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攻蔡,进而压楚,针尖对麦芒,服还是不服

齐国攻蔡进而压楚,展示霸主权威,不过反常的毫无索取便撤兵了,这要从楚国这里说起。

楚国的远祖曾经在中原地区生活,当殷商崛起,楚国的族群便逐渐南迁,向边缘撤退。当周灭商崛起之后,楚国便向强大的周臣服了,一个弱小足族群要想生存必须要找到一个强有力的靠山,按照现在来说就是抱大腿。周就给楚封了一个较低的爵位和边缘地区的一块地。

齐国攻蔡,进而压楚,针尖对麦芒,服还是不服

楚国的南方广大的地区在当时都是未开发的土地,当各国都努力向中原地区发展的时候,楚国选择了向南发展,到了西周后期,楚国已经有了很广大的土地,实力已经很强了,于是在楚武王时期楚国便称王了,“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这表示不在是你西周的臣子,我不服你,我也要当天子,这时才公元前704年,西周还没有灭亡,此时的周还是能号令诸侯的天子。

当西周灭亡之后,楚国就趁着机会将西周分封在南方的一些个诸侯一一吞并,兼并土地,让后在春秋时期诸侯混战的当时矛头直至北方,楚国的前期的发展很能趁着局势的变化逐渐强大起来。

当楚国强大起来之后,北方有一个如日中天的齐国,楚国人不服气想要挑战一下,于是就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是齐国的小弟。第一次打郑国顶住了,第二次打郑国勉强的顶住了。齐国想要出兵那需要理由,正好这时齐国内部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上回讲的蔡姬二嫁,给齐桓公戴绿帽子的故事。

于是齐桓公和管仲一拍即合,马上组建诸侯八国联军,打蔡国。蔡国呢,正是楚国的小弟,强国之间的角逐,不是直接攻击你,先打你的小弟,掂量掂量你。针尖对麦芒,你打我的,我打你的。

齐国攻蔡,进而压楚,针尖对麦芒,服还是不服

齐国攻蔡,蔡国一触即溃,一下子就败的不成样子,然后齐国乘胜进入楚国境内,攻城掠地,耀武扬威。

楚国就派出使臣出使诸侯军队,当然了先是一套外交辞令,然后说:“咱们两国风马牛不相及,你来我们这干嘛?”轻描淡写,开玩笑的问,也就是让对方没法回答。

可管仲回答巧妙至极,不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先讲历史,于是将姜太公被赐予可以征讨诸侯的权利的故事讲了一遍,为什么能征讨,当诸侯出现错误的时候就可以征讨,管仲的话外之意就是你们犯错了,我们是名正言顺。

然后便又说,你们不给天子进贡,导致天子祭祀用的物品不够了。这也就是说,你楚国不尊王,不尊大统,我能能打你。

齐国攻蔡,进而压楚,针尖对麦芒,服还是不服

又说,昭王南征不返,这个昭王是西周第四代周王,当年周昭王南征完毕返回陕西之时,死在了汉江里,就怀疑是不是你楚国将周天子害死了,这就给楚国扣了一个天大的帽子,而且事情过去了几百年,死无对证,管仲要一个说法。管仲说的话,就像刀子一样犀利,全是锋芒。

而楚国的使者又要如何应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