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喪葬禮俗之「方言」,這些俗語你可能從未聽說過!

​​​農村的喪葬禮俗受當地人文環境的影響,最能展現當地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不管是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還是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喪葬禮俗也大致未改。

曾經有人說“現在若想找到傳統文化的影子,估計只能在婚喪嫁娶了”。對於很多生活在城裡的人,可能從未聽說過一些“喪葬”禮俗的方言、俗語,今天我們來一探究竟!

農村喪葬禮俗之“方言”,這些俗語你可能從未聽說過!

一、報喪

人死後,停柩一段時間之後,諸事準備就緒,親屬和子孫就要選日子報喪。報喪可以說是人死後的第一種儀式了。報喪儀式早在周代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它用發信號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訴親友和村人,即使已經知道消息的親友家,也要照例過去報喪。

二、入殮

意思是把死者裝進棺材。又叫“入棺”、“入木”、“落材”,古稱“大殮”。各地時間不一,有3天、5天或7天入殮,如陝西渭南大荔縣是出殯前一天上午入殮。

三、弔喪

喪事的正日子,死者家屬接待親戚朋友弔唁,叫弔喪,也叫“人情”。尤其是交情較好的親友、師長、長輩、朋友去世,不去弔喪是十分失禮的。弔喪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論是去靈堂還是去參加追悼會,都應懷著沉痛的心情,帶著嚴肅的表情,認真履行每一項儀式。著裝打扮以清淡、素雅為宜;言談舉止以端莊沉靜為宜,應與場合的氣氛相協調。

四、哭喪

農村喪葬禮俗之“方言”,這些俗語你可能從未聽說過!

哭喪是儒家禮儀之一,出自周禮。是中國乃至東亞儒家文化圈喪葬習俗的一大特色,以哭的形式寄託親人去世的哀思,以唱的形式紀念長輩的生平事蹟。哭喪儀式貫穿在喪儀的始終,大的場面多達數次,而出殯時的哭喪儀式是最受重視的。

出殯的時候必須有全體後代尤其是男人們「唱哭」,否則按照民間舊俗就會被視為不孝。另外,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黃泉路上沒有響徹天地的哭聲相伴,便在方圓數十里傳為笑柄,其子孫後代也要被人們視為不孝,大逆不道。

為了求得孝的美名,孝子賢孫們在此確實也頗費了一番心機,花錢請人替死者哭喪便是歷代孝子賢孫們得慣用手法,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職業性的哭喪夫或哭喪婦,收入不菲。

五、送湯

送湯也叫“潑湯”。人死之後,一般三日而葬,但要挑偶數日子。嚥氣後要馬上送“倒頭湯”,只有本家人參加。下葬前一天中午那次湯稱“齊頭湯”,所有家人都要參加。

六、搶碗

如果死者高壽且子孫滿堂,前來弔孝的人吃完宴席後會帶走幾個碗,意為討壽。

七、送盤程

農村喪葬禮俗之“方言”,這些俗語你可能從未聽說過!

這裡在我們農村的意思是,送一程的意思,在發喪的大日子,按照農村的傳統,人死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需要花費很多的盤纏,到現在就演化成送故人最後一程的意思了,以表示依依惜別之情!孝子摔盆,將故人乘坐的紙轎停放在路口,“五服”之內的男丁分列兩邊,跪下。女性家屬一般留著紙轎後邊。前來弔唁的親朋在依次祭拜,與故人辭行!這時,古樂齊響,鞭炮震天!

八、摔老盆

農村喪葬禮俗之“方言”,這些俗語你可能從未聽說過!

摔盆得在起棺(亦即要抬棺材去埋)時摔,摔盆是家中長子摔,長子不在則長子長孫摔,無長子、長子長孫則次子,若無次子以其他各子長幼輪序、嫡庶倫序,無子長女或外孫摔,總之要由直系親屬摔盆。

無子無女由同姓親族中血緣最近的堂侄子摔,但條件是要其人未婚。若其已婚,則由未婚親族堂侄摔,以此長幼輪序。

摔者謂之‘孝子’,按舊例,可以承繼死者的大部分家產,這也就是為何已婚堂侄不可摔盆的主要原因----繼承別人遺產的同時也是要盡做別人“兒子”的義務的。

盆兒,又叫“吉祥盆”、“陰陽盆”“老盆”等,直徑4寸左右,深1寸有餘,正中有一圓孔,瓦質。

九、落葬

等賓客依依送別之後,發喪隊伍會前往祖林,舉行“落葬”儀式。孝子慢慢將棺木或者骨灰盒安放在事先挖好的墓坑中,眾孝子上前用土封蓋。落葬完成!

農村喪葬禮俗之“方言”,這些俗語你可能從未聽說過!

十、圓墳

農村喪葬禮俗之“方言”,這些俗語你可能從未聽說過!

“圓墳”在下葬第3日(也就是隔一天)舉行,家屬都要到墳前行圓墳禮,為墳培土。還要燒紙錢、上供品,並由死者孫子、孫女(童男童女)繞墳正轉3圈,反轉3圈,謂之“開門”。人們認為開門後便可以和死者交流感情、敘述衷腸,死者也可接到晚輩們的祭奠和送去的金錢、食物等,在陰間生活富足,不愁錢花,形狀添得越圓,說明死者的家屬越孝順。

在農村“十里不同俗”,但是在我看來“喪葬”習俗是,變化最少的!在農村喪葬的習俗還有很多,像何時“除服”,如何“祭墳”,等等。現在經濟社會發展了,有很多的年輕人都不知道了!所謂“老人不講古,後人會失譜”,也許就是這個意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