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全球智能製造發展現狀及前景預測分析

全球智能製造發展歷程

「深度」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

智能製造是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而逐步發展起來的。1988年,美國紐約大學的懷特教授(P.K.Wright)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布恩教授(D.A.Bourne)出版了《智能製造》一書,首次提出了智能製造的概念,並指出智能製造的目的是通過集成知識工程、製造軟件系統、機器人視覺和機器控制對製造技工的技能和專家知識進行建模,以使智能機器人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進行小批量生產。

上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智能製造技術引起發達國家的關注和研究,美國、日本等國紛紛設立智能製造研究項目基金及實驗基地,智能製造的研究及實踐取得了長足進步。

本世紀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發達國家認識到以往去工業化發展的弊端,制定“重返製造業”的發展戰略,同時大數據、雲計算等一批信息技術發展的前端科技引發製造業加速向智能化轉型,把智能製造作為未來製造業的主攻方向,給予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以搶佔國際製造業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圖表1:智能製造發展歷程

「深度」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

全球智能製造發展現狀

智能製造產業鏈涵蓋智能裝備(機器人、數控機床、服務機器人、其他自動化裝備),工業互聯網(機器視覺、傳感器、RFID、工業以太網)、工業軟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將上述環節有機結合的自動化系統集成及生產線集成等。

全球範圍來看,除了美國、德國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製造前端,其餘國家也在積極佈局智能製造發展。例如,歐盟將發展先進製造業作為重要的戰略,在2010年制定了第七框架計劃(FP7)的製造雲項目,並在2014年實施歐盟“2020地平線”計劃,將智能型先進製造系統作為創新研發的優先項目。加拿大制定的1994-1998年發展戰略計劃,將具體研究項目選擇為智能計算機、人機界面、機械傳感器、機器人控制、新裝置、動態環境下系統集成。

根據工信部的統計,2010年以來我國製造業產值規模佔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間。2016年,我國智能製造行業產值規模達12233億元。據此測算,2016年,全球智能製造產值規模在8687億美元左右。2017年,全球智能製造持續高速增長的態勢,預計2017年全年產值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左右。

圖表2:2010-2017年全球智能製造產值規模測算(單位:億美元,%)

「深度」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