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和比利時打這場淘汰賽,日本隊準備了37年

7月2日,在俄羅斯的羅斯托夫競技場,「堅韌」二字的光芒照亮了每一片草坪。

比賽開始前45分鐘,身著藍色球衣的日本隊開始進場熱身,而提前到場的球迷,也在觀眾席上拉起了6幅巨大的漫畫橫幅,是高橋陽一的《足球小將》。

其中全場一直被拉起,直到正式比賽結束的,是大空翼捧杯的圖片,上面寫滿了激勵人心的言語。

為了和比利時打這場淘汰賽,日本隊準備了37年

他們那一場的對手是有「歐洲紅魔」之稱的比利時,FIFA世界排名第3,隊裡凱文、阿扎爾、盧卡庫幾乎都是身價過億的英超頂級俱樂部球員,全隊總身價高達7.58億歐元,星光熠熠。

而截至比賽開場時,日本在FIFA世界排名是61位,全隊身價7240萬歐元,還沒對手的一個零頭高。

無論是哪方的球迷,甚至是買球的彩民,都認為這場比賽沒什麼懸念,不光是紙面實力上的差距——

看看日本在上一場對陣波蘭時,在1: 0落後的情況下,因為得知同小組另一場比賽的賽況,在最後十分鐘選擇消極比賽,利用規則讓自己獲得小組出線的機會,已經讓人對它大失所望。

即使到了淘汰賽,無非也是被盧卡斯虐菜,送出手中通往下個賽場的門票。

比利時當然也是這麼想的,賽前媒體對兩支球隊分別進行採訪時,歐洲紅魔便輕描淡寫地說:“對這場比賽壓力不大,只是當做之後對陣巴西的熱身賽。”

所以比賽開始前,看到比利時漫不經心地出來走形式,只進行了10分鐘的熱身,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了和比利時打這場淘汰賽,日本隊準備了37年

這支日本隊,平均體重倒數第一(71.52kg),平均身高倒數第四(178.78cm),而比利時的平均身高和體重,卻都去到了正數的第六和第九,分別是185.35cm和79.57kg。

這是什麼概念?

日本前鋒乾貴士,169cm,59kg。

比利時前鋒盧卡庫,191cm,94kg。

兩人相遇只要發生肢體對抗,結果必然是乾貴士被撞飛,日本隊的制空權更是幾乎完全喪失,沒有爭搶頭球的資格。

不過在比利時看來,自己要把體力留在與巴西的對戰中,不能臨時出現傷病,況且對手是日本,完全可以只用腳下的技術獲得進球,不必打得那麼激烈去拼身體。

他們沒想到的是,在面對比自己強數倍的敵人時,日本隊不像傳統弱隊一般採用擺大巴,打防守反擊的戰術,而是高位進行逼搶,打傳控,不僅截下了盧卡庫的數次衝擊,甚至有點和比利時對攻的意思。

到了比賽48分鐘,原口元氣找到機會接住隊友遠傳,撕開比利時後防,一腳低射把球捅進了對方的球門。

為了和比利時打這場淘汰賽,日本隊準備了37年

比利時被日本率先捅進一球,讓全場都大跌眼鏡,但更詭異的事情還在4分鐘後。

那位身材矮小的前鋒乾貴士,面對前方四人防守時,踢出了一記充滿想象力的世界波,遠射死角破門,球網飄動時,乾貴士愣了一下,認真看了幾秒,才確信自己真的進球,確信此時對陣比利時的比分是2:0,才敢跑出場外慶祝。

觀眾席上更是一片沸騰,大空翼捧杯的橫幅在風中飄動著,也代高橋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刻。

為了和比利時打這場淘汰賽,日本隊準備了37年

屏幕前的高橋一定不會忘記,1978年,日本電視首次轉播了那年的世界盃賽事,不過那時候相撲和棒球才是日本的全國性運動,再加上日本足球隊弱到名不見經傳,別說世界盃,連預選賽都練練吃敗仗,所以這項運動幾乎也就無人問津。

而他卻是在那樣的大背景下決定創作《足球小將》的,1981年,終於在jump少年上顯露身影。

儘管現在看來,那部動漫有很多不科學之處,但它著實成了日本80年那一代人的精神啟蒙。甚至有傳聞說,阿根廷的阿奎羅也受其影響,曾向FIFA申請將自己的名字改成KUN(大空翼的西班牙語發音)。

就在《足球小將》結束連載的那一年,有了精神基礎,川淵三郎開始在日本籌備職業足球聯賽,1993年,日本職業聯賽(J聯賽)誕生,宣佈日本足球從此進入職業化。

那一年,日本足球碰上了“多哈悲劇”,在世界盃最後一場預選賽中,日本比分被伊拉克以2:2追平,日本再度無緣世界盃,也從來沒有看過大力神杯的模樣。

但那也是日本最後一次不進世界盃。

這之後,川淵三郎推出了一份日本足球百年規劃,在日本任何一位教練員都必須遵照統一的教學大綱,而大綱裡就有這麼一條規定:日本人受身材限制,所以必須從腳下入手,從啟蒙訓練時就必須強調傳球和控球。

三十年如一日,學習巴西的傳控打法,甚至14年日本NHK還專門給西班牙的哈維和伊涅斯塔拍了紀錄片,研究tiki-taka的戰術。

而1998年法國世界盃到現在,日本國家隊的實力日益見長,沒有再掉出過16強,今年甚至差點把世界第三幹翻,挺進八強。

如果說高橋陽一是日本足球之父,那川淵三郎則無愧於被稱為日本足球之母。

一個給予精神啟迪,一個踏實落地執行,少了誰,日本足球都不會是今天的樣子。

而足球小將也不單是大空翼,更是中田英壽,本田圭佑,香川真司,乾貴士,和綠茵上的每一個藍武士。

為了和比利時打這場淘汰賽,日本隊準備了37年

今天的日本足球,究竟是什麼樣子?

這一屆的首輪小組賽,日本對陣J羅坐陣的南美強隊哥倫比亞,開場4分鐘,因為對手犯規,紅牌罰下+點球得分,讓哥倫比亞輸得理所應當,讓日本贏得似乎全靠運氣。

而第二輪對陣塞內加爾的兩度扳平比分,最終2:2結束比賽,人們也覺得只是塞內加爾不夠強而已,不曾想為什麼日本難以被擊敗。

比如少有人看到的這一幕:

為了和比利時打這場淘汰賽,日本隊準備了37年

在塞內加爾開定位球的一瞬間,日本隊集體往球門反方向跑,給對手造越位。

這是世界盃首次出現的戰術,如果失敗了,相當於直接給對方空門單刀,幾乎是送分。敢在這種賽事上使用,不難想象,他們平時對一個小戰術點都要訓練成千上萬遍,才會有今天的自信。

第三輪對波蘭,當得知同組隔壁隊的賽況後,日本隊在最後十分鐘不敢丟球,於是放棄進攻,和對方打起了默契球,利用積分排行榜的規則讓自己從小組賽中出線,遭受了媒體和網友的責備。

人們罵日本隊保守,沒種,罵主帥西野朗陰險狡詐。

卻不知道那場比賽,西野朗把6位主力換下,選擇用替補陣容對戰世界排名第8的波蘭。

意圖很明顯,也很讓人吃驚——本屆世界盃,這支日本隊的眼裡只有八強的比利時,想讓主力隊員用最好的狀態迎戰,同時也根本不把同組的頭號種子波蘭隊視為難啃的骨頭。

為了和比利時打這場淘汰賽,日本隊準備了37年

在迎戰比利時的前一天,西野朗面對採訪時說:“我們會在90分鐘內解決戰鬥,不會拖到加時賽。”

人們都笑他像個瘋子,怕不是被打傻了,90分鐘被解決還差不多。

直到比賽時間定格在51分鐘,計分板上寫著2:0,日本觀眾席上大空翼捧杯的漫畫飛揚在半空中,球迷們享受著這夢幻般時刻的時候,比利時才意識到,自己快要墜入深淵了。

主教練換上了費萊尼與沙茲利兩位中場球員,加強了進攻與逼搶,戰術上也做出了調整,不得已用上了原本不屑於對日本所用的吊傳頭球拼身體的戰術。

在68與73分鐘,這兩位中場球員,用兩個頭球頂破了日本隊的大門。

身高177cm體重72kg的長谷部誠,被194cm,85kg的費萊尼力壓一頭,在絕對的身高體重面前,禁區裡的防守技巧顯得毫無意義。

但直到補時階段93分鐘,原本是2:2平的局面,在日本拿到一個角球之後,依舊選擇了大舉壓上,全面進攻的策略,最終被比利時抓住空擋防守反擊成功,絕殺出局。

為了和比利時打這場淘汰賽,日本隊準備了37年

很多人說,其實日本在領先兩分之後,完全可以學著其他球隊擺大巴,把球員都塞到自家禁區裡防守,不會因為進攻而露出破綻,比利時也未必啃得動。

但就像香川真司在賽前所說的那句:“我們是弱者,但會展現出最頑強的抵抗。”

的確,最後在90分鐘結束了戰鬥,儘管輸掉了比賽,讓球迷像是做了場美夢,但這場戰鬥卻讓人敬佩。

這種抵抗,贏得了每一個人的尊重。

更讓人震動的是,這種堅韌,不單隻存在於這一場比賽,更是在他們37年的足球史中,自始至終。

為了和比利時打這場淘汰賽,日本隊準備了37年

(賽後捶地痛哭的昌子源)

為了和比利時打這場淘汰賽,日本隊準備了37年

為了和比利時打這場淘汰賽,日本隊準備了37年

(日本雅虎網友留言)

在面對強敵時,亞洲足球圈有個詞叫做“站著死”,用來作為給予弱隊的高度評價。

但這些年來,這個詞幾乎被用爛了。

好像只要面對強敵,認真踢滿90分鐘,就可以叫站著死。

好像只要用命踢球,讓對手和自己血濺球場,輸了沒辦法,也可以叫站著死。

直到昨天晚上,日本足球隊才重新定義了這個詞。

那是熱血,堅韌,勇敢,和不卑不亢,在他們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這樣的球隊,不是一朝一夕,一個主教練就能夠換來的。

想起日本足協在2005年時,頒佈了“05宣言”,宣稱日本足球隊的目標是2030年前世界盃4強,2050年前奪冠。

從前以為是天方夜譚,今日卻突然覺得這指日可待。

挺好的,只是…

有點羨慕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