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面试高分养成系列五—审题的技巧

伏尔泰:有些人只会用文字来掩饰他们的思想。


每一道面试真题总会展现出个性的一面,或考察同学的思维能力、或考察人际、或应变能力等等。用伏尔泰的这句话来形容面试命题专家再形象不过了。因此真正的答题必须要从审题开始,了解题目方能应对自如。

“审题”,拆开来讲,是一个动词“审”和一个名词“题”。“审”,详尽地了解;详细地查究;题,题目、题干、主题。

一、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审题的第一步,要看问题的指向性。问什么,答什么才是一语中的。不同的题目有着不同的问法,如下:

智能类题目,传统问法为“你怎么看”、“你怎么理解”、“谈谈你的启示”、“谈谈你的看法”等;经典问法为“对此,你怎么看”“结合工作,谈谈你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启示”等。传统问法比较简单,只需要认清题型,答题时候加强对问题的分析即可;而“对此”则需注重“此”的指代性,如题“被啃老长达 7年的一对夫妻将儿子诉至法院,并申请强制执行赶独生子出门,法院选择支持了这对夫妻的请求。据了解,其子大学毕业后一直闲在家里等吃喝,面对父母劝说,还声称父母有义务养自己。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其中“此”是指题干的前半句,如果理解成后半句,极有可能在答题中脱离了事件本身只谈“啃老族”;诸如“结合工作”、“结合生活”等要求考生在答题时举例论证时最好能够联系实际。

活动类题目,传统问法为“你如何组织/开展”,这种答题相应来说比较简单,考生只需将活动按照时间或者要素的方式将活动说清楚即可;经典类问法需要格外注意,如“重难点怎么做”、“如何保证效果”、“如何保证真实、有效”、“如何做到公平、公正”。这类问法有着鲜明的反模式、反套路倾向。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让你做一个“鸡蛋炒辣椒,请问你如何做?我们的答题无非就是准备阶段购买食材、刷锅、切菜,过程中注意炒菜的步骤等即可。换一种问法:如果问你怎么样才能保证这盘菜可口,我们的回答就变化了,必须要细化每一步骤中的注意事项,如保证食材的新鲜、佐料的量、火候的把握等等。这里涉及到答题的反模式化,我们会在“高分养成系列六”中重点说明。

二、尼采:儿子承继父亲的沉默,我经常在儿子身上发现,父亲心中深藏的秘密。

审题的第二步,必须把握题目的主题和关键词。有些题目中主题以关键词的身份出现,有些题目主题则比较隐蔽。只有把握了主题,答题才能不偏题,而关键词的分析则构成了答题的架构,即以“主题”为干,“关键词”为枝。如果一道题的答题比作大树的话,“干”正则树直,“枝”繁则树茂。如:“机关单位有

制度按照制度办事,没制度按惯例,没有惯例比照着干,比照不了就摸索着干。你对机关工作这样办事怎么看?”主题为机关工作,关键词为“制度”“惯例”“比照”“摸索”,我们需要思考机关工作中四种工作的含义以及其联系,进而得到答题的观点和内容;再如“有群众举报某建筑工地建筑材料乱摆乱放,占用人行道建筑垃圾也随地堆放,作为城管支队工作人员,领导让你去调查此事,请问你将如何开展?”,其中主题为调查,关键词为群众举报、建筑材料、建筑垃圾,思考时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均围绕其进行。

三、托马斯·富勒(英国学者):愚者的天堂,便是智者的地狱。

善恶一瞬间,充满了辩证关系。如同题目中的关键词,其隐含着内在关系,或并列、或递进、或转折,思考时要加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答题更有逻辑性和深度。

四、温斯顿·邱吉尔:你回首看得越远,你向前也会看得越远。

面试的审题不是一蹴而就,思考的越为深刻,就越接近命题者的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