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这名青岛高铁小伙,刚刚当选团中央候补委员

牛!这名青岛高铁小伙,刚刚当选团中央候补委员

85后小伙子获得无数荣誉

据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26日-29日在北京召开。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钳工高级技师李文龙作为会议正式代表出席大会。作为高铁青年的杰出代表,这是他连续第二次参加共青团的全国代表大会。6月29日,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70名委员、129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李文龙当选为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今年30岁的李文龙,是我国高速动车组装配制造领域的巧手工匠。凭借在动车组装配领域的出色业绩,李文龙摘取了属于自己的累累硕果。

牛!这名青岛高铁小伙,刚刚当选团中央候补委员

2012年,他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2013年,成为共青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成员;2014年获评青岛市首席技师;2015年获得青岛市劳动模范称号;2016年,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农村娃变身高铁技术能手

1988年,李文龙出生在鲁南沂南县的一个小村庄里。父亲给他取名文龙,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像龙一样腾高飞远。2003年,初中毕业的李文龙跟随父亲来到青岛。那个时候因为岁数小、没技能,他只能在工地上打零工。走出家门才知道,哪怕做个普通的手艺人,都得有一技之长。想靠自己的双手干出点名堂的李文龙,报考了技校,学习钳工。

牛!这名青岛高铁小伙,刚刚当选团中央候补委员

天道酬勤,有付出就有回报。2006年,李文龙参加了青岛市第九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学生组第一名。这一年年底,作为当时全校唯一一个获得技师头衔的毕业生,李文龙进入了中车四方股份公司。

刚进公司,李文龙被分配在动车组司机室内装岗位。司机室是动车组的关键部位,内部部件之间的尺寸关系复杂,各种复杂的长、大、异形零部件的装配,对装配技能要求极高,不仅精度非常高,而且劳动强度大,堪称最复杂的装配工序。

对于农村出身的李文龙来说,吃苦并不是问题,最大的挑战是,尽管在技校有学钳工的底子,但感觉学校里学的知识根本不够用。第一次拿到司机室结构总装图,李文龙只看懂个大概。为了掌握司机室装配技术,他买回了大量的专业书籍自学。“那时已经不是想不想学的问题了,而是必须学,否则就得被淘汰。”随着知识量的增加,李文龙对干好自己的工作也渐渐有了底气。

牛!这名青岛高铁小伙,刚刚当选团中央候补委员

李文龙是个有心人,他悟出了“如果能够了解全套工序生产流程,就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每个生产环节的质量和精度”的道理。在这个想法的驱使下,李文龙总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去别的工友岗位学习,一边做一边记。短短半年时间,他就把动车组整个装配工序的生产工艺流程装进了脑子里,成为装配线上的技能骨干。

2008年,李文龙在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钳工第一名。2012年8月,李文龙报名参加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为了得到真正的锻炼,李文龙给自己制定了“魔鬼训练计划”。

比赛时要做一个燕尾滑块机构,而且即要保证最小的配合间隙,又要滑动顺畅,对尺寸的要求更是精确到0.01毫米。为了达到工件要求的配合精度,李文龙前前后后换了七八种方法,每天在训练场练习十多个小时。

这次比赛,每个省只能派3个选手参赛,每名选手必定都有过人之处。虽然竞争激烈,但前期的刻苦训练,让李文龙在比赛中发挥稳定,他收获了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组第五名的好成绩。

“独门绝技”传授给其他工友

随着技能的不断提高,李文龙勇挑重担,将更多的目光放在解决技能难题和创新装配方法上。

有一次动车组试制,列车运行试验时,李文龙发现和车头相连的观光区总会有异响,这让李文龙上了心。他反复琢磨,寻找异响原因。隔音方式不彻底、结构前后衔接存在间隙……李文龙找出了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并提出了优化方案。这个改进不但解决了车辆运行中的异响问题,提高了旅客乘车舒适度,还填补了动车组生产中的内装工艺改进操作方法的空白。

近年来,在动车组装配生产线上,李文龙经手了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多种车型的装配制造,创新了多项工艺操作法,其中25项被认定为绝招、绝技,牵头和参与改善30多项工艺装备,破解多道动车组装配制造难题,为企业节约成本数百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李文龙看来,动车组采用动力分散的方法,生产岗位的各环节也需要分散动力。对于自己掌握的技能包括独门绝技,李文龙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工友,变成各个技能岗位上的“分散动力”。

李文龙说,在高铁制造岗位上,青年大有可为。这次回到工作岗位,要把团十八大精神带到身边的青年工友们,和大家一起努力,不负青春,勇担重任,不断为中国高铁“名片”增光添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