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宣布投降,那时日本国内还剩多少男人?

风云一点通


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但除冲绳之外的领土并未遭受盟军严重打击,所以日本的人口损失并不是很严重,主要为军人。

据官方统计,二战时日本人口最多的年份是1941年,为7400万人。到二战结束时,日本人口为7200万左右,只比1941年少了200万人。这个数字略少于整个二战期间日本的人口损失。

其中,军队损失大约为174万人,这个数字相对准确。不过统计死于空袭的平民数字较为棘手,战后日本政府对此采取回避态度,只给出一个大致数字——不到一百万人。所以两者相加,日本在二战一共损失了270万人左右,其中一多半为男性。

这个人口损失比,仅仅为1945年总人口的3.5%,并没有对日本的男女比例造成严重影响。日本投降时,男性人口大约为3500万左右,占总人口的48%。

但是,损失的男性均为青壮年,这对日本劳动力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而战死的军人也造成许多家庭破裂,许多日本青年女性成了单身妈妈,她们为了生计,不得不从事低贱的职业来维生。

而复原的军人也很难找到工作,许多人有幸活着回到家却发现他们一无所有,很多人不得不露宿街头,流浪乞讨。

不过,这都是他们自找的。


石头说历史


日本自己统计,在1945年,日本有7200万人口,其中15-64岁男女为4100万。
日本二战征兵数字是900多万,最后战后还有760多万。也就说日本男性的死亡率,算不上特别多。日本没有出现严重的男女失衡,到1950年,苏联把关东军俘虏都归还日本以后,日本男性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49%以上。
日本男性死亡相对少的主要原因是,日军有很多师团根本没有打过仗,有几十个师团和旅团从成立一直到战败就都在国内,哪里都没有去过。因为,日本没有足够的海运能力,没有足够的运输船部署他们。还有就是美国控制了制海权,就是装上运输船到了海上也是喂鱼。最后,就是留下他们准备打所谓的本土决战。
另外就是日本累计,还有至少300万以上士兵,都是航空兵基地兵和海军基地兵,这些人绝大部分也都是在国内,没有部署到海外。
最后,还有,美军是跳岛战术,其实很多日军的重兵区域,都被直接跳过去了。

历史救生圈


二战其实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个灾难,作为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世界上的很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整个二战,导致超过7000万人死于战争,而这些与纳粹脱离不了关系,尤其在东亚,日本更是在战争中犯下累累罪行!

世界伤亡惨重,男性大量死于战争

其中苏联死亡2660万,占总人口的13.8%,也就是说苏联二战期间每10个人中就有至少一个人死亡;最死亡的绝大部分是男性,所以苏联在战后出现了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

二战后苏联人口为1.53亿,男女性别比却为1:2.7,直到现在苏联解体之后,苏联的很多原加盟国,仍旧出现着男少女多的现象,俄罗斯的男女比例为1:1.147,就算是比较均衡了。

中国死亡1800万,中国因战争间接导致的累计伤亡数高达3500万,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百分之3.86,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虽然死亡人数高达千万之多,但是人口比例没有像苏联那般失调。

而对于发动战争的法西斯国家,伤亡同样也是巨大的。

纳粹德国1939年,总共有不到7000万人口,二战结束,死亡人数高达800万人,在总人口中占比12%左右,同样造成了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

但同样是纳粹国家,同样是发动战争,同样是7000万人口左右的日本,其实伤亡率远低于德国。

据战后数据显示,1939年全日本总人口为73,114,308人,二战结束后,在二战中军事人员的死亡数目达到了220万至230万,再加上其余非战斗人员的死亡,在300万左右,占人总人口的比例为4%。

日本死亡数不算多

所以日本的男女比例其实就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失衡,再加上日本政府利用比较极端的政策快速恢复人口,使得男女比例很快就平衡了。

由于参加战争的青壮年均为男性,而且死亡了超过250万成年男子,对日本面临一种劳动力有些缺乏,而且因为男性战死较多,所以出现了大量的寡妇。

虽然三百万的缺口并不是很大,但是为岛国的日本还是希望通过人口红利来促进日本的发展,急需扩充男性劳动力,恢复男女比例的平衡。

日本促进人口平衡的方法

因此为了改变局面,日本政府出台一个无耻的政策,便是要求日本国民改变女子的结婚年龄,从15岁降至13岁。

然后是日本政府鼓励采取大力生育,战争期间日本就制定过一个确立人口政策的纲要,要求一对夫妇至少要生5个孩子。

加上战后日本俘虏的回国,整个二战中,日本总兵力达到900万人,到了二战后,日本投降的兵力将近760万人,这760万人的回国极大的弥补了日本的劳动力不足,同时也降低了单身女性的比例。

此外,据说日本还从海外大力招募来自东南亚等地男性劳工,然后利用这些男性劳动力,降低日本的寡妇比例,据说还有建立的有服务美国大兵的慰安所,生了很多混血孩子。

这样种种情况下,男性劳动力大力增加的情况下,5年之后,日本就出现了婴儿潮,人口快速增加,很快恢复到战前水平。

1950年的时候,日本男性已占到总人口的49.03%,只比女性少了150万,而如今的日本,人口达到1.268 亿 (2017 年),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历史好奇怪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二战前的1939年日本人口是7300万,在二战中全部死亡人数达到300万左右,占人总人口的比例为4%左右。

所以日本的男女比例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失衡,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利用比较极端的政策快速恢复人口,使得男女比例很快就得到了平衡。

由于参战的绝大多数为男性,所以死亡了超过250万成年男子,所以出现了大量的寡妇。

为了促进日本的发展,急需扩充男性劳动力,恢复男女比例的平衡。日本政府出台一个政策,要求国民女子的结婚年龄,从15岁降至13岁。鼓励生育,战争期间日本就制定过一个确立人口政策的纲要,要求一对夫妇至少要生5个孩子。

5年之后,日本就出现了婴儿潮,人口快速增加,很快恢复到战前水平。

1950年,日本男性占到总人口的49.03%,恢复平衡,只比女性少了150万,现在的日本人口达到1.27 亿 (2017 年),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老龄化严重。


驿动星期六


1945年的正式统计没有,但1947年,日本做过一次全面的人口普查,结果如下图

当时日本总人口7810万,其中男性3812.9万,女性3997.2万,其中人口年龄分布如下

如果以上两张图看的让人眼花的话,我再丢一张比较直观的图

上图是针对1947年日本人口普查的具象化表格,可以看到这一年0岁婴儿的占比非常大。

而在男女对照上,20岁-40岁这一栏中,女性人口比男性人口多很多(阴影部分为相较异性多出的人口),这个很合理,因为那批人全进了靖国神厕。

在是60岁以上人口中,女性比例同样高于男性,这个也好理解,因为女性寿命往往比男性长。


疯狗的轻武


二战时苏联伤亡惨重,战前人口约1.8亿,战后人口为1.52亿,其中绝大部分是男性,所以当时苏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而另一主战国日本人口又有什么变化呢?我们看看相关数据。


1937年,日本的总人口是7063万人,其中役龄男性是1693万,可供征兵的人数占役龄男子的56.2%,达到1000万人,当时日军国内加派遣军总兵力是108.4万。

1942年日本人口是7190万。役龄男性数目是1 779万,可供征兵的人数为1 000万人左右,由于各大现场战事吃紧,当年日军各军区总兵力达到了719.3万。

日本二战死亡人口近300万,其中士兵死亡约190万,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亡人数约44万(还有其他伤亡是朝鲜人、台湾人);在东南亚被英军、中国入缅远征军、游击队杀死约20万。


在苏日战场死亡10万余人;在太平洋与美军战斗中死亡约120万;志愿人员、童子军死于战争近40万;平民被美军原子弹、炸弹炸死人数约在55万人以上。这其中又人口比例有影响的应该是日军死亡的男性士兵190万人。

1945年,日本投降后,其国内的总人口是7199万。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日本从发动侵略战争到投降,其总人口还上涨了130万。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日军战场都在国外,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国内的造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推算出,二战后日本男人人口大概在3500多万。其次,日本二战那190万死鬼只占日本投降后总人口的2.64%,所以对日本男女比例平衡影响不太大。


另外,日本战败后,1945年8月28日,首批美国海军陆战队15万美军占领了日本全境,开始以盟国占领军的名义占领日本。

接着从8月30日到9月6日,麦克阿瑟所率领的美军共46万人又陆续进驻日本,控制了各大都市和战略要点。

由于美军的进驻,日本政府组织了大量的女性慰问团,还有日后的美国大兵各类情人、临时老婆等等,这样算起来,美军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日本男女比例稍许失衡的问题。



花木童说史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二战战局已定,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宣布了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日本战败。在战前,1937年日本人口为7063万人(包含朝鲜和台湾),1940年日本人口为7307万人,至1945年日本战败,人口减少为7199万人。

二战是一场巨大的人类灾难

二战是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总共20亿人口卷入了这场大战当中,死亡7000万人,1.3亿人受伤。5万亿美元的财富毁于一旦。

其中军民伤亡最大的国家有:

国家 军民伤亡数量 死亡人数

苏联 3500万人 2660万人

中国 3000万人 1800万人

日本 380万人 270万人(含朝鲜)

德国 1200万人 800万人

中国为二战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在二战中,中国战场主要牵制了日本的陆军主力,使得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可以得心应手。日本在中国战场始终保持了150万人左右的兵力,再加上在中国整个抗战期间,共有将近79万日军死在了中国,在加上缅甸战场被中国消灭的16万日军,中国一般情况下(日本方面统计中国战场死亡44万人,但是近年来在日本靖国神社供奉的牌位就超过了70万人,所以我认为44万人的死亡数据不足为信)中国方面消灭日军在95万人左右,再加上受伤近100万人,所以中国方面牵制了大约有350万以上的日军兵力。

而日本动员人数的顶峰在970万人,所以有一半左右的日军是牵制在了中国战场。

如果没有中国,那么日本就可以动用陆军主力进攻苏联西伯利亚,那么苏德战争在1941年就会基本结束;如果没有中国,那么日军就可以如蝗虫般的进入到东南亚和太平洋,英美就会打的非常地艰苦。所以,中国是二战期间亚洲战场的中流砥柱,没有中国,二战盟军的前途将会非常迷茫。

日本也同样损失巨大

日本自1931年入侵中国以来,就陷入了不断对外扩张的道路,而且越走越深,无法自拔。实际上日本表面上是天皇在推动战争,但实际上有时候是天皇想多获得一些利益,也有军部在扩大战争,而军部又有其下层军官“下克上”地不断地推动战争的进程。也就是说,在战争期间,日本已经没有一个能说的上话的人了,无论是当时的天皇还是首相,还是任何一个政府政要,与其达成协议不会有任何效力。

在这种全民狂热的状态了,战争就不可避免地不断扩大,以至于挑起了世界大战。

战争期间,日本军队伤亡巨大。在中国战场,战争从1931年一直打到了1945年,战争始终没有结束,到1940年左右进入了拉锯战,不断地战争持续的伤亡以及没有结果的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中途岛战役出现了转折点,从此之后日军在一个又一个的守岛战役中不断地丧失精锐部队,其最为精锐的1-18师团大部分都损失在了太平洋战场上,使得整个东亚战场釜底抽薪,能战的部队越来越少,从而导致1945年苏联进攻东北的时候关东军基本没有抵抗能力。

同时日本本土也遭受了盟军的不断轰炸,尤其是在1945年连续的两颗原子弹,更是造成了巨大的平民伤亡。日本国内打到最后已经经济凋敝,人民食不果腹,一片末日萧条。

最终日本在四面楚歌,战争毫无希望的情况下宣布投降,放弃了自甲午战争以来得到了一切利益,彻底为美国所占领,至今也不能称为一个完全正常的国家。

日本在战争期间损失了大量的男性,因军队死亡较多,大约有230万人,所以通常来说男性比女性少了200万人左右。但是在战后日本一直鼓励生育,很多留在日本的各国劳工(有中国人)也被接纳为日本国民,结果在战后5年日本迎来了婴儿潮,到1950年时期,男女比已经为49:51,女性仅比男性多了150万人,到了目前来说男女比例已经基本均衡。

所以,战争带来的创伤不仅仅是战争的受害国,发动国也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愿世界今后不再有战争。


老威观史


我们先来说说日本战前的人口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61个国家17亿人口参战,这是涉及之广泛,时间之久,在这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和苏联两个国家的死亡数是最多的,其中日本在二战中的死亡数为300万左右,这个数字在其他国家中算比较小了。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就加紧备战,这个时期的日本加强了征兵,到了1936年日本人口突破了7000万大关,这个时候的日本男性有3600万,能上动员的男性的应该有60%所以就是1900万,并且这个时期的日本人口还是在增长的。

到了战争结束日本的人口比战前多了一百多万,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日本是岛国,许多战场都不在本土,虽然到了战争后期本土不断的被轰炸,而且还被两颗原子弹炸过,所以日本在本土居民死亡人数也只是在60多万(除军队外)战后日本在中国战场伤亡在200多万,其中死亡人数应该在90多万,其实在太平洋战场伤亡为90多万,死亡人数应该在30多万,还有在东南亚战场伤亡人数也就40多万,伤亡的人数为10万左右,这些总的加起来差不多死亡人数190多万(军队人数),这个数字对有着7000多万人口的日本来说并不算太大,虽然这些都是男性,但是这也并没有导致日本战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1945年日本总人口为7200万比1941年的7400万少了两百万,战后的日本男人占总人口的49.03%,,这个比例还不算是很严重。苏联战后男女比例达到了1:2.7这个是非常严重的。

在二战后美国做为战胜国需要向日本进行驻军,象征性的占领日本,在驻日的美军,日本组织大量的女性慰问团,其实美军的入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本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

二战后日本为了快速恢复人口,实行了许多违背社会道德的政策,例如在结婚的年龄上,在1950年时日本把女性适合结婚的年龄调到了15岁,这是很违背伦理道德的,虽然这个政策一直被国际所反对,但是日本为了恢复人口,并没有理会国际的呼声,到了1968年日本人口突破一亿,在短短23年内人口增加了2700万这是很快的一个增速了,平均没年增加100多万人。

到了70年代由于日本经济得到了腾飞,人们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改变,早婚现象也比较少。从1968年到现今有50年人口才增长了2600万,这个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增长,这样的增长速度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之下人们生活压力造成的。

在二战结束初期,虽然日本的男人有一定的减少,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日本战后造人进度。


无笔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日本人口有7200万左右,其中可服役年龄的男人数目是1779万,可供征兵的人数亦为1 000万人左右。

再对比一下1937年日本的人口总数约为7000万左右,包括(四大岛、琉球、南库页岛)不含日本殖民地和侨民,这里就可以看出二战对日本人口的损失并不是很大,1937年的日本人口数据和1945年的差别也就几百万人。

好多人就会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在中国从1931年七七事变开始到1945年抗战结束,日本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好像人口的损失并不是很大呢?而且在二战后期还让苏俄和美国胖揍过。我觉得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日本战争初期主要战场都在中国,就是我们说的抗日战争,当时的日本和中国军队无论武器还是士兵素质相差太大,所以会造成中日战损比5:1甚至10:1的情况。战争往往让中国军队遭到重创而日本军队损失很小。到了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虽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遭到了很大的伤亡,但战争到1945年就结束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这期间日本自己出的数据这期间东南亚(包括滇西)、中南太平洋各地域、海域日军死亡人数128.04万人,而中国东北加上内地(含香港,不包括滇西)日军死亡人数50.24万人。另外日本本土死亡10.39万人,小笠原群岛死亡1.52万人,冲绳群岛死亡8.94万人,殖民地(台湾、朝鲜、库页岛、千岛群岛)死亡7.7万人,西伯利亚死亡5.27万人,所以根据日本方面的统计他们在二战死亡人数总计212.1万人。

第二,日本军队中有大量的朝鲜籍和台湾籍的士兵。二战时期,日本在它的殖民地朝鲜和台湾也实行了征兵以弥补兵员的减少。被征召的朝鲜籍的士兵人数就有四、五十万人,台湾籍士兵也有二十余万人。

虽然到二战结束时,日本人口数并没有太大变化,成年男丁数量也有2000万左右,但假如美国不扔下那两颗原子弹,我想日本也没有那么快选择投降,后期虽然军队规模保持到了700多万,但优秀士兵早已经损失的差不多了,后期日本兵源素质极差,再加上和美国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所以要是没那么快投降的话,日本真的要损失很多人,基本可以实现“玉碎”。可以说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拯救了日本---“天佑日本”。


山中茅店


根据日本厚生省援护局的调查数据表明,二战期间日本在各战场的陆海军人死亡人数,合计两百一十二万一千人(2,121,000)。

其中在满洲地区:陆军损失两万六千人,海军损失五百人,合计损失两万六千五百人。

中国大陆地区:陆军损失三十八万五千两百人,海军损失一万九千四百人, 合计损失四十万零四千六百人。

缅甸、印度地区陆军损失十六万零四百人,海军损失一千五百人,合计损失十六万一千九百人。

台湾省地区陆军损失两万七千二百人,海军损失一万零两百人,合计损失三万七千四百人。

其他战场合计损失一百四十九万人。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又有七万三千名日军因各种原因死亡,所以二战中日军死亡总人数约2,121,000人。



1937年日本人口为7063万人。

1945年日本人口为7199万人。

请大家注意,日本的人口并没有因为二战而减少,这是个很奇特的现象。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战火没有烧到日本本土,所以除了阵亡的两百来万人以外,日本的平民死亡率并不高。这也是日本人口没有下降的根本原因。

1937年日本役龄男子1 693万,日军的总兵力是108.4万。另外可供征兵的人数占役龄 男子的56.2%,总数在1 000万。



1945年日本战败前,日军总兵力719.3万,另外役龄男子数目是1 779万,可供征兵的人数亦为1 000万人左右。

相比之下,二战中苏联死亡人数为2650万,中国伤亡人口3500万,可以说,日本的人口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太大影响。

有很多朋友说战后日本为了提高人口,将女性结婚年龄降低,由15岁改为13岁,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我也谈到过这个问题。由于战败后的日本失去了海外大片领土,国内经济面临崩溃,失业人口暴增,对于日本政府来说,这一段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压力极大。



(日女崇尚美军)

日本政府从没有为人口太少而犯愁,反而国内人口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是太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是提高结婚年龄,降低新生儿数量。


1947年12月22日,日本政府发布了修订后的民法,其中第731条将男子结婚年龄从17岁提高为18岁,女子从15岁提高为16岁。

日本国内的左派和女权主义者,还四处宣传女性不是生育工具,宣传人口太多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宣传重视人口素质,提倡优生学。

同时,日本政府1948年7月13日宣布允许堕胎。

虽然日本当时的人口压力很大,但许多年青人失业在家,制造人口的热情高涨,所以战后日本迎来了一个生育高峰。

日本现在是个老龄化社会,很多老人都是那个阶段出生的。

按照日本1950年统计的数字来看,日本当时的男女比例为49:51,也就是说,战后日本男人(含老人儿童在内)约为3500万人。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