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師辭職信刷屏:家長贏了老師,只會輸了孩子

河南教師辭職信刷屏:家長贏了老師,只會輸了孩子

01

最近,一名教師辭職的行為又一次上了熱搜,與上一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瀟灑旅遊教師相比,這一次,這位老師卻滿滿是憤懣和心酸。

河南教師辭職信刷屏:家長贏了老師,只會輸了孩子

河南教師辭職信刷屏:家長贏了老師,只會輸了孩子

河南教師辭職信刷屏:家長贏了老師,只會輸了孩子

這份屬於河南一小學老師的“辭職信”刷屏了。

寫信的是一名小學四年級班主任,事件起因是這位老師把班裡學生在校默寫古詩的成績和照片發到了家長群裡,結果引發了部分家長的不滿。部分家長甚至私信老師,要他登門道歉,否則就告到縣教體局。

河南教師辭職信刷屏:家長贏了老師,只會輸了孩子

因為教師深怕“如果寫錯字的同學心靈受到傷害,回家自殺了,或者若干年後自殺了,是我當年指出了他的錯誤才輕生的”,讓這位教師擔驚受怕,心生魔障,無法再面對孩子了。

看到“我需要每個月的2607塊錢工資養家!跪求各位家長了”這句話,心裡更是替這位在教育崗位上默默辛勞15年的教師心疼。

其實這起事件較真來說,老師這邊的也是有錯的,畢竟沒有考慮到個別家長的感受,但老師負責任地把默寫成績發在家長群裡(是家長群,不是學生群),是想讓家長們瞭解自家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學校表現,方法是錯的,目的是好的。

無論好成績還是壞成績,這都是孩子的真實情況。可有些家長卻偏偏過度解讀,認為這是對自家孩子(落後生)的歧視和不尊重。

正如一位網友的評論,一針見血:這不是傷了孩子的自尊,而是傷了家長的自尊吧!

很多時候,明明是家長的玻璃心作祟,看不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家孩子優秀,被老師光明正大地公佈在群裡,就覺得傷了自己的面子,於是鬧了起來。

在這名老教師眼裡,原來我的負責和溝通,卻成了對孩子不尊重的做法。難怪這位老師滿腹辛酸地寫下這封辭職信,簡直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其實,這類家長與老師之間的矛盾事件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如:

之前在廈門有一家長髮微博,看不慣老師在家長群裡“發牢騷”的行為。

河南教師辭職信刷屏:家長贏了老師,只會輸了孩子

事件起因是老師私自把孩子留在學校裡補課(不收費),結果遭到家長的吐槽,於是老師說了一句“要我們老師家庭都不要了,用生命給你的孩子輔導嗎?”,被這位家長瘋狂的diss。

說真的,現在真的很難碰到這麼盡責的老師了,就像這位老師說的,自己也有家庭和孩子要照顧,卻還是肯花自己額外的私人時間無償為落後的學生補課,真是一位盡職盡責的老師了,結果呢,還招人嫌棄。

還有一起矛盾事件更離譜:

去年春節有一起紅包事件很火爆,家長在過年的時候給孩子班主任發了紅包,等老師收了之後,截圖併發給教育局,導致該教師被停職檢查。

而這起事件的起因是班主任沒有答應他的要求,讓他家孩子坐在教室的中間座位,導致了家長的不滿,才有了後來的紅包構陷報復行為。

一位資深的班主任曾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說,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這在我的教育經歷中無一例外。”

老師從來不是聖人,他會犯錯、會不懂、會難過,但即使老師做錯了一些事情,家長卻上綱上線,動輒口中就威脅著“告發到教體局”,這樣的家長是不是更有問題呢。

當家長懷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威脅、恐嚇老師,恭喜這位家長,你贏了,但很可惜,最終輸掉的,更是關係著孩子一生的教育。

如果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家長是不是更不應該帶著情緒去看待老師的行為,而是用平靜的心態去與老師做正面溝通,協商著去解決問題。

02

網上有一個笑話叫《困在廁所裡的教師》,很觸目驚心:

一日正在講課,一名學生要求上廁所,老師覺得影響課堂秩序,不準。結果孩子尿於褲中。

家長狀告教育局:該老師違反人權,剝奪學生上廁所的權利,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又一學生要求上廁所,老師批准。誰知該生在廁所滑倒受傷。

家長狀告教育局:課堂期間該老師擅自讓學生離開課室,導致學生受到傷害,教師未盡到監護義務,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又一學生要求上廁所,老師害怕他在廁所滑倒,前往陪護,誰知老師離開課堂期間,大量學生在教室打鬧,多人受傷。

家長聯名狀告教育局:該教師上課期間擅離工作崗位,致使多名學生打鬧受傷,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又一學生要求上廁所,於是該老師帶領全班學生一起去廁所。

家長狀告教育部門:該教師上課期間不傳授學業,工作態度有嚴重問題,翫忽職守,不務正業,應嚴懲。

……

說實話,這幾年來,老師與家長的矛盾事件頻頻曝出,每逢學校有孩子出問題的事件,家長總是逮著老師苛責、謾罵,而基於社會輿論,學校領導和教育部門又會把老師當成替罪羊,造成教師負面形象不斷加深,教師辭職潮流越來越多。

這類事件最終會直接出現一個很無奈的現象:困在廁所的老師,他們對孩子不敢打、不敢罵、不敢教、不敢說。

你讓這樣的教師怎麼教?你讓孩子的教育怎麼辦?

之前網上爆出一張圖:

河南教師辭職信刷屏:家長贏了老師,只會輸了孩子

老師在臺上講課,角落裡4個學生卻圍坐在一桌上,吃著小菜,喝著小酒,互不打擾。正所謂,你上你的課,我吃我的菜。

有人質疑老師毫無作為,不維護課堂紀律,我卻看到身為老師內心的無奈和痛苦。面對那些已經走上歧途的學生,他想管卻不能,想管卻不敢。

為什麼不敢管?因為管了,就可能丟掉飯碗,丟掉家庭裡很大一筆收入。

廣西南寧,一位老師因為阻止男生在教室走廊上吸菸,和學生髮生衝突,被告到教育局,老師被辭退調崗。

江西鉛山,一個學生遲到進教室時未按規定喊報告,科任老師要求該生到教室後面罰站,學生不聽,繼而發生衝突。該老師被通報批評,扣除其全年獎勵性績效工資,到山區學校跟班學習一年。

去年,齊齊哈爾一位張副校長,在下課時維持課間秩序,制止一位同學在走廊裡大聲喧譁。這位同學不僅不服管教,還敢直接頂撞校長。情急中,張校長爆了粗口:“校長不當了,也不慣你。”

最後,張副校長黨內嚴重警告,撤職調離;該校校長黨內警告;教育局分管副局長誡勉談話。

這麼多前人的例子在前,讓不少老師心有慼慼,這時候誰敢多管閒事?誰敢出手管教?

當學生有了來自家長的錯誤引導的尚方寶劍、免死金牌,做事做人越來越猖狂。而老師呢,當然只能淪落為光看不做,明哲保身。

在中國,教書和育人正在被嚴重地割裂開,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領域,大部分教師正站在教書一邊,冷漠地盯著育人二字,無話可說。

這個世界,最不應該被苛責的是老師,最不應該被嬌慣的是孩子。小錯就管,才能大錯不犯。讓老師管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和保護。

03

教師這個職業在中國地位自古以來就非常高,什麼“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工程師”各種美譽加身,因此大眾也對這個職業過多地神聖化,師德、操守的要求簡直如聖人一般。

可是這樣過高的標準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哪怕是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和理論都有其侷限性,更別說大部分教師只是平凡人。哪怕職業特殊,但不代表他們是聖人。

在看很多老師和家長矛盾事件中,我總能看到一些家長的論調:

第一種:把老師看做服務行業

曾經有這樣一個調查:老師最厭煩那種家長?以領導姿態面對老師的家長排在了首位。

很多家長認為,老師是服務行業,既然我交了學費,那老師就有義務為孩子提供教育服務,對老師的態度也可以很隨便。所以就會有仗著自己位高權重、或者有錢就對老師頤指氣使,對教育指手畫腳的人。老師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建議,他總能雞蛋裡挑骨頭,總是唱反調,顯示自己的優越感。

第二種:以偏概全的看待老師

當社會上出現一些不合理的教師行為和教育現象時,就有家長把這一現象用來上升老師整個群體,甚至大肆指責自己孩子的老師。

在教師隊伍中,確實有人渣敗類,小偷有警察管,那些不合格的教師有教育部門去懲戒,但是,更多的老師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工作。他們有時候也會因為恨鐵不成鋼而對學生髮火著急。

家長不能因為一個人而對所有的教師都橫眉冷對,保持警惕和敵對,無限制的打磨教師的工作熱情。

第三種:處理問題太極端,容不得一點沙子

現在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一旦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往往就會在事情沒搞清楚之前和老師吵鬧甚至動手,動輒就威脅老師要個交代,否則隨時職位不保。

其實,孩子的教育,第一負責人應該是家長,而且最瞭解孩子的也是家長,孩子在學校出了問題,更應該和老師溝通解決,而不是總是問責於人,甚至動手、投訴。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如同左右手,只有合力才能教好學生。有些家長經常不信任學校,動不動就用輿論綁架學校,干擾校方的人事安排,干擾學校正常的教育秩序。

我們可以理解家長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接受教育,能身心健康成長。但作為家長也應明白:學校、家庭和社會合力為之,才是孩子的健康成長的關鍵。

所以請善待每位教師,特別是那些為您孩子好,對您孩子嚴厲的老師。請家長多一分寬容和理解,多給老師一些尊重和信任,老師一定會加倍珍惜你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