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茂品牌煥新,一場「人」與「規」的陽謀

十年是一個回望的原點,也是一個新的起點。上市十年的中國金茂,8月17日在中國金茂萬麗酒店宣告品牌煥新。活動入場前,我一直再想,十年前的金茂和今天的金茂有什麼不同?

直到發佈會結束,才想明白。中國金茂持續在做的事情,其實是在放大一個很淺顯的邏輯—小朋友講利弊,大朋友談得失。回溯兩個場景,便能一清二楚。

1998年的上海外灘,僅有0.8公里的繁華。據寧高寧回憶,在0.8公里之外的兩公里範圍內,他響應號召代表華潤到這個地方視察,當時是一個腸衣廠,到處是髒水。華潤的眼界比較高,全球都看過了,說這個地方太髒,扭頭便走。

仍就是這塊地,中國金茂建起了一座420多米的高樓,代表亞洲的高度。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檔口,企業在商言商,最先要學會的就是算賬。

中國金茂的這筆買賣,在絕大多數同行的眼中,看熱鬧者居多。

2016年寧高寧去了長沙,一下飛機,受金茂委託,弄了一張70萬的支票,捐款建學校。意圖很明確,學校有了捐款才能招學生,招來學生就能賣房子。捐款投入的地方,造出了一個長沙從未有過的地名——梅溪湖。依託教育和科技產業,這裡隨後發展成為長沙房子最貴、環境最高的一個地方。

不同時期的兩筆買賣,一個前期便投入巨大,一個則找了一個小的切口快速滲透,巨大的反差下,行為背後的邏輯卻很直接,先揚名,後逐利。據此,也能理出時代的邏輯。90年代的揚名是央視上的廣告,而今,需讓利給粘性用戶。

中国金茂品牌焕新,一场“人”与“规”的阳谋

(圖為中國金茂總裁李從瑞現場演講)

順著時代的變化,繼續向下深究。隨著房地產政策的收緊,行業內外反覆在問,市場留給房企的機會,是增多了,還是減少了。為此,李存瑞在發佈會上,算了一筆賬。

100年前,地球上有16億人口,100年之後的今天,有75億人口。到2050年,聯合國預測,人口將接近100億。

人口大幅度增長的兩個支點,一個是工業技術革命,推進到現在及未來,將是人工智能革命。另一個是城鎮化的快速推進。

中國的真正的戶籍城鎮化率僅有40%,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城市人口將達到驚人的75%。中國現在的城市化率是57%,相較於75%,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房地產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未來一線城市將增加到12個,北上廣深疊加他們的衛星城市,人口將向5000萬挺進,進入世界級超級城市。

北方的天津、青島,中部的成都、重慶、武漢,長三角的南京、杭州,珠三角的廈門,將挺入一線城市。

屬於房地產的市場不是在萎縮,而是在擴容提速。這是中國金茂頻繁舉手一、二線熱點城市的底氣。有了底氣,又該如何去亮劍。用換標來發聲,雖為行業慣用的手法,但如果用的好,卻也能速效見效。

一場“人”與“規”的陽謀

給機器人注入靈魂,說不定就能反過來,統治人類。有沒有這樣的可能性,楊瀾在《探尋之旅》中給出的結論是—杞人憂天。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迫切關注自身的命運?我認為,機器人代表的智能不是導火索,日益龐大、發育不良的城市或許才是。

會上李從瑞分享了一個神秘的數字,北京市未來5年,缺多少個學校?(主辦方不讓說,只好留言回覆)。發佈會之前,中國金茂聯合三聯生活週刊做了一個全國性的調查,用來梳理大家對城市的看法。

中国金茂品牌焕新,一场“人”与“规”的阳谋

(圖為中國金茂品牌煥新論壇現場圖片)

數據百分比顯示,27%的人希望乾淨的水和新鮮的空氣,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生活三難,18%的人說配套不方便,上學困難、就醫困難、工作困難。排位第三的是交通。毫無疑問,新的城市病就在眼前。

關於城市未來的探討,國外曾做個一個2050年生態城市的專題,通過打分的形式,為生態城市選擇一項綠色技術。參與評比的有建築屋頂生態農場、奶牛糞便沼氣發電和聲音製冷冰箱,最終生態農場勝出。

評審專家給出的結論是,縮短了城市的碳足跡,提高了城市的運營效率。由此,反觀中國金茂提出的城市運營商概念,與城市運營者概念最大的區別,是更為細緻的得失考量。

用產業的身份來謀地,用運營者的角色來謀人,用資本的力量來為城市提速。整盤城市大棋中,又植入了綠色、科技的基因,進行統一規劃。此時審視新LOGO中的A,人與圓規的合體,確實毫無違和感。

持有型物業的新思考

土地“自持”成為常見的競拍模式,長週期資金承壓後,如何破冰?房企是無奈迎戰,還是作為轉型的出路?運營思維和模式能否勝出?從萬科資本端的2次試水失敗,到轉向長租公寓、養老的試探性佈局。自持的迷霧在加重。

據李存瑞透露,中國金茂未來五年,在版圖從23個城市擴張到40個城市的同時,還將重視持有物業,力圖創造一個新的利潤增長極。助跑規模化,奔向2000億陣營。

自持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中國金茂在發佈會上,也沒有給出清晰的路徑。不過順著中國金茂一貫的得失邏輯,可以做一個大膽的猜想。

先做一個融合健康、文化和科技的新城樣本,然後把城市整體打包上市,與資本一同分享城市的運營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