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南越王墓里出土的「絲縷玉衣」,2000多年前用了2000多片玉!


作為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廣州南越王墓可以說是在當時轟動一時。據專家考證,這座墓葬的主人是西漢時期南越國第二代國王趙眜,距今兩千多年。

據官方數據統計,截至去年,南越王墓已出土珍貴文物1000多件,有15位殉葬人,是嶺南地區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陪葬物最豐富的漢初古墓,也是唯一的一座全用石塊砌建而成的、首次出現壁畫的彩繪石室墓。

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銅器和陶器最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有青銅編鐘樂器3套,銅鼎36個,銅鏡39面,以及金印3枚,出土玉器240多件。

墓主身穿的玉衣殮裝已復原,它是中國截至2017年為止發現完整的西漢玉衣中年代最早又是唯一的"絲縷玉衣"。

這件絲縷玉衣,長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絲線穿系和麻布粘貼編綴做成,十分的完整。

墓中出土藍色平板玻璃、世界第一套套色印花銅版模、非洲象牙等,都是一批有意義的稀世珍品。不少在南越王墓出土文物,被世人譽為“嶺南文化之光”和“國寶”。

博物館以古墓為中心,依山而建,將綜合陳列大樓、古墓保護區、主體陳列大樓幾個不同序列的空間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突出了遺址博物館的群體氣派,是嶺南現代建築的一個輝煌代表,曾獲得六項國內外建築大獎。

南越王墓在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入選國家AAAA級景區,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南越國遺蹟》與《海上絲綢之路》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