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一換江變清 理念一變「水生金」——貴陽整治烏江庫區息烽水域網箱養殖見聞

盛夏時節,站在烏江庫區息烽水域旁,放眼望去,江面波光粼粼,微風吹來,泛起朵朵浪花,發出有節奏的嘩嘩聲……

為遏止網箱養殖對烏江流域造成的水汙染,去年年底,烏江庫區息烽水域在全省率先完成網箱養殖拆除工作。網箱拆除的背後,除了市政府以人民為中心,對網箱養殖戶進行政策扶持外,更重要的是,烏江庫區息烽水域的村民尤其是養殖戶轉變觀念,把綠色發展理念落實為自覺行動。

思路一换江变清 理念一变“水生金”——贵阳整治乌江库区息烽水域网箱养殖见闻

拆除千餘畝網箱 烏江不再“汙”

就在一年前,烏江庫區息烽水域還遍佈網箱,江面漂浮著一層油性物質,被大家戲稱為“汙江”。

上世紀90年代,沿江村民依託烏江優良的水環境,發展起了網箱養殖。由於長期大規模網箱養殖,烏江庫區息烽水域的生態環境也隨之拉響“警報”,治汙形勢嚴峻。

“每年3、4月,江底就開始翻滾,這時候就會發現江水變黑了。”息烽縣流長鎮長湧村網箱養殖戶高玉山說,拆除之前,網箱就像蜘蛛網一樣,密密麻麻鋪在江面上,水質渾濁,見不到底,還沒走到江邊,就能聞到一股腥臭味。

據息烽縣農業局水產站站長熊偉介紹,烏江庫區息烽水域的網箱養殖面積共1628.64畝,涉及流長、養龍司、鹿窩、九莊、小寨壩等5個鄉鎮,全縣共有413戶養殖戶。

2016年底,息烽縣開始部署網箱拆除工作,圍繞整治工作實施背景、相關政策及補助獎勵方案等進行動員,並對養殖戶關心的問題進行回覆。次年底,烏江庫區息烽水域的養殖網箱全部拆除。

思路一换江变清 理念一变“水生金”——贵阳整治乌江库区息烽水域网箱养殖见闻

政府授之以“漁” 解決漁民後顧之憂

網箱拆除後,烏江庫區息烽水域逐漸恢復生機,但村民卻失去了養殖戶的身份,該何去何從?

“網箱拆除後,我在村裡流轉了30多畝土地種葡萄。”息烽縣流長鎮長湧村村民鄧華新幹了八年網箱養殖,對他來說,“洗腳上岸”種葡萄還是頭一回。

去年初,在鎮政府的幫助下,鄧華新跟鎮上的葡萄種植大戶取得聯繫,在那裡,他學到了不少經驗,心裡有了底。隨後,他在長湧村流轉34畝土地,種起了葡萄。

“今年我家的葡萄已經掛果兩萬多斤 ,預計有20多萬元收入。”鄧華新說,他今年準備再流轉20畝土地,擴大種植規模,力爭年收入突破100萬元。

“我們從資金、技術等方面對養殖戶進行扶持,幫助他們轉產轉業。”熊偉說,根據養殖戶轉產轉業方案,鄧華新的葡萄園獲得每畝2000元的補貼,主要用於購買種苗、架材、肥料和養護等方面。

“對於一些上了年紀或者腿腳不方便的養殖戶,政府還實行民生兜底,為他們申請低保、救助,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熊偉說。

思路一换江变清 理念一变“水生金”——贵阳整治乌江库区息烽水域网箱养殖见闻

優化產業結構 讓綠水青山“生金吐銀”

“梨再過兩個月就熟了,到時你們過來玩。”夕陽西下,梁建春送走農家樂當天的最後一批客人。

從2010年開始,乘著“紅色旅遊”的東風,從事網箱養殖近20年的梁建春對產業進行調整,減少網箱養殖,辦起了農家樂。“那時,許多遊客來農家樂玩,就是看中烏江優良的水環境,近些年水質不好,遊客也漸漸失去興趣不來了。”梁建春說。

網箱拆除一年後,烏江的水越來越清,前來遊玩的遊客越來越多,梁建春的農家樂也越來越火:“旺季每天來我這休閒遊玩的接近200人,我的錢包也越來越鼓了。”

下一步,息烽縣將根據養殖戶的需求,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圍繞息烽葡萄、吊瓜、刺梨三大特色主導產業以及柿子、楊梅、李子等都市特色精品水果,更好地服務養殖戶轉產轉業。

文字:易穎 龍震宇

審校:肖嬿

簽發:張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