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是超人!帶娃勿逞強,否則孩子一生都走不出這些性格缺陷

作者 餘輝

隨著近年來“虎媽文化”、“虎媽式育兒”被廣泛熱議,媽媽的強勢與孩子的“壓力山大”,開始引發我們的諸多反思。那麼追根溯源,從生命的孕育到成年,母子關係、家庭氛圍究竟是如何影響孩子心智的發展的呢?如果媽媽和孩子的相處確實存在問題,我們又該如何改變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些現實而棘手的問題。

媽媽不是超人!帶娃勿逞強,否則孩子一生都走不出這些性格缺陷

在心理學的客體關係理論裡,有著對母嬰關係非常充分的論述,可以分為4各階段:

1. 孕期

整個社會都在強調胎教,但胎教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卻一直被忽略——母親情緒是否平穩?是否感到了家人足夠的支持?這是從一個妻子到一個母親的心態的適應過程。

2.自閉期

這個階段的嬰兒就像還停留在一個“殼”中一樣——寶寶還不能區別自己和母親,這也是從子宮孕育到外在環境的適應過程。

3.共生期

出生後2-6個月,嬰兒在心理上仍然和母親是一體的——任何來自母親的回應,都會被嬰兒視作自身的能力。母親的回應塑造了嬰兒的全能感。

4.分離以及個體的形成

從6個月到兩歲,隨著身體的發育,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逐漸有了離開母親的能力,也越來越察覺到母親是一個分離的個體。在這種察覺的基礎上,寶寶開始有了“自我”的感覺,並且隨著與母親的一次次分離,比如爬行、走出去、走得更遠……來形成最初的自我。

媽媽不是超人!帶娃勿逞強,否則孩子一生都走不出這些性格缺陷

在此之後,孩子的世界才開始更多地與爸爸、親人、同伴發展出更多元的關係,直到進入幼兒園、學校,進入青春期,然後成年。

通過這樣的一個描述,可能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對於孩子而言,母親有著多麼重要的影響。那麼如果一個母親是以“強勢”為主要的表現方式的個體,有可能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我們先來理解一下這裡“強勢”的意義。通常來說,我們在面對一個強勢的人的時候,感到的是一種被控制、被要求的狀態,於是很容易就為強勢找到一個代名詞“控制”。那麼當一個母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過多地使用控制的方式,會有怎樣的結果呢?

首先在嬰兒的階段,尤其是發展全能感的階段,如果母親採用控制的方式,而這個方式與孩子的需要又不相吻合,那麼就可能造成孩子全能感受挫,長久下去就可能出現敏感、脆弱、抗挫能力差等問題。男孩子還可能會缺乏陽剛之氣。

其次在孩子一歲半到兩歲之間,也就是在如廁訓練期,對孩子的過多的控制可能會使得孩子過度注重規則,導致長大以後刻板、執拗、循規蹈矩,性格嚴肅冷峻,苛責自己和他人。

那隨著孩子進入學齡,進入青春期,當孩子被過多、過高要求時,可能會顯得很乖,看上去也更容易適應學校集體生活。然而一旦孩子需要獨自面對一些突發狀況時,可能就會力不從心,或者對同伴過於苛刻,這就為孩子融入社會帶來了阻礙。

媽媽不是超人!帶娃勿逞強,否則孩子一生都走不出這些性格缺陷

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孩子,即使成年了,還在較大程度上受著母親的影響,甚至是主動去獲取母親的“控制”,也就是所謂的“媽寶”。這顯然會給自己的家庭關係帶來問題——男性可能會由於習慣了母親這樣的相處方式,無意識中也會找了一個“強勢”的妻子來繼續維持他熟悉的方式;女性則可能會把自己也變成一個強勢的妻子和媽媽,造成這種養育方式的代際傳遞。

以上談到的這些親子教養問題看似是由母親造成的,但其實是和母親自身的成長經歷以及家人的支持分不開的,那麼究竟怎樣做才能幫助媽媽們避免或緩解與孩子之間的問題,從養育狀態中獲得片刻的解脫和欣慰呢?

媽媽不是超人!帶娃勿逞強,否則孩子一生都走不出這些性格缺陷

孩子是父母問題的承接者!媽媽需要重新審視家庭中的夫妻關係,一個家庭中處於第一位的應該是夫妻關係,而非親子關係。

夫妻關係如果不好,母親就會轉移注意力,把孩子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侵佔孩子的精神空間,給孩子帶來焦慮和壓力,最終不堪重負。

媽媽不是超人!帶娃勿逞強,否則孩子一生都走不出這些性格缺陷

允許自己在孩子面前不完美,讓孩子看到一個真實的媽媽。在孩子面前注意你的言行,但不必掩飾和壓抑真實感受——媽媽也會不開心,也會失落,也會害怕……

媽媽不是超人!帶娃勿逞強,否則孩子一生都走不出這些性格缺陷

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不一樣。如果父母用大人的世界要求孩子,勢必會導致溝通上的失誤。所以請學會放下自己的成見,嘗試著理解孩子的童言無忌和天馬行空,試著用“孩子的世界”裡的標準來了解和認識ta。

媽媽不是超人!帶娃勿逞強,否則孩子一生都走不出這些性格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