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凤雅”证明区块链在慈善中可以起到作用,但我们都在忙着发币

“小凤雅”证明区块链在慈善中可以起到作用,但我们都在忙着发币

小凤雅

罹患“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小凤雅已经离开我们了,但是这一事件所带来的余波依然没有消散。捐助者受捐者这一本来应该相同离场互相扶持的群体,在这一事件以及之前的诸多事件中不断成为对立的双方。在公众质疑善款被挪用之时,受捐人以及网站竟然拿不出具体的消费去向以及证明。

“小凤雅”证明区块链在慈善中可以起到作用,但我们都在忙着发币

小凤雅爷爷拿着消费明细

“小凤雅”证明区块链在慈善中可以起到作用,但我们都在忙着发币

住院明细

“小凤雅”证明区块链在慈善中可以起到作用,但我们都在忙着发币

花销明细

(奶粉11000,零食衣服3500,家属陪护吃喝3500,被子玩具1200……这些已经占总开销的60%了,重新定义了“大部分”)

—— 筹来的款大部分花在凤雅身上了,至于数字是否准确因为没有票据,我们(警方)也不能保证。

—— (质疑为什么有那么多奶粉)11000里面有尿布等,不仅是奶粉。

从整个事件可以看出什么?不专业,极度不专业。在一个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慈善竟然依然显得这么简陋。这个时候,我们号称能解决各种问题特别是信任问题的区块链创业者们,他们又在哪里呢?

捐款时对每笔捐款进行记账,受捐者在拿到善款后,每一笔花销全都记录并且上链以便捐赠者可以随时进行监督。这样一旦有质疑发生,并不用跑到受捐者现场,只要在网络上进行查询就可以知道善款的使用情况。而善款的发放也可以分批进行,以防止骗局诈捐的前提出现。有人可能质疑受捐者不会使用网络。

“小凤雅”证明区块链在慈善中可以起到作用,但我们都在忙着发币

记录

但是在小凤雅事件中,小凤雅的母亲不但在火山小视频上进行募捐,并且会使用聊天工具进行交流。这样难道就不会把单据上传吗?善款本来就是来自于慈善人士的捐赠,受赠者需要证明每笔善款的花销,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要将区块链和慈善结合起来,能够接受监督的受捐者可以优先获得善款,一旦执行不好或者中途有善款被挪用的请款,通过对比上传的单据和实际发放的善款金额很快就以发现。通过技术手段就可以保证善款可以发放到真正需要者的手中。

看,这不就是区块链最好的应用场景吗

“小凤雅”证明区块链在慈善中可以起到作用,但我们都在忙着发币

区块链相关公司

我们国内与区块链有关联的公司已经有11975家公司,但即使这么多公司,也没有人去解决慈善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慈善的想象空间有限,而大家都在忙着发币。连所谓社群也都可以发币,还号称是一场伟大的试验。

“小凤雅”证明区块链在慈善中可以起到作用,但我们都在忙着发币

XMX项目

不去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就鼓吹社群的重要性,这种垃圾项目竟然还有人信?

“小凤雅”证明区块链在慈善中可以起到作用,但我们都在忙着发币

XMX项目

“小凤雅”证明区块链在慈善中可以起到作用,但我们都在忙着发币

XMX的下场

可悲的是不但有人相信,而且还不少。因为大部分人并不是对于区块链的技术有信仰,大部分人只是希望在这个浪潮中取得属于自己的利益。至于区块链,Who c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