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李自成搗亂,明朝是否能夠戰勝滿清?

自卑毀人一生

其實滅亡明朝的主力是清朝,李自成只不過是個摘桃子的。

其實有時候好好看書就能明白,李自成造反的時候,明軍的屍骨都在遼東涼透了。反倒是明朝為了籌措軍費,加派三餉刮地皮,逼的老百姓為了求活路揭竿而起,這才給李自成提供了一個發跡的機會。

比如薩爾滸大戰,後金消滅了將近五萬的明軍。
遼瀋之戰,使得遼東易手。



廣寧之戰,根據一個和尚撿拾屍骨的記錄,明軍死亡人數至少是三萬。
松錦大戰,清軍共斬首明軍五萬多人,往寧遠方向逃跑的吳三桂、王樸等人僅以身免;大量的明軍墜海淹死,只有兩百多人從海上逃走。

清軍第五次破關。


這無疑是對明軍實力極大的削弱。

尤其是松錦大戰,標誌著明軍最後的精銳部隊被消滅,而這隻部隊曾經大敗李自成,差點使得李自成餓死在深山老林裡。結果這隻部隊還沒等剿滅李自成,就被崇禎送到關外讓清軍收人頭,最後反倒是讓李自成撿了個便宜。

更何況,李自成的存在並不能對清朝入關有所助力,而往往扮演的是豬隊友這種角色。反倒是清朝逐步消滅了明朝的精銳部隊,損耗了明朝的國力,才使得李自成摘了個大桃子。而且,從清朝入關後針對李自成的一片石大戰、潼關之戰可以看出,李自成根本沒有同清軍對抗的資本。

不過,李自成摘了個桃子反倒成為清朝入關的一個絕佳的藉口,清軍的旗號就是“義兵來,為爾等君父復仇”,並收斂了崇禎的屍體,達成了同知識分子、地主階級的合作,最終一統天下。畢竟對於知識分子和地主階級來說,清朝才是可以合作的對象,才能代表他們的利益。清初劉文秀(原張獻忠部下)圍攻保寧,在吳三桂、李國英等人打算棄城的時候,一位負責監督鄉試的漢官卻力主守城,還說“不死於賊,即死於法”。可見他對農民軍有多麼切齒的痛恨,寧肯死於賊也要堅守城池。

所以,基本上就是這麼回事。努爾哈齊和明朝撕破臉給了李自成、張獻忠等人一次又一次東山再起的機會,而且在對於明朝的戰爭中,清朝輸出的傷害最多。所以,即便是沒有李自成、張獻忠的存在,清朝也會入主中原,只不過可能會晚上幾年。


北洋海軍陸戰隊

假如沒有李自成搗亂,明朝是否能夠戰勝滿清? 我們只是從軍事上來說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細數就會發現,明軍基本上所有的精銳部隊,全都是在遼東覆滅的。所有的精銳部隊一旦調到遼東,就沒有一個能再回來。

而這些部隊隨便一個部隊南下都能打的李自成到處跑了。比如祖寬帶著三千關寧軍鎮壓農民軍,盧象升說:“援剿之兵,惟祖大樂、祖寬所統遼丁為最勁,殺賊亦最多。”在崇禎八年,祖寬在河南大敗張獻忠。

隨後張獻忠,高迎祥組成聯軍大戰三千關寧軍,結果也是在龍門、白沙、確山接連被打的大敗,而盧象升更是由於非常勇猛,而被農民軍稱為盧閻王。

只是每次明軍快要完全打敗張獻忠、李自成的時候,關外就出事情,然後就被調到關外,結果去關外的明軍主力一個都沒有再回來,全部都全軍覆沒了。李自成在關內,實際上沒有殲滅任何一支明軍精銳集團,最後的硬仗對孫傳庭,但是那時孫傳庭主力都被洪承疇帶到遼東去了,他的部下已經全部都是新兵。

明軍陣亡被俘和投降等原因,損失在清軍的大將從祖大壽、趙率教、滿桂、盧象升、祖寬、洪承疇、杜松、劉廷、張存仁、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孔有德、耿精忠、祖大樂……等。

損失在清軍的明軍從火器軍、戚家軍餘部到關寧鐵騎、車營、第一支西式訓練炮兵部隊等等全是精銳部隊。這些名將和部隊隨便有三四萬人南下都能快速剿滅李自成,因此,沒有李自成明軍也打不過滿清,真正的原因還是明軍自己出了問題。


深度軍事

想我闖王辛辛苦苦鬧革命一十五載,最後竟被人說得一個“搗亂”,可悲,可嘆啊!

人狠話也多,史論縱橫跟你扯!

李自成的起義是在崇禎二年,農民起義在崇禎初年根本就是一堆破爛,明朝官軍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出各種姿勢各種花樣!因為後金第一次迂道入關,京師震動,這時候李自成參加了農民起義。但是不久就被打敗,無奈之下投靠了闖王高迎祥。

崇禎六年的時候,曹文詔率千餘關寧軍打的這些農民軍更是體無完膚,農民軍全被曹文詔和左良玉等明軍包圍。

崇禎七年的,後金第二次入塞,曹文詔被調去和後金作戰,這時候農民軍才得以突圍。後金撤退後又開始對農民軍進行圍剿,曾經一度給將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包圍,最後使用了詐降的招數才得以逃跑。

崇禎九年的時候,盧象升擊敗高迎祥,並且將其包圍起來,結果清軍第三次入關,盧象升被調去抗清,高迎祥又突圍,結果為孫傳庭截殺。

在崇禎十年的時候,楊嗣昌會兵十萬,一舉幹敗張獻忠和李自成,張獻忠投降,李自成就剩十七人躲入商洛山中。

到崇禎十一年的時候,清兵第四次入關作戰,盧象升戰死,孫傳庭和洪承疇都被派去勤王了,李自成等才得以喘息,不然早就被孫傳庭殺了餵狗了。

從此以後,李自成才逐漸做大!

所以,題中的那句話應該這麼說,沒有滿清搗亂,李自成能夠推翻明朝嗎?

有人總說是滿清撿了李自成的漏,其實李自成撿了滿清多少漏,幾乎每一次李自成深入險境,被明軍重重包圍,那邊就會傳來,清軍打到北京啦!


早在李自成起義等大規模農民起義之前,明軍就在遼東戰場和後金進行了戰略決戰,就是薩爾許之戰,結果是慘痛的,明朝派遣十一萬精銳對努爾哈赤六萬人,結果被幹死五萬多人。

從這一場戰役開始,明朝在野戰方面已經無法和後金開戰,只能據險以守!孫承宗和袁崇煥更是打造寧錦防線來抵擋後金的入侵。

到1640年-1642年關係明清國運的松錦大戰,明朝也是九邊精銳盡出,調集十三萬大軍和清軍進行決戰,結果也是未敵清軍。

可以說,清朝和明軍打的都是精銳,都是硬仗,明軍的重點防範對象也是清軍,李自成搗亂只能說並不太影響明軍和清軍進行的決戰。


史論縱橫

首先說明一下,明朝不是亡於李自成,也不是亡於滿清,也不是亡於萬曆,而是亡於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建立大明,分封其子為王,並世襲罔替的時候就決定了大明的國運。而明成祖朱棣,更是為大明王朝的滅亡放下了一個“暗子”。取消了諸王的“領兵權”,冊封努爾哈赤的先祖(因為少數民族的人名比較長,所以記不清)為建州衛指揮使,並世襲罔替。

大概是朱元璋年輕的時候窮怕了,所以害怕自己的子孫吃苦,所以,不管是親王、還是郡王都給予了超國民待遇——分封,加祿。具體情況可以關注我的其他文章。而朱棣靠“靖難”起家,害怕其他親王效仿並取而代之,就削去了他們的領兵權,甚至不許串聯,不許他們“通官,通民”,派人監視。這些王爺們閒來無事就生孩子玩。到了崇禎上位的時候朱姓王爺已經接近百萬,而這些王爺都是“治國無術,擾民有方”,聯合不法奸商,地方官吏侵吞百姓良田,災荒年也不放過,不僅沒有雪中送炭,而且還變本加厲,雪上加霜。



可以這麼說,沒有李自成,農民軍照樣起義,照樣造反。繁體的飯,食加反,老百姓沒有飯吃,為了活命,只能鋌而走險去造反。倉粟足而知廉恥,沒有捱過餓的根本不知道捱餓之後的痛苦,特別是看著糧滿倉的皇親國戚,達官顯貴。誰能保證自己的眼睛不發綠?所謂餓死是小,失節是大,只是讀書人自命清高的鬼話而已。


還有人說李自成是亂臣賊子,我感覺這非常的可笑。請問你姓朱嗎?李自成是你的臣,還是你的子?李自成吃你家的飯了?就算你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李自成吃你家的飯了嗎?你說的無非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一套,但是宋朝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了: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達官顯貴,吃的用的,都是民脂民膏,都是從老百姓拿來的。
接受現代教育的你,怎麼越來越活回去了呢?再說了,曾經是驛臣李自成已經被“裁員”了,已經不拿朝廷俸祿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一套已經不適合他了。還有,李自成是一個起義或者造反嗎?是他直接找崇禎皇帝單挑嗎?就算沒有李自成,就沒有其他人起義或者造反了嗎?如果真談亂臣賊子,明成祖朱棣才是吧?他是朱元璋的子,朱允炆的臣,卻違背朱元璋的旨意起兵造反。朱棣得國不正,朱由檢的皇位也正不到哪去。



李自成推翻大明王朝不是罪,因為當時推翻大明王朝已經是民心所向,李自成只是成為了其中的一個頭目,也卻好是他領導的農民軍,打進了紫禁城、大明皇宮。李自成也不是沒有跟崇禎皇帝聯繫過,跟他一起抵抗滿清,但是被崇禎皇帝拒絕了,總體來說,李自成非戰之罪,他不是沒有跟滿清打過,只是打不過而已。有一句話是誰說的?不以成敗論英雄。

可以這麼說亡明的不僅僅是李自成的農民軍,還有世襲罔替的建州衛指揮使努爾哈赤。還有朱元璋,朱棣父子,還有眾多超國民待遇的王爺們。


太極雲飛揚

崇禎皇帝確實沒有力挽狂瀾之實力,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反反覆覆,推卸責任造成大明帝國葬送,如當年對袁督師不是使用千刀萬剮主刑,可能尚有遼東將士為其賣命,當年袁督師曾稱五年平遼,雖未實現,也令後金君臣日夜側眠,可見後金對其有多痛恨…


15853530801

明朝的敗亡源於吏治的腐敗和朝廷的不作為。崇禎是一個好皇帝,卻不是一個能力挽狂瀾的能君,這一點從其性格的猜測多疑和剛愎自用就可見一斑,崇禎一朝走馬觀花就換了50個大學士,可見崇禎朝堂的危局。帝王和朝臣不能君臣一體,結果可想而知。

明朝的滅亡也是因為兩線作戰而導致兵力匱乏以及糧餉無法接濟所導致的。外部有滿清政權時時扣邊,遼東邊境不安,內部有闖王李自成和大西王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且是燎原之勢,起義軍無法被撲滅其根源,導致了明廷疲於奔命,顧左而難顧右的局面。

滿清八旗雖然戰力不凡,可是在面對堅城險隘之時卻也一時束手無策,寧錦防線已經是讓滿清好好的喝了一壺,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山海關更是隻能令滿清望洋興嘆,如果不是李自成兵圍北京,崇禎自縊,導致了明朝的滅亡,以當時山海關吳三桂的數萬關寧鐵騎的戰力,滿清想要入主中原只能說是痴人做夢了。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滿清無法攻克山海關,甚至於寧錦防線都多次吃癟,而他們的進軍路線也只不過是從喜峰口而入,雖然能逞威一時,卻也是腹背受敵,需要時時防範,未敢用盡全力,因此滿清也只能是侷限於燒殺搶掠一番罷了。

而李自成令得這種局面被打破,吳三桂的投誠是華夏潰敗的開始,也是他李自成撤離中樞,大順政權覆滅序幕的拉開。其實只要明朝不亡,內部得以平定,小冰河期能被挺過去,時間的流逝下,明王朝以一國之力而戰滿清遼東一隅之地,要覆滅滿清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所以不少人罵李自成是民族的罪人,只配稱之為流寇而不配稱之為起義領袖。


歷史風雲天下

沒不請自來回答勿怪!

能否戰勝滿清關鍵並不在於農民起義,也不在於明軍的戰鬥力如何。最關鍵的根本就是朝廷內部的紛爭和崇禎皇帝的戰略眼光。熊廷弼,孫傳庭,孫承宗,袁崇煥。還有後來的一些將領陣亡或被俘。很多都是崇禎的多疑和瞎指揮所害,還有就是宦官的惑亂和黨爭的禍亂。熊廷弼,孫承宗的被迫害,袁崇煥得得死,盧象升得死,前兩個因起宦官,後兩個死於黨爭。好好的一個局面被朝廷搞得烏煙瘴氣,何以不敗。

反過來再說農民起義對滿清作戰勝敗有何關聯,基本上這就是朝廷在安撫民心上最大的戰略失敗。明朝末年,全球進入一個短暫的小冰河時期,天氣比往年冷了很多,莊稼歉收,農民無法生活,朝廷不僅不安撫賑災還要加稅。老百姓吃的沒得吃還要給朝廷交錢,有的甚至賣兒賣女得錢交稅。那把孩子賣到哪裡去了呢?賣給大戶人家當婢女,賣給青樓當妓女。可有錢有權人怎麼生活呢,一頓宴席五百羊,夜夜青樓做新郎。老百姓對於這樣的社會滿腔的憤怒也只有造反才能發洩出來。還有朝廷頒佈了一條致使李自成沒了飯碗的法令就是裁撤驛站。明裡說是為了減少朝廷開支,其實就是黨爭的結果。加上崇禎沒有看清社會形勢,他還以為這樣做真能剩下錢來支援前線作戰,其實這就是朝內派系誰壓的住誰所出的主意。他們是不在乎下面驛卒的情緒的。錢沒省下來,全被朝內官員瓜分,崇禎問大臣所省官銀有多少,下面大臣胡亂報個數目就過去了,他也沒去細查。可他能看到的是各地的造反摺子一個一個的報到了他那裡。最後崇禎吊死煤山所說的話詮釋了他對黨爭所造成的損失深刻的領悟。

黨爭最大的危害在遼東對滿清的作戰上更是顯現的。薩爾滸戰役,三路大軍不是協同作戰,更沒有齊心協力一舉打敗滿清的心,而是各懷鬼胎,各有所思。因為推薦三路大軍主帥的人不是為了是否能夠打敗滿清而去舉薦的,而是為了顯示自己派系的能力有多大。所以才會被皇太極大膽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皇太極太清楚明朝朝廷裡都是些什麼樣的人。盧象升的天雄軍5000對30000,後面是誰在看熱鬧而不顧大局去支援。這就是他們想要的結果。整個明朝不毀到他們手裡才邪了門了,指望他們打敗剛興起的滿清八旗才邪了門了。


武警0709

李自成要是一個政治家的話,假如能正確的處理好和明朝守邊將士的關係的話!清軍是沒有入住中原機會的!

如果要是沒有李自成搗亂的話!崇禎要是不殺袁崇煥,以崇禎對帶當時明朝老百姓的態度!和袁崇煥的軍事能力,明朝也許會又一次的興起,會打造一個全新的崇禎盛世吧?如果明朝的朝廷上下,能和當時的老百姓共渡當時的天災的話。清軍是沒有入主中原機會的!歷史是沒有假如的!可惜當時明朝的政府機構已是腐糗之極的了,沉澱積累了二百多年弊病,的老牌政府機構了。沒有大智大勇經天緯地之才能,是沒辦法改變當時明朝的政治死局的了!

可惜崇禎錯殺了袁崇煥,這都是當時明朝末年的政治環境,導致崇禎的多疑性格決定的!崇禎又沒有智慧和能力,調節當時的階級矛盾,這階級矛盾都是明朝歷代皇帝懶政積累下的弊病!這也是典型的,統治者的出生環境,和成長環境決定的吧?這也是封建王朝自然發酵的結果吧?

如果沒有李自成搗亂的話!明朝要是在堅持若干年以後,清朝也許會同時腐敗墮落吧,到那時候也許清朝就沒有能力進攻明朝了吧?


米粒29331981

別說明朝的滅亡是李自成搗亂的結果,明朝的滅亡是東林黨那幫滿口仁義道德、忠君愛國的陰險文人給陰滅的。朝堂之上有這麼一群陰險的文人,就是沒有李自成,也一定會被這幫有文化的孫子整出一個張自成、王自成、趙自成什麼的出來。李自成義軍這一惡果的產生是朝政亂岡的結果。遼東的軍事失利的惡果也是這個原因。總之,在明朝後期,朝堂之上的這幫文人全是吃裡爬外的陰險小人。這在明朝的選人用人上就很有問題。總之用四個字來形容明朝的滅亡就是:文人禍國。


沙漠綠洲73084494

我個人以為,歷史的興亡自有他的規律,與其說是李自成搗亂導致明朝滅亡,不如說是崇禎帝朱由檢的性格因素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明朝是一個尚武的朝代,跟大宋完全不一樣。而且明朝也是一個文化思想爆發、人才輩出的時代,已經開始資本主義萌芽而且裝備先進。(魯爾哈赤就是被袁崇煥用大炮轟死的)。明朝的皇帝越沒有作為,反而天下大勢還比較穩定,崇禎皇帝算是一個想有所作為、具有雄心壯志的皇帝,但他可以稱之為稱職,卻不能算是明君,更不是雄主。其多疑寡斷,刻薄寡恩。導致很多人才不是被他打死,就是被抄家殺頭,而且其並不懂軍事,又喜歡干預前線,導致文不敢諫、武不能戰。李自成鬧騰了很多年一直不能成勢,卻在崇禎治下迅速壯大,最終成為禍患。

如果崇禎帝知人善用,不自毀臂膀,清軍很難攻進來,李自成也難以坐大,就因為他的刻薄寡恩,有些將軍原本可以滅了李自成,但不敢,想著留著李自成才能保住自己的價值。其實如果崇禎帝不作為放手讓內閣去幹,也許天下還不至於此,就因為他太想作為卻因為經驗、能力不足亂作為反而導至場面沒法收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