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一線城市上海和二線城市太原,在寶馬銷量上的區別

寶馬在上海的4S店共有14家,各家月銷量略有不同,但平均約在230臺/月左右,如此算來大概可以預估單上海地區,寶馬月銷量在3200臺上下(預估數據)。而寶馬在太原的4S店共有四家,也按照月銷100臺來算,平均每月銷量400臺上下。

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而我想著重說的是,在上海銷量不錯的4S店,月銷量其實不止230輛的數字,僅我知道的一家店上月單店單月銷量超400臺。而就太原來說,也並不是每一個店都能達到月銷100臺目標,新開店差一些,再者是地區經濟發展的短板給當地人們消費帶來實際的限制。

上海其實可以看作國內一線城市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南方沿海地區。太原則是二線內陸城市的一個典型。一線城市上海的寶馬銷量大約是二線省會太原銷量的十倍。

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用戶的車型偏好不同

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什麼車型炙手可熱?拿兩款寶馬主流的車型來看,3系在一線城市上海的出鏡率高於5系;3系在省會太原的出鏡率以及銷量都低於5系。這是為什麼?按照對兩個城市的感知我揣測,首先地處華北地區的太原,用戶對於車輛空間、性價比、普遍性以及品牌的需求是要高於一線城市上海。

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同樣是家用需求,在上海3系是一個普通且普遍的選擇,相比5系似乎更受歡迎一些,5系在上海可能顯得有些商務了。但在省會太原,5系作為家用是比3系是更受歡迎,太原這樣的二線城市,用戶對於5系的認可遠高於3系,其功能更需要兼顧家用和商務兩不誤。

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一線城市的高配 vs 二線城市的標配

消費理念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車型選擇。一線因為城市經濟發達,所以客戶選車的時候個性,不跟隨的態度。甚至有的人說,我不希望在馬路上看到跟我一模一樣的車。而且車型的選擇也以高配車型為主。

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上面說完家用再聊聊商務,其實不論上海還是太原,7系整體的銷量還一直保持不錯。但我發現一個蠻有趣的點,就是上海740以及740以上的高配車型,甚至760都比較普遍、出鏡率較高,入門的標配730車型反而較少。但在省會太原每賣出10臺7系,其中8臺730這一點也不誇張。

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精分車型南北價格差異

在太原工作的時候,總可以聽到客戶要跑到北京買車的言辭,並付諸實踐。一線城市更多經銷商更大的競爭壓力確實可能導致更低的價格以及特別的渠道。但價格便宜與否和車型的庫存壓力,還有所處地區車型的供需關係最密切。

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還是舉之前6系的例子,為何一臺2014款的伊莫拉紅6系,可以在2014年展廳7折販賣?要知道同時期還有一臺更老的6系新車以近乎半折的價格在出售中。

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這是寶馬6系的問題嗎?其實相應的競品車型A7和奔馳CLS也賣得很糟。關鍵是在省會太原,並沒有很多人認可你這樣一臺百萬級別的進口轎跑車型。侷促的空間,在路上幾乎看不到的出鏡率,我買一臺大家都不認識的寶馬,大家怎麼能知道我這車花了大價錢?很多用戶真的會這麼想,這可能是當時代6系遇到的困境。在省會太原買一臺車,可能需要更多的認同感來滿足車主的內心需求。

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情況來到上海變得有些不同,在上海我所知道的6系車友會就有兩家。雖然也是小眾車型,但是有一部分擁躉是真真切切對於這樣一臺寶馬有需求的。或許週末帶著愛人和三五車友兜風,或者乾脆拽著這樣一臺略微笨重的轎跑下了賽道。

所以對於冷門車型、跑車,往往北方城市、二線城市如果有現車的話,往往價格更合適。而就熱銷車型而言其實現在南北差異並不大,主要是看庫存情況。

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對於M的接受程度

2017年寶馬M賣出1963臺新車,同比增長48%。而M接受度最高的三個區域分別為東區(江浙滬)、西南區(成都、重慶)、南區(廣州、深圳),唯獨北方銷量較好的一個例外是在北京。

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M作為寶馬金字塔尖的產品,其產品的吸引力在省會太原表現得很一般。鮮有人為了性能犧牲高辨識度的外觀。這是其一問題,其二也是玩車文化的差異。環抱上海地區就至少有3條賽道,上賽、博大汽車公園、天馬賽道,但在汽車運動相對匱乏的省會太原,即便你買一臺M也幾乎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基於這樣的用車環境,在省會太原反倒選擇保時捷718比選擇一臺M2甚至M4更明智了。

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寶馬有什麼區別?

以上所有的言論其實我只想起到拋磚引玉作用,不同的地區車型偏好還有更細節的區別。所以不妨在留言聊聊:

你在哪裡?你選擇了幾系寶馬?為什麼?

你認為的購車地域差異有哪些?

請留言 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