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光创投邓锋:技术不是AI医疗核心问题 能否商业化变现才是

北极光创投邓锋:技术不是AI医疗核心问题 能否商业化变现才是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北极光创投邓锋:技术不是AI医疗核心问题 能否商业化变现才是

题图: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 邓锋

北极光创投成立于2005年,长期聚焦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早期投资。

创始人邓锋清华毕业后,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读研,之后又进入沃顿商学院攻读MBA。2005年他回国创办北极光创投,专注TMT领域中to B投资,后期延伸到to C的方向。

目前,北极光创投共计管理5支美元基金和5支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总额超300亿元。除去已退出项目,到现在为止,所有活跃的投后企业约有200家左右。从2010年起北极光开始关注健康医疗、生命科学领域,虽然在所投企业中医疗方向只有40多家,但其投资步伐从2015年明显提速。

2015年起,北极光创投共投了7家医药相关企业,之后每年的投资数量都会增加。到今年上半年已经增长到了十几家,预计今年年底前会投20家医疗企业。

在由北极光创投举办的“E-Health发展与投资机会”大会上,邓锋阐述了他对医疗领域的投资逻辑。

我们把整个大健康分成分5部分:医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体外诊断和E-Health。

从整个大环境看,今年投医疗领域火热程度比去年高,特别是在药和E-Health领域。据鲸准统计,在过去的5年间,AI+医疗的融资数量一路猛涨,2013年时候仅有16例,而到2018年上半年就已经发生了79例。主要项目围绕虚拟助手、医疗机器人和医疗影像三大种类。

北极光最早在2014年布局了医药/生物技术领域,这部分在整个健康医疗投资中占比最大。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和技术,现在资本市场退出时间点比较早而且被投项目估值都很高,这就导致机构更关注早期项目;另外,医药界现在出现了很多世界级创新技术,研发新药的方法也在发生变化,比如CMO(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药品合同生产组织,CMO 企业主要接受制药公司的委托,为其提供生产工艺的开发和改进服务,以及临床试验药物和商业化销售药物所用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生产供应服务)。

北极光创投邓锋:技术不是AI医疗核心问题 能否商业化变现才是

医疗器械领域也有很多创新,基本是传统风投在投。不过,医疗器械比较零散,企业的天花板可能比较低,所以北极光在投器械时比较谨慎。

体外诊断有很大的市场,传统的也还有分级诊断的技术。比如跟基因组学相关、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这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还有新的蛋白组学等。

最近E-Health领域在国际上讨论非常火热,从纯的技术创新来说还是美国领先一些,对于中国来说则刚刚起步,但后者发展速度很快。北极光对E-Health的前景非常看好,也很重视。关注人工智能+医疗诊断服务是正确的方向,但这里有很多泡沫。真正能成功的企业可能未必在于人工智能技术有多先进,因为现在各企业的技术差异并不大,特别是医疗影像处理领域。跟E-Health相关的还有新型的传感器技术,健康人和病人的监护、数据的提取,在某种程度上这跟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这领域里更多是硬件的机会。软硬件一体化,综合的解决方案、诊疗也算是E-Health相关的。

所以,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我们更看中的是其产品能否迅速落地、是否能够平衡各个节点的利益方。

在人工智能+医疗诊断服务上,北极光投了如翼展、影领、Wision AI、Atman四个典型企业,在医疗大数据信息化范畴中,投了太美、芯联达。因为无论是在诊断、制药、药物管理流程中,采集后的数据分裂较为严重,容易形成数据孤岛,对这些也没有做好结构化、数据清洗以及规范数据等工作,所以需要有专门的企业去做信息化解决方案。

1

政策下的智能/大数据+大健康

政策方面,目前是利好AI医疗发展的,尤其是审批方面,在最近的一两年有很多的改进,那些获得CNDA认证的医疗AI企业将告别产品免费试用阶段,正式进入商业化,这极大地促进了整个行业发展。

2

AI+医疗 如何落地变现最关键

对于现在,技术如何落地变现是最关键问题。从AI+医疗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认为未来会有5个方向的变化。

1、从今年起,影响产品落地速度将不断加快,产品性能成熟度也会不断提高;

3、智能问诊的发展可能相对早期,但是对知识图谱的建设在未来将是很大的趋势,预问诊功能可以有效提升医生效率,长期看智能问诊有很大机会;

4、国家、产业和企业将共同推动健康大数据建设,未来AI在健康管理场景下应用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5、药物研发投资的风险仍然很高,AI药物研发企业短时间内不会变现,但是一旦研发成功,就有机会成为医疗AI领域里的独角兽。

北极光创投邓锋:技术不是AI医疗核心问题 能否商业化变现才是

在行业注册、准入、监管体系还在完善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高质量标注数据获得困难,这涉及到核心的资源,即高质量医生的时间和效率,很多情况下数据的标准比算法更难,因为需要好的数据好的标准。再比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结果评估缺乏统一标准,应用需要与学界达成共识,同一张影像图,标准及答案是什么?由谁来定义?盲标还是非盲标?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只靠人工智能去解决医疗影像问题很有限,且商业及变现模式仍然不是很清晰。

3

关注AI医疗初创团队5个方面

我认为,技术不是判断团队好坏的唯一标准,产品落地能力及变现能力、平台潜力以及团队综合行业背景都很重要,另外,创业团队的产品要符合医疗路径,要能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强的团队能够很敏锐的感到市场的变化、能够实时调整自己的步伐;

海外市场离商业变现会更近,因此我们也关注能“走出去”的公司,我们曾经投过一些团队,他们不仅在中国本土能够发展,也能走向海外。

说到底,无论技术输出还是产品输出,我们也是有机会成为全球范围内高利润的公司的。根据我最近几年的观察,影像辅助诊断的头部效应已经非常明显,投资人对这个领域的初创公司应该抱有谨慎态度,毕竟临床价值才是最终影响公司估值的因素,对待那些纯粹蹭人工智能热度的项目,在进行估值的时候需要更理性。最后,我们希望通过以上讨论,可以跟业界同行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的关系,以便今后可以一起推动行业发展。

北极光创投邓锋:技术不是AI医疗核心问题 能否商业化变现才是

往期精彩回顾

北极光创投邓锋:技术不是AI医疗核心问题 能否商业化变现才是北极光创投邓锋:技术不是AI医疗核心问题 能否商业化变现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