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與紫禁城:細說故宮裡那些因乾隆才誕生的鎮館之寶

一、瓷母

乾隆與紫禁城:細說故宮裡那些因乾隆才誕生的鎮館之寶

瓷母,又稱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它是清代乾隆年間燒製的,器身自上而下裝飾的釉、彩達17層之多,其標誌著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頂峰,享有“中華瓷王”的美稱。清代乾隆時期歷時60年,是封建社會發展的太平盛世。此時,由於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對瓷器情有所鍾,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對景德鎮御窯廠的苦心經營,一大批身懷絕技的名工巧匠彙集於景德鎮,致使御窯廠的瓷器生產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別是各種新奇淫巧的製品層出不窮,其工藝技術之高可謂鬼斧神工。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於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稱,集中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制瓷技藝,傳世僅此一件,彌足珍貴。

二、大禹治水圖玉山

乾隆與紫禁城:細說故宮裡那些因乾隆才誕生的鎮館之寶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這件世界孤品同樣誕生在乾隆皇帝時期。“玉禹山”工程浩大,費時費工。玉樣從新疆運到北京歷時三年多,在宮內先按玉山的前後左右位置,畫了四張圖樣,隨後又製成蠟樣,送乾隆閱示批准,隨即發送揚州,因擔心揚州天熱,恐日久蠟樣熔化,又照蠟樣再刻成木樣,由蘇揚匠師歷六年時間琢成,玉山運達北京後,擇地安放,刻字鈐印,又用兩年功夫,頗費周折,才大功告成。它的正面鈐刻乾隆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大方印,背面刻“八徵耄念之寶”方印,下方還有長篇御製詩及註文,可見他對此作品何等驕傲,何等珍視,把它當作自己一生的總結。

三、田黃石三聯章

乾隆與紫禁城:細說故宮裡那些因乾隆才誕生的鎮館之寶

這件玉器就有點鮮為人知了,它現在收藏在故宮的珍寶館裡,算的上是故宮裡最小的鎮館之寶了。據說,當年抓住溥儀的時候,在他身上搜到為一件隨身物品就是這田黃石三聯章,可見這件東西有多珍貴。此聯章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所鐫。系由一塊相當大的田黃石雕刻而成。乾隆帝田黃石三聯章,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釐米,邊長2.6釐米;中“樂天”,橢圓形,高1釐米,長徑3釐米,短徑2.3釐米;右“惟精惟一”。據說,當年雕刻這三枚印章的時候,工匠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才雕刻而成的。

乾隆與紫禁城:細說故宮裡那些因乾隆才誕生的鎮館之寶

故宮裡的珍寶太多太多了,與乾隆皇帝有關係的更是數不勝數,特別是玉器,故宮的玉器絕大多數是乾隆時期或製造或收藏的。小夥伴們知道哪些故宮的收藏與乾隆皇帝有關係呢?不如在評論區我們一起討論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