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软Build大会看,后PC时代微软有机会逆袭谷歌和苹果吗?

Mr_Dash

北京时间5月7日晚间,微软Build 2018开发者大会在西雅图华盛顿州会议中心举行。

关于这次微软的大会,我看了多家媒体的报道。报道的点和评论的观点各不相同。我依据自己的理解来梳理下这次大会。

其实这次大会上,大致有以下这么几大看点:

一.微软极其重视用户隐私

Facebook的隐私泄露事件给美国民众的内心以很大打击。而微软这次推广主题之一就是云计算。所以微软CEO 纳德拉一上场就强调:微软聚焦三大核心支柱,首要关注的就是隐私问题。微软将无时无刻都会把隐私问题放在首位。请大家打消顾虑放心使用。

二.使用Azure云物联网的智能摄像头

智能摄像头是由微软和高通公司联合开发的。通过智能云边缘运算去监视公司的一些设备的运行情况。在案列中举了罗克韦尔公司的案列,(罗克韦尔是全球最大的工业自动化公司)智能摄像头可以帮助监视他们的自动化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微软强调的是,智能摄像头无需把大量监控数据上传到云。而只是在设备有异常的时候才上传警告和异常图像信息。同时这也就意味着无需再用人工检查这些设备了。

三.使用Azure云的大疆无人机

对于高处和露天下的机器设备的检查,比如长长的管道检修。很多时候是一个很麻烦的工程。人员的部署也要花费不小的成本。在这里微软就和大疆合作,将智能摄像头安装在大疆无人机上。这样由一个工作人员控制无人机,根据无人机上智能摄像头捕捉和反馈的信息。就可以检查管道是否有泄露,泄露处的具体位置。

这样就大大节省了检修的人工成本。

四.小米华为也使用Azure云

Azure云中的翻译功能,可以为手机设备提供语音翻译服务。并且它还有自带的MPU离线翻译功能。这点可以帮助到成千上万的不懂外语的游客们 。

五.kinect不止体感游戏这么简单,还可以运用到多个领域。

kinect是微软在xbox中开发的体感游戏系统。原理是应用摄像头捕捉人体的动作。然后通过智能边缘计算转化为动作指令输入程序。

但kinect未来应用的领域将会非常广泛,医疗,教育,工业以及机器人操控都会成为微软服务的领域。

并且kinect还可以和微软的现实增强功能的眼镜配合使用,以实现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

六.微软小娜将取代传统的秘书职位,今后企业内白领每人都可以配被一位贴身秘书。

微软小娜和亚马逊的Alexa这曾经是一对竞争对手,在但是在Build 2018上两位对手却进行了场景融合式的合作。

我们看到微软小娜目前的人工智能,基本可以取代一个传统贴身秘书:安排行程,购买商品和预定酒店机票。以及提醒他人开会,并且在会议上记录每位于会者的言论,做详细的会议记录。

小娜已经能很好的完成这些工作。

七.非游戏类消费应用开发者提成高达95%

最后,微软为了鼓励开发者上微软的window平台上开发应用。推出一个重磅的政策:在微软商店中所有的消费类应用(除了游戏)会有95%付费和应用内购比例支付给开发者。这种新的分成策略适用于Windows 10系统PC、Windows混合显示、Windows Phone和Surface Hub等设备上的购买行为,Xbox或游戏类别除外。

微软的这次大会上极少提及自己的传统项目windows和office。也没有主打任何一款硬件产品。而是将笔墨都放到了云计算,AI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应用中去。

在鲍尔默离去时,微软是一只拖着沉重步伐拼命追赶竞争对手的大象。而如今微软在新当家纳德拉的带来下,这只大象开始走出了自己的步伐和节奏。

后pc时代,在wp争夺全球份额中落败的微软。市值在近日又重回了7000亿美元,超过了老对手谷歌的市值。

在后pc时代,在移动端系统大战已经尘埃落定以后。微软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云计算,AI人工智能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另外微软也渐渐淡出了消费服务端的争夺,转向专注于之前经营已久的企业端。

微软是否能逆袭谷歌和苹果尚未得而知,但巨人微软已经在失败和阵痛中挺过来,又重新站到了舞台上。

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下一个风口的赢家将会是谁?目前还真的不得而知。


有态度的土豆

要说逆袭,事实上我们回望过去,能够明显看到的是,在纳德拉云为先战略带领下,微软已经完成了一次大象起舞,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逆袭,至少在市值上,目前微软其实已经超过了谷歌(最近一段时间内),位列全球科技公司第三位了(前面一段时间甚至是第二位)。



但长远来看,微软是否能否持续保持这种超越,事实上谁也说不清楚,毕竟变数也有很多,诸如Buld大会上宣布的这些东西,最终能落实多少。此外,谷歌和苹果的开发者大会还没有召开(谷歌今晚召开,苹果六月份去了),这二者会推出那些举措,暂时也还不清楚。

但是有一点可以明晰的是,在Buld2018上,我们看到微软是越来越走在了正确的路上,以云计算和AI为支撑,开放合作赋能,发挥着自己在的核心优势——基于Azure云服务的底层支撑以及微软AI技术能力,为企业端客户提供生产力软件和平台应用解决方案,让自己成为平台和解决方案服务商,构建属于自己的未来。


能够看到在今年的Build上,微软对外展示发布了“Azure IoT Edge(终端物联网的布局)、升级对话式AI、Cortana与Alexa的联姻、混合现实应用(Microsoft Remote Assist和Layout)以及微软365套件以及跨平台协作应用Your Phone app等技术和服务。

而透过微软的这一系列举措,能给看到的是微软现在发力的重点是云服务、AI、物联网、混合现实这些方面。这些方面实际上是在构建未来B端需求的的基础技术平台,释放的是微软的系统、平台搭建能力,这是微软的传统强项能力。

在这里,对于微软欲求打造的未来角色定位,我个人是颇为看好的。

而需要多说一点的是,无论是微软还是谷歌亦或是苹果,AI事实上都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战场,都是相互竞争发展的,这是共同性。但相异的是,微软由于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失利,使得他们其实是转换了不同的发力方向,微软更朝着B端发力,而苹果和谷歌更朝着消费端的方向发力。


邻章

关于"从微软Build大会看,后PC时代微软有机会逆袭谷歌和苹果吗"的问题?

机会是有的,且是微软Build大会的目的,但何时逆袭,有待时日,并驾齐驱应该沒有悬念。

作为新兴科技事业的龙头老大,在统领新兴科技市场20多年后逐渐失去起步时锋芒和硬气,使微软科技真的呈现出"微软"的痕迹。但必竟还是老大。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姜还是老的辣"。

从微软Build大会可以看出,微软也仅仅是稍微"软"了一点点而巳,并没有"软"到底,失去战斗力。可以断定,微软Build大会的目的,就是要举微软全部之力,重振微软雄风,逆袭谷歌、苹果指日可待。

但是,微软真的要逆袭谷歌、苹果,任重道远,甚至举步维坚。

虽然特郎普政府对中国电子产品"华为"科技大开杀戒,并要挤出美国市埸。

但庞大的中国市埸本身和中国新兴科技的掘起,并不会让微软在重振雄风中得到太多实惠。

都知道微软开辟中国市场后发了大财,继而谷歌跟进后又渐次退后,现在是苹果在中国市场龙飞凤舞,如火如荼。

尤其是中美贸易磨擦后,很多人都想封杀苹果。但"老子″知道,"治大国若同烹小鲜",必须谨小慎为。"老子"还未出手,川普的贸易代表团抵华谈判。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老子"強大了。都知道"北斗"系统吧,老美的"GPS"系统民用10米,军用1米;而"老子"的北斗系统是民用1米,军用1厘米。这难道不是"老子"就是不怕"山姆大叔"吗!

还有就是制度优势。微软重振雄风再怎么做,仅靠的是微软公司的本身之力,很难借助国家之力,这是由美国的社会制度决定的。

美国的微软、谷歌、苹果隶属于不同的美国财团,而美国各财团都有属于本公司的私人银行,靠的是资本运行,夺取的是绝对剩余价值。

仅此,制肘微软发展的因素仍然很多。微软如果真的要想逆袭谷歌、苹果,建议联手中资企业并向中国开放高科技技术,应该是一条捷经。

管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