間用其土法制醬的技藝將近失傳——蟛蜞

蟛蜞,屬於螃蟹這個龐大家族中的其中一員,屬於淡水產小型蟹類,又名磨蜞、螃蜞,其頭胸甲略呈方形,體寬3-4釐米。不過,比起諸如大閘蟹、黃油蟹這些身嬌肉貴的蟹中貴族來說,它僅僅是蟹族中的“賤民”。在水網縱橫的南方水鄉,河道旁、泥堤邊、稻田旁的田基,少不了蟛蜞的蹤影。

曾是螃蟹家族中的“賤民”,民間用其土法制醬的技藝將近失傳——蟛蜞

蟛蜞繼承蟹族之“水上清道夫”這一光榮角色,專以水中腐爛之物為食,且繁殖力驚人。水陸兩棲的蟛蜞,喜歡在河堤、田埂上打洞安居,所以,對河堤的危害不淺。並且,它喜歡噬咬禾苗嫩葉,成為稻田一害。如今,環境變了,尤其是水稻田的減少,那隨手可抓二三十隻蟛蜞的時代已經遠去。

曾是螃蟹家族中的“賤民”,民間用其土法制醬的技藝將近失傳——蟛蜞

蟛蜞秋冬季節成熟,被捕來製成蟛蜞酥、蟛蜞醬。也有被小孩釣來玩的,用繩縛著放於地上,蟛蜞嘴中便冒出白色泡沫,好像鍋中煮飯,因此,小孩嘴裡唱道:“蟛蜞煮飯給囝吃,囝去街中做乞食……”過去福州內河岸邊都有蟛蜞,釣蟛蜞是當年小孩的一大樂趣。

曾是螃蟹家族中的“賤民”,民間用其土法制醬的技藝將近失傳——蟛蜞

蟛蜞秋冬季節成熟,被捕來製成蟛蜞酥、蟛蜞醬。把蟛蜞洗淨剁碎,加食鹽、砂糖、紅酒糟、高粱酒等調料,醃製數日即成蟛蜞酥。蟛蜞酥貴在酥,據說加入高粱酒猶酥、猶香。蟛蜞醬的用料與蟛蜞酥同,製作方法不同的是,剁碎後要放入石磨中磨,一磨就成醬了。蟛蜞醬則作為佐料,用來蘸油炸的鮮魚,比醬油、蝦油味更葷。

曾是螃蟹家族中的“賤民”,民間用其土法制醬的技藝將近失傳——蟛蜞

在開平赤坎,聽聞鄉間還是喜歡以蟛蜞入菜,而且將蟛蜞製作成傳說中的“蟛蜞醬”。說起蟛蜞醬,非老饕或困難年代的水鄉民眾才會知道。“蟛蜞醬”乃是一種地道民間調味料,水鄉人也稱之為“鹹扒”、“鹹水渣”。曾幾何時,是水鄉一帶的人都會自己製作的食物。

曾是螃蟹家族中的“賤民”,民間用其土法制醬的技藝將近失傳——蟛蜞

上佳的蟛蜞醬呈烏黑色,十分粘稠,味道濃郁鹹香而不帶腥味,十分惹味,滑而無微砂感,是上等的醬料。行家都知道發酵3天的蟛蜞醬味道最鮮,而發酵一兩個星期的蟛蜞醬味道會濃郁點,但鮮味稍低。

曾是螃蟹家族中的“賤民”,民間用其土法制醬的技藝將近失傳——蟛蜞

但時至今日,對新一代的人來說,蟛蜞醬讓大家感到陌生,不僅家庭製作鹹扒醬的已少之又少,在市場上此醬料也鮮有見賣,偶爾能在某些有“老廚師”坐鎮的酒樓,才能有機會吃到諸如蟛蜞醬炒通菜、蟛蜞醬蒸豬肉這些菜式,而蟛蜞醬的製作工藝也面臨失傳的境地。

曾是螃蟹家族中的“賤民”,民間用其土法制醬的技藝將近失傳——蟛蜞

蟛蜞醬有很多吃法,最原生態的要數蟛蜞醬炒菜了。例如炒通菜、豆角、瓜類等。把油燒得滾熱,先放蟛蜞醬爆一下,特有的香味就散發開來,再把蔬菜倒進炒勻,再加點糖吊味就可以了。鹹鮮與青蔬的搭配,色、香、味均一流。用蟛蜞醬蒸豬肉,尤其是蒸透明的半肥瘦豬肉,這豬肉蒸過後,夾帶著濃郁的鹹香味道,是拌飯的最佳拍檔。

曾是螃蟹家族中的“賤民”,民間用其土法制醬的技藝將近失傳——蟛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