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電影拍成後別放在倉庫里

戲曲電影拍成後別放在倉庫裡

《大話戲壇》導讀:三部3D全景聲戲曲電影在上海首映引起了廣大電影觀眾的關注。《曹操與楊修》是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盛典單元中唯一的一部戲曲電影,獲得了現場專家與觀眾的高度評價。接著,崑劇3D電影《景陽鍾》和3D越劇電影《西廂記》出演。看過的觀眾都說飽了眼福。他們說:“沒想到戲曲片這麼好看!”

但是,在這一片叫好的同時,我們也聽到另外一種不同的聲音:有位著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說:戲曲電影拍成後,別放在倉庫裡。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近年來,多部根據經典戲曲拍攝的電影,即使引進新科技拍成3D全景聲戲曲電影,賣座還是不佳,影院擔心虧本而不願意安排場次。這似乎驗證了以上的擔心。

因此,這個戲曲電影叫好不叫座的原委,值得研究一下。

戲曲電影不賣座,原因之一,還是許多觀眾不知道對它好在哪裡。所以,好酒也要勤吆喝。好酒也要大聲吆喝。我們要大力加強對戲曲電影的宣傳。要讓更多的青年觀眾知道,戲曲和3D全景聲電影的聯姻,是門當戶對,才子加佳人,是一樁美滿婚姻。戲曲電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它以美學築底,創新開拓,嫻熟運用高新技術,為戲曲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電影是寫實的藝術,戲曲是寫意的藝術。3D全景聲電影將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實現了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歡喜看戲和愛看電影的觀眾,可以各有所愛,各取所需。

且來聽聽拍過幾部3D全景聲電影京劇尚長榮談拍片的感受:在拍《曹操與楊修》時,要做一個潑藥的動作,導演告訴他,你可以把藥朝鏡頭前潑,鏡頭前面有玻璃檔著,不要怕。但尚長榮有心裡障礙,生怕把鏡頭毀了,潑了幾次都潑不準,潑了多次,最後大膽一潑,成功了。影片拍成後,尚長榮再看成片,真有意思,這一杯藥,藉助於3D的高科技,真像潑到觀眾眼前似的。這種特有的沉浸感,是坐在劇場裡看舞臺劇無論如何不能獲得的。

有些年輕觀眾不愛看戲曲,是嫌其沉悶,如演出時間過長、節奏拖沓、表現手法陳舊單調。但是,最新拍攝的3D全景聲電影崑劇《景陽鍾》,壓縮到100分鐘;《西廂記》也壓縮了許多情節,壓縮到120分鐘。《曹操與楊修》在藝術形式大膽出新。充分調動電影手段求新求變,突破舞臺演出的侷限,增強影片的可看性。在拍攝中,聘請了曾獲得奧斯卡獎項的英國聲音製作大師羅傑薩維奇和SMG錄音師莫家偉共同擔任全景聲音效製作工作。通過先進技術手段,突破了有限的棚內拍攝空間限制,營造了多維度的真實環境,甚至全景呈現赤壁大戰等經典場面,而在故事尾聲,蒼山、白雪、紅戲服、深色髯口,在色彩帶來的對比之中,中國戲曲的詩化和留白效果呼之欲出。

國家一級京劇演員趙葆秀說:“希望藉助京劇電影的形式,能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劇場。”這個目的,可以通過三部3D全景聲戲曲電影的廣泛普及而逐步實現。

那麼,“叫好不叫座”的怪圈是不是可以突破呢?可以的。眼下就有一例。今年廣東影市上一部根據經典粵劇改編的古裝戲曲片《柳毅奇緣》,該片由粵劇名演員丁凡、曾小敏與電影導演鄧原、潘鈞等一批廣東藝術家聯手製作,成本只有600萬元。影片從今年1月起在廣東多個城市售票上映,反響熱烈。今年春節檔《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等多部商業片雲集,廣州青宮電影城堅持開12場《柳毅奇緣》零售場,結果場場滿座,賣座不比商業片差。

讓戲曲電影走出資料室和倉庫,還有一個去處,可以讓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也是一個大市場。戲曲片也可成為中國電影的一張名片。2015年,在世界電影誕生120週年紀念日。3D全景聲京劇電影《霸王別姬》應法國巴黎國際電影節之邀在巴黎的巴納賢電影院舉行歐洲首映,並獲得3D電影界最權威的獎項——“金-盧米埃爾”獎。2017年9月,第二屆中加國際電影節上,憑藉3D全景聲京劇電影《蕭何月下追韓信》,導演滕俊傑榮獲了第二屆中加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中國的3D全景聲戲曲電影完全可以走出去,是一種費力少、收效好的推廣民族文化的有效的辦法。有名又有利,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