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扶贫 用行动济困

用心扶贫用行动济困

——记水城县营盘乡罗多村第一书记黄亚祥

核心提示

这一年多时间以来,无论阴晴雨雪,总有一个年轻的身影行走在水城县营盘乡罗多村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乡亲们见了他会上前打声招呼,热情地唠上几句家常,这已经成为村里大家最熟悉的场景。这位青年就是水城县营盘乡罗多村第一书记黄亚祥。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雷厉风行的作风、真情关怀的爱心投入驻村工作中,以“用心扶贫,用行济困”的工作决心,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谋发展,带领全村群众走向小康之路。

用心扶贫 用行动济困

到村民家中走访调查

自从来了黄书记,村支部有了主心骨

水城县营盘乡罗多村位于营盘乡北面,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全村共1078户376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09户1253人,贫困发生率为33.31%,25个村民组分布在海拔800米到1800米的深山中,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2017年4月,黄亚祥由市委办公室选派到水城县营盘乡罗多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黄亚祥认为,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治理水平是驻村工作组重要的职责。于是他通过指导、帮带、协调等做法,拓宽村干部眼界、坚定发展信心、提振干部精气神;并与村每个班子成员交心谈心,通过协调消除同事之间的隔阂,让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动员发展意愿强、政治素质好的4名青年同志加入村班子,配齐配强脱贫攻坚主力军;指导村里完善办文办事程序,规范高效落实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多次受到市、县、乡的表扬。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把罗多村村支“两委”打造成了一支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强、作风过硬的队伍,工作人员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对于落实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打折扣,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古人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要想成功,关键是干。如何干?黄亚祥有自己的想法。一是抓基层组织建设。抓住支部书记这个关键,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党员队伍老化、组织生活不规范、“三会一课”形式化和党员模范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制定整改目标和措施,逐一整改、逐一完善,在各级党建督查考核中成绩显著;二是抓制度完善。在认真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础上,借鉴学习安顺塘约村和盘州市高官村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及时修订完善工作制度,实行村活动室24小时值班制度,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发展,受群众一致好评;三是抓移风易俗。以“村规民约”为基础,用务实管用的“硬杠杠”,激励、约束、引导群众自觉摒弃农村一些厚葬薄养、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民俗山歌、农民画、卫生环境“大比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倡导良好家风、纯朴民风、和谐寨风,全面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为民办实事,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黄亚祥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努力践行“用心扶贫、用行济困”的思想理念,切实帮助和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团结带领新建沟村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驻村以来,黄亚祥带领驻村工作组紧紧围绕“一宣六帮”工作职责,突出抓好脱贫攻坚任务责任,致力于了解村情、熟悉群众、算清驻村“八本帐”,坚持吃在村、学在村、干在村,每月在村工作时间均在25天以上。

黄亚祥和村支“两委”成员拿着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表,白天挨家挨户核实信息,晚上开群众会、搞夜访,跟他们讲惠民政策、讲发展思路、讲未来的生活,把同步全面小康的美丽故事讲给群众听,把党的好声音带到田间地头,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入脑入心,让群众听党话、感党恩,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黄亚祥认为,立足工作职责,保障“四场硬仗”各项任务稳步推进,是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本质问题。驻村以来,他全力做好矛盾协调化解工作,共化解项目建设引起的矛盾纠纷120余起;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并加大盲区摸排力度,对政策没有覆盖到的盲区,多方争取支持,不留死角、不让一户群众掉队。现在,罗多村的发展日新月异、大有可为,十日不同天。

 好口碑不是喊出来的,是拼命干出来的

说起黄书记,大家都翘起大拇指,别看年龄不大,干工作真有一套。罗多村山高谷深,立体气候条件优越,黄亚祥便与村支“两委”商定,依托“开门见山”的优势,靠山吃山,按照“一村一品”总体规划,坚持“种养结合、长短结合”,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种植黄金梨1951亩、核桃1400亩、刺梨2728亩、猕猴桃215亩,并牵头编制《罗多村产业修枝剪形实施方案》,加大产业管护力度,确保如期取得收益;同时利用春耕生产时机,整合政策资源优势,配套土地流转与退耕还林政策,扎实做好玉米调减工作;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动8户贫困户自愿通过土地入股、劳务补助的方式养殖桃花鸡7000羽,让他们每户稳定增收3000元以上;依托温氏集团建立集中养猪场1个;依托产业扶贫基金,发展中蜂养殖1000箱。如今的罗多村,已经走上了一条“产业脱贫+自主脱贫”相结合的内源脱贫路子。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黄亚祥谋定而后动,编制罗多村路网规划,推动形成以“二级路与旅游路为主线,通组公路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为产业发展、群众出行奠定了良好基础;分批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全部配套完成改厨、改厕、改圈,房屋靓化、庭院硬化、环境美化工作;积极协调水利、电力、移动公司、电信公司等部门对罗多村实施农村用水管网铺设、农村用电低压改造、通信网络全域提质升级,大大提升了群众生活品质和满意度。

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原则,整合村支“两委”、轮战工作队,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用好用足易地扶贫搬迁致富这张王牌,一次次的进组入户,一遍遍动员贫困群众搬出新气象、搬进新生活。天道酬勤,驻村以来,共动员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121户473人,2018年搬迁31户131人。

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黄亚祥用“三保障”抓紧落实。认真宣传落实好水城县教育精准扶贫和“四重医疗保障”政策,排查适龄儿童辍学情况和新增因病增负情况,启动危房旧房摸底排查工作,扎实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危房、旧房拆除工作。2017年实施危房改造14户,2018年实施危房改造13户,拆除危房27栋。

黄亚祥说:“生当如夏花般绚烂,我作为一名‘第一书记’,要立足自身岗位,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挥洒出罗多村美好的未来!群众富了笑了,就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