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如何“梅花香自苦寒来”

琼瑶,如何“梅花香自苦寒来”

琼瑶是中国当代著名言情小说家,影视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原名陈喆,笔名除琼瑶外,还用过凤凰,心如。

她193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湖南衡阳。祖父早年曾跟随孙中山留学日本,参加过北伐,后期从事教育工作;

父亲是位教育家,曾在台北一所大学任教授,颇有名气;母亲是位大家闺秀,出身大户人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琼瑶在这种书香文化的环境熏陶下,九个月就会说话,会喊爸爸妈妈,两岁半时,母亲开始教她识字。4岁以前,家里的长辈都很疼她,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然而在不到5岁时,抗日战争正席卷全国,成都局势也变得紧张,她和两个弟弟,便随父母回湖南老家躲避战乱了。

到湖南后,刚开始是很安全的,祖父非常疼她和两个弟弟,祖孙三代人,过了一段很幸福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日军很快就打到湖南来了。接着她们家就每天活在心惊胆战中,为了躲避日军,东躲西藏,吃尽了苦头。

她曾随家人躲到深山沟里,不能回家只能睡在山上,一日三餐不能解决;也曾躲到过农夫柴房里,为避免日军搜捕;还曾由于在逃跑过程中鞋子掉了,只能光着脚丫连续走几天山路,脚都磨出血了。

途中曾多次偶遇日军,母亲差点被抢走,爷爷差点被杀害,当两个弟弟被拐走后,父母曾绝望地带她投河自尽,最后父母听到她的哭声,才回心转意。

在外颠沛流离了一年多时间后,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了,她与家人回到了四川重庆,才结束逃难的日子。

6岁的琼瑶在逃难中,体会了悲欢离合、生死离别的滋味,同时对善恶、生死有了更多的思考。她在日后的有些作品中,就有抗日战争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并且把逃难中遇到的某些人物写进了故事中去。正是经过这次战争,才开始让琼瑶有了更强烈的民族情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虽然这段日子充满着苦难,但是却磨练了琼瑶的性格品质,她变得早熟而又敏感,坚强而又脆弱。

琼瑶,如何“梅花香自苦寒来”

琼瑶7岁时,母亲在四川泸南中学教书,有一回给学生上古诗课时,无论怎么解释那首诗的意思,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其意,母亲见琼瑶在教室门槛上“旁听”,便让她回答。

她便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说的头头是道。母亲感到很惊讶,偶然发现她有惊人的文学天赋。

从此,母亲有意培养琼瑶的文学素养,教她背诵唐诗,而她对古典诗词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她日后会从事文学写作,就是从这个时候启蒙的。

9岁那年,跟随父亲迁居上海,第一次接受学校正规教育,插班到小学三年级。这段经历,琼瑶也过的不如意。

刚到上海时,她带着满满的四川口音,而班上的同学都说上海话,由于语言不通,她听不懂老师和同学说什么,再加上她来自乡间,和上海的孩子相比,感觉格格不入。

上海的孩子有些欺生,有一回她受了欺负后,就不愿意去上学了。后面在爸妈的劝说下,才又回到学校。

琼瑶正式上学以前,只有母亲教她背诵唐诗,认过一些字,她的阅读能力很强,但是数学却连加法都不会,所以除了国文成绩好,其他科目成绩总是跟不上,这种学习状况使她自卑苦恼。

那时侯,上海物价比较高,家里经济很拮据。她和弟弟们曾在寒冷的冬天,没有厚衣服穿,冻的打哆嗦;路过卖糖炒栗子的摊位时,只能眼睁睁的看,没有钱买;同学们都有橡皮筋时,而只有她没有。这种困苦的生活,也让琼瑶忧愁着。

尽管那时生活里的喜悦不多,但就是在那一年,她发现了写作的快乐。当琼瑶心情不愉快,孤独无助时,找到了一个精神的救赎,那就是写作,她把内心的自卑苦闷寄托到了写作上去。

琼瑶,如何“梅花香自苦寒来”

那一年,琼瑶在上海《大公报》上,发表了生平的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这是她初次登陆文坛。

自从发表了这篇作品后,琼瑶就开始真正迷上写作了。每天下课回家,就是写作。不久,她在学校的情况渐渐好转,学会了说上海话,还交了些朋友。

正当她适应上海的生活时,战争又逼近了,上次是抗日战争,这次是内战。她便离开上海回到湖南老家,在衡阳的一所小学念书,当内战结束后,又从湖南前往台湾。

当琼瑶到台湾时,已经十一岁了,此后便长期住在台北。

琼瑶在十一二岁这个时候,开始疯狂吞咽着让她着迷的文字,看了许多书籍,其中包括四大名著,同时更加迷恋唐诗宋词,看书成为琼瑶最大的嗜好。

十四岁时,开始痴迷国外小说。过暑假时,她在父亲的安排下,常常一整天待在师大图书馆,带着便当去,从早上图书馆开门,一直看到图书馆下班。阅读了很多小说,尤其把所有国外小说都看完了。

虽然她9岁开始发表小说,但那时作品数量并不多,到了14岁这年,才陆续又有作品发表在报章杂志上,成为家里唯一有稿费收入的孩子。

16岁时在《晨光杂志》发表小说《云影》,高中阶段在各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200篇,成为台湾岛内有名的中学生作家。

这对琼瑶有很大的鼓励作用,那些稿费收入都去买文学书籍看了,同时也激励着她去创作更多作品。

在台湾读中学时,琼瑶只有国文学习比较好,其他科目一塌糊涂,而父母对她期望很高,希望她能考上大学;而弟妹成绩总比她好,父母经常拿他们来比较,因此她的精神压力很大,无论她怎么努力,数学成绩一直提升不上去,她变得更加忧虑。

唯一能帮助她排遣孤独烦恼、自卑失意的,就只有写作。当她通过有生命力的文字写作时,就会忘记烦恼,变得快乐。

尽管琼瑶的成长,一直是坎坷的,但是写作给了她重生,给了她希望。

琼瑶,如何“梅花香自苦寒来”

琼瑶18到19岁期间,参加过两次高考,结果都落榜了,第一次让她绝望到自杀,第二次落榜后,她就没勇气再继续考大学了。

20岁这年,由于她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在台湾想找一份比较好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母亲劝她继续考第三次大学,而她选择在家以写作为生。

在全职写作初期,家里并没有好的环境,她和妹妹住一个房间,每当妹妹要写作业时,她就常把桌子让给她用,自己就得停下来写稿,爸爸经常召集学生来家里举办演讲,声音很大,也导致她无法安心写稿;两个弟弟比较顽皮,常常打扰她,她甚至连放稿子的地方都没有。

琼瑶当时是个很执著而又倔强的女孩,经历两次落榜后,她内心是害怕考大学的,对考大学是没信心的,但是对写作有信心。她知道自己很热爱写作,尽管目前没有成功,但她相信再坚持一段时间,一定会实现梦想。

她就像初生牛犊一样,不怕困难往前冲,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着,虽然有稿子没被接收,但是她锻炼出了文笔,写作水平飞速进步。

21岁时,琼瑶结婚了,她先生白天上班,自己就在家写作。通过不断的努力,付出渐渐得到回报。终于一些小说被报刊或杂志发表了,并且得到稿费。当时她家的生活比较穷困,有了稿费,生活状况也变好些。

25岁时,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发表在《皇冠杂志社》,里面原型故事版本就是她的初恋,感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这部《窗外》成为琼瑶改变命运的转折点,让她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作家,后面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又进入港澳,大陆,获得无数观众的喜爱。

琼瑶的心里百感交集,觉得终于“梅花香自苦寒来了”,琼瑶终于迎来了写作生涯的春天。

在写《窗外》时,琼瑶儿子才一岁多,她要边带儿子边写作,通常是左手带儿子,右手写作,当他哭闹时,就必须停下来写作。

后面,琼瑶为了加快进度,她忍痛把儿子送到托儿所带一上午,自己回来写作,要求写完三千个字,然后中午再把孩子接回来,下午陪伴孩子,晚上要哄他睡着后,再来安心写作。

《窗外》总共10万个字,就是在这种紧迫的情况下写成了。琼瑶的意志力是很坚强的,就像冬天的梅花一样“凌寒独自开”。

自从成名后,往后几十年她又不断创作,陆续又在《皇冠出版社》出版了50部小说,并相继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其作品广受各个年龄人群欢迎,除了在港澳台,大陆长期收视率第一,在东南亚等外国也曾风靡一时。

琼瑶一生为情而写,为爱而写。其作品大多是以爱情为题材,每个故事都感人至深,都很唯美,征服了无数读者、观众的心,所以做到了畅销三十余年,经久而不衰,成为一个“琼瑶奇迹”。

写作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琼瑶的成名之路,总共坚持了10多年,才终于闻名于整个文坛。

从一个自卑失意的丑小鸭,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除了需要非凡的写作才华,还需要勇气、毅力、坚持力与决心。

琼瑶既有过人的文学天赋,同时还非常努力付出,不怕吃苦,有坚持到底、百折不饶的勇气。

她就像梅花一样,那样高贵顽强,不畏风霜,像一首诗写的那样:“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