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凝血与血栓弹力图在一个病例中的联合应用

从阿司匹林到达比加群酯——常规凝血与血栓弹力图在一个病例中的联合应用

★案例经过★

某患者,女性,79岁,4月23日因房颤入院,之前服用阿司匹林100 mg QD,怀疑消化道出血,便潜血阳性,AA抑制率100%,ADP抑制率0%(注:AA抑制率<50%,提示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不足;ADP抑制率<30%,提示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不足),凝血检测结果PT12.0sec, APTT 27.2sec,TT17.9sec,Fbg 2.56g/L,D-Dimer 0.83mg/L(希森美康CS5100);24日改为达比加群酯110mgBID,4月27日检测AA抑制率24.5%,ADP抑制率9.3%,凝血检测结果PT12.9sec, APTT 34.8sec,TT 115.0 sec,Fbg3.25g/L,D-Dimer 0.73mg/L

5月3日出院,又于5月6日发现消化道出血严重而入院,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由4月23日的107g/l降到了5月7日的96g/l,凝血检测结果PT13.8sec,APTT 75.0 sec,TT>150.0 sec,Fbg2.48g/L,D-Dimer0.23mg/L,期间便潜血持续阳性,达比加群酯用量减低,继续观察。

常规凝血与血栓弹力图在一个病例中的联合应用

常规凝血与血栓弹力图在一个病例中的联合应用

图1患者AA抑制率的变化

常规凝血与血栓弹力图在一个病例中的联合应用

常规凝血与血栓弹力图在一个病例中的联合应用

图2患者ADP抑制率的变化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患者在24日停用阿司匹林,改为达比加群酯,4月27日监测其AA抑制率由100%降至了24.5%,抗血小板作用由有效变为无效,说明患者对阿司匹林非常敏感,停药三天(超过了阿司匹林的半衰期)即有明显改变。由于患者一直未服用氯吡格雷,所以ADP抑制率持续为<30%。以上检测结果与患者诊疗过程相符,也达到了医生的预期效果。

患者入院时D-Dimer为0.83mg/L,说明该患者体内可能为高凝状态,在服用达比加群酯之后APTT由27.2sec上升为34.8sec,TT由17.9sec上升为115.0sec,D-Dimer由0.83mg/L降为0.73mg/L,说明达比加群酯开始起效,而且药物疗效控制的较好。但是5月6日患者发现消化道出血严重时APTT由34.8sec上升为75.0sec,TT由115.0sec上升为>150.0sec,D-Dimer由0.73mg/L降为0.23mg/L,提示患者达比加群酯用药可能过量,会有出血风险。可惜该患者在5月3日出院时未进行凝血状态检测,我们无法获知其出院时的体内凝血状况,如果当时对其进行一次凝血检测,或许对该患者后续的诊疗会有所帮助。

★案例启示★

2.虽然有专家认为达比加群酯安全性较好,但仍有出血风险,有文献报道其导致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高于华法令,所以需要对其用药进行监测。

3.较好的达比加群酯监测实验为dTT、ECT,但是这些检测都不是检验科常规的凝血检查。如何使用常规凝血检测来监测达比加群酯的安全性呢?

4.TT对达比加群酯反应敏感,TT值的大小和达比加群酯药物浓度有线性关系,但其对达比加群酯过于敏感,一般仅用于判断达比加群酯是否存在。如果TT正常,提示未使用达比加群酯;有研究表明达比加群酯正常给药,TT测定为正常的8-12倍升高(按本实验室计算为104-252sec)。

5.APTT在服药前后有所延长,对低血药浓度不敏感,但对于临床判断抗凝过度有帮助。有研究表明服用达比加群酯12小时后(血药浓度谷值)的APTT只有不到10%超过1.5倍的正常值上限,如果谷值时检测高于正常上限2倍时,则提示出血风险增高。所以有专家认为APTT保持在1.5倍的正常值(60sec)内较为安全,APTT高于正常上限2倍(80sec)出血风险明显加大。

6.PT和INR不适用于监测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活性。PT受达比加群酯的影响较小,且不同方法检测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尽管INR与达比加群酯的血药浓度呈线性相关,但是敏感性较低,因此不适用于监测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活性。

7.以上实验可以提供达比加群酯抗凝活性的评估信息,但不建议以单一试验评估达比加群酯给药后的抗凝活性。另外,达比加群酯的血药浓度受肾功能、体重、年龄等影响,而且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肾脏功能等综合考虑患者的出血和血栓风险。

常规凝血与血栓弹力图在一个病例中的联合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