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是超人!带娃勿逞强,否则孩子一生都走不出这些性格缺陷

作者 余辉

随着近年来“虎妈文化”、“虎妈式育儿”被广泛热议,妈妈的强势与孩子的“压力山大”,开始引发我们的诸多反思。那么追根溯源,从生命的孕育到成年,母子关系、家庭氛围究竟是如何影响孩子心智的发展的呢?如果妈妈和孩子的相处确实存在问题,我们又该如何改变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现实而棘手的问题。

妈妈不是超人!带娃勿逞强,否则孩子一生都走不出这些性格缺陷

在心理学的客体关系理论里,有着对母婴关系非常充分的论述,可以分为4各阶段:

1. 孕期

整个社会都在强调胎教,但胎教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却一直被忽略——母亲情绪是否平稳?是否感到了家人足够的支持?这是从一个妻子到一个母亲的心态的适应过程。

2.自闭期

这个阶段的婴儿就像还停留在一个“壳”中一样——宝宝还不能区别自己和母亲,这也是从子宫孕育到外在环境的适应过程。

3.共生期

出生后2-6个月,婴儿在心理上仍然和母亲是一体的——任何来自母亲的回应,都会被婴儿视作自身的能力。母亲的回应塑造了婴儿的全能感。

4.分离以及个体的形成

从6个月到两岁,随着身体的发育,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逐渐有了离开母亲的能力,也越来越察觉到母亲是一个分离的个体。在这种察觉的基础上,宝宝开始有了“自我”的感觉,并且随着与母亲的一次次分离,比如爬行、走出去、走得更远……来形成最初的自我。

妈妈不是超人!带娃勿逞强,否则孩子一生都走不出这些性格缺陷

在此之后,孩子的世界才开始更多地与爸爸、亲人、同伴发展出更多元的关系,直到进入幼儿园、学校,进入青春期,然后成年。

通过这样的一个描述,可能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对于孩子而言,母亲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那么如果一个母亲是以“强势”为主要的表现方式的个体,有可能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这里“强势”的意义。通常来说,我们在面对一个强势的人的时候,感到的是一种被控制、被要求的状态,于是很容易就为强势找到一个代名词“控制”。那么当一个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多地使用控制的方式,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首先在婴儿的阶段,尤其是发展全能感的阶段,如果母亲采用控制的方式,而这个方式与孩子的需要又不相吻合,那么就可能造成孩子全能感受挫,长久下去就可能出现敏感、脆弱、抗挫能力差等问题。男孩子还可能会缺乏阳刚之气。

其次在孩子一岁半到两岁之间,也就是在如厕训练期,对孩子的过多的控制可能会使得孩子过度注重规则,导致长大以后刻板、执拗、循规蹈矩,性格严肃冷峻,苛责自己和他人。

那随着孩子进入学龄,进入青春期,当孩子被过多、过高要求时,可能会显得很乖,看上去也更容易适应学校集体生活。然而一旦孩子需要独自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时,可能就会力不从心,或者对同伴过于苛刻,这就为孩子融入社会带来了阻碍。

妈妈不是超人!带娃勿逞强,否则孩子一生都走不出这些性格缺陷

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孩子,即使成年了,还在较大程度上受着母亲的影响,甚至是主动去获取母亲的“控制”,也就是所谓的“妈宝”。这显然会给自己的家庭关系带来问题——男性可能会由于习惯了母亲这样的相处方式,无意识中也会找了一个“强势”的妻子来继续维持他熟悉的方式;女性则可能会把自己也变成一个强势的妻子和妈妈,造成这种养育方式的代际传递。

以上谈到的这些亲子教养问题看似是由母亲造成的,但其实是和母亲自身的成长经历以及家人的支持分不开的,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帮助妈妈们避免或缓解与孩子之间的问题,从养育状态中获得片刻的解脱和欣慰呢?

妈妈不是超人!带娃勿逞强,否则孩子一生都走不出这些性格缺陷

孩子是父母问题的承接者!妈妈需要重新审视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一个家庭中处于第一位的应该是夫妻关系,而非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如果不好,母亲就会转移注意力,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侵占孩子的精神空间,给孩子带来焦虑和压力,最终不堪重负。

妈妈不是超人!带娃勿逞强,否则孩子一生都走不出这些性格缺陷

允许自己在孩子面前不完美,让孩子看到一个真实的妈妈。在孩子面前注意你的言行,但不必掩饰和压抑真实感受——妈妈也会不开心,也会失落,也会害怕……

妈妈不是超人!带娃勿逞强,否则孩子一生都走不出这些性格缺陷

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不一样。如果父母用大人的世界要求孩子,势必会导致沟通上的失误。所以请学会放下自己的成见,尝试着理解孩子的童言无忌和天马行空,试着用“孩子的世界”里的标准来了解和认识ta。

妈妈不是超人!带娃勿逞强,否则孩子一生都走不出这些性格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