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B2轰炸机为什么不常被仿制?

第一军情

B2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没有之一。其和F117战机一样完全是以极端隐身为主的轰炸机,为了隐身牺牲了部分其他能力。虽然其载弹量只有二十余吨,甚至比图22M系列都略有不如,但是其最大航程却超过了1.2万公里,是不折不扣的战略打击轰炸机,其是世界上首款完全以精确打击弹药为主的轰炸机,虽然载弹量偏小。但是其目标毁伤能力反而超过一般的大型战略轰炸机。

B2采用了翼身融合的飞翼布局,完全没有垂直安定面,只有水平安定面。采用四台无加力发动机,喷口跟F117一样扁平化,并且有宽大的机翼遮挡。有资料显示其有抑制红外辐射的能力,使得红外探测距离被大幅度减小。既然B2如此先进为何没有国家仿制或者是研发类似的轰炸机呢?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技术复杂仿制困难,价格高昂。B2是为了应对苏联研发一款轰炸机,价格高昂技术尖端。苏联一解体美国立马削减其采购数量,因为即使是当初实力巅峰的美军也实在装备不起如此尖端的轰炸机,最终只生产了二十一架。九十年代初期其生产单价就已经超过了十数亿美金,如果算上研发资金其单价更是超过了二十四亿美金。没有哪个国家能装备如此昂贵的轰炸机,其飞翼布局也没有国家能够研发生产。即便是美军也因为计算机故障在关岛坠毁了一架。

第二点是没必要。除了美军以外没有国家有装备这款轰炸机的需求。现在随着常规导弹射程越来越远,原来需要轰炸机突袭的目标可以用导弹攻击。而且大国也有自己的作战体系,装备以自身实际需求为主,而不是一味的去仿制自己发挥不了实际性能的武器,那样只会劳民伤财。


楠竹一

战略轰炸机是一国航空工业的最高成就的代表,所以很多国家都需要战略轰炸机来提高军事威慑力,但是战略轰炸机不是说想造就能造的。比如美军的B2轰炸机其作战半径在5000公里以上,就这一项对于一些领土狭小,战略纵深浅的国家来说就不适用。再从战略目的是,B2具有穿透攻击的威力,是对抗大国的利器,当初为了达到对抗苏联的目的,美国是不计成本的进行隐身设计。以1997年的币值计算,算上全部研发,制造,测试等费用,一架B2的造价高达21亿美元,在天价面前就连美国也只建造了21架,其中一架还坠毁了,这个损失都让美军心痛不已,其他国家的财力根本不能跟美国相提并论,更别说仿造了。

再从建造技术上看,目前世界上能够量产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屈指可数,只有美俄两国,俄罗斯由于继承了苏联的遗产,才在去年恢复了对图160战略轰炸机的生产线。因此在这个领域上已经落后了美国多年,除了这些原因外,要想对B2进行仿制,没有全面的军工体系,要完全山寨出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


第一军情

世界上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仿制的。首先需样品,B2从未岀口过,没有样品,无从仿制。其次需要,这家伙作战半径5000公里,数个小国加一起面积也不够。加之价格昂贵,买不起,养不起,用不起。再次难度太大,航空发动机美英的最好,工作时间一般在1.5万小时左右,俄罗斯的工作时间在0.4万公里,中国仿制的俄系发动机工作时间仅500小时,工作原理都一样,关健是材料,基础工业薄弱,材料科学落后。去年我国成立国家级的发动机公司,就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举国之力办大事,力争10至15年内补齐短板。B2仿制不了,即是有样品,仿制岀来也有代差。最后,我们虽然落后,但有祖国强大经济做支撑,有制度优势,一步一个脚印,终将赶上并超越。

。B2


涩人

这种隐形战略轰炸机技术难度太大了,研发成本、生产成本、维护保养成本高的离谱。不是谁想仿制就能仿制的。别说隐形战略轰炸机了,就是不隐形的都没有几个国家能玩的起,现在保留战略轰炸机装备的只剩美帝、毛熊了。还有就是战略需求,需要这种超远航程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并不多,也就中、美、俄这三个国家有这种需求。就目前看有需求又具备一定研发能力的除了美帝就剩毛熊和我们了,毛熊目前已经有图160了,虽然隐身能力不行总体来说还能用。毛熊受制于军费紧张短期内并不追求隐形战略轰炸机,中国目前大量装备了轰6系列轰炸机,长远来看中国最有可能去研发类似于B2这种隐形战略轰炸机的。网上一直吵的隐形大轰真假难辨,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装备隐形战略轰炸机的。但是要是非说是仿制那就太勉强了,这种战略级别的武器就连美帝的铁杆盟友们都没机会接触,中国更不可能接触到,仿制基本不可能。


宁静致远47478968

仿制过,还仿制了不少呢!

作为世界上最昂贵的轰炸机(不是最顶级的),B-2借助着自己的隐身优势在战略轰炸机家族中奇兵凸起。但至于为什么目前只有美国装备了B-2轰炸机而很多国家并没有装备同类型的武器。就要从B-2的身世说起来了。


当年ATB(先进技术轰炸机)计划中提出了一个几乎不可达到的命题:突破苏联的防空网络。在美苏冷战期间,从军事实力上考量一直是苏联碾压北约各国的。也只是因为有原子弹、氢弹这样一类武器的存在导致如果发生大规模冲突就一定引发核大战。这样各国才没有真正的打起来。不过对于制衡战争天平就需要不停的搞军备竞赛。因此ATB要求要有一款能够突破苏联强大的防空网络的远程轰炸机。


不久前的美英法联军空袭叙利亚的巡航导弹不是也有70%以上被苏联时期的老旧防空系统所击落么?这就是残酷的苏联防空网络的一个侧影。


而冷战时期的苏联防空网络可以用“无懈可击”来形容,不仅仅是轰炸机进不去,某些重点地区就连弹道式导弹也不能轻易的打进去。

为了突破苏联防空火力网中林立的导弹依靠高空高速突防已经是一种必死无疑的行为了。图-160的高空高速突防是针对美国没有地对空导弹可以拦截的命题来设计的。

那么美国就必须采取新的技术革新——让雷达找不到自己,于是就有了B-2轰炸机。

说B-2现金,其实B-2是一个相对于折中的解决方案。除了隐身之外并无自卫能力。

那么很多不需要突破强大防空网络的国家就自然对B-2没有了需求。

甚至说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下,美国自己对B-2的需求也不大了,也在千方百计的减少B-2的服役时间以节约宝贵的经费。


说说仿制吧。


B-2的飞控布局具有不稳定性,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实时的调整飞行姿态。因此在早年计算机并不发达的时间段B-2并没有被仿制成功。但得益于摩尔定律,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让模型爱好者都可以作出B-2了。

因此B-2的飞翼布局控制在现在并不是一件十分难的事情。很多之前需要大量计算解决的问题现在来看都是轻而易举的。说一个小知识现在我们手上的手机计算机能力比当年发射航天飞机的NASA的整体计算能力都要强,技术进步就是这么可怕,只可惜当年NASA利用计算机来发射宇宙飞船,现在很多读者拿着那么好的计算资源在打王者农药。


之前的答题里面W君说B-2并不是十分先进的武器系统,很多杠精就过来乱喷,实际上如果解决了飞翼控制问题是不是就可以就可以造B-2了呢?答案是大体上就可以了。但为何没有造?就是因为没有需求,而且B-2效率真心低。


军武数据库

首先,仿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小的装备,比如轻武器什么的,仿制起来相对容易一点,只要把钢炼好,原品上边的工程塑料不过关没事用木材就行了,比如台湾在仿制AR18的时候,那边的工程塑料不过关,于是就用木材代替,所以台湾的65步枪的护木是木头的。

而大的武器,比如飞机坦克军舰仿制起来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这些武器系统相当复杂,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工艺太多,在二战中,德军入侵苏联后遭遇了所谓的T34危机,当时古德里安等将领建议干脆仿制T34,但是最终还是借鉴T34赶出了黑豹,原因也很简单,德国缺乏资源,没有苏联那么丰富的资源,苏联坦克装甲钢里边的镍比较多,德国没有那么多的镍,还有德国的合成燃料中,汽油的价格比柴油便宜,B2柴油机肯定也是要换掉的,所以只能是借鉴T34上边的方法,比如那个倾斜前装甲什么的。同样的事情,苏联人在仿制B29的时候也遇到了,一开始斯大林就是想直接仿制B29,但是图波列夫在研究了那架被苏联暂扣的B29以后发现,当时的苏联工业水平达不到和美国同样的水平,最简单的苏联当时做不出来那么薄的铝片,于是老老实实的重新借鉴B29,利用苏联的加工水平,重新生产出来了图4。

美国的B2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隐身轰炸机,它的工艺材料目前都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目前除了美国以外就是把全套的技术资料给你,别的国家也做不出来。当然,别的国家在研制新型隐身轰炸机时肯定会借鉴B2的一些设计,比如无垂尾设计等,但是全部仿制肯定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没有美国的工业基础,同时还会有一些其他的要求,不可能全部照搬。


有痰

为什么B-2不常被仿制?这个问题也是无语了!有需求的军事大国不是不想复制B-2隐身轰炸机,而是不具备相关技术,仿不了!军事小国就更没能力仿制了,何况也没有对类似B-2这种大型轰炸机的需求!
B-2“幽灵”隐身战略轰炸机

B-2隐形战略轰炸机(绰号“幽灵”),是由诺斯罗普和波音公司联合麻省理工学院为美国空军研制的执行战略核/常规打击任务的低可侦测性飞翼轰炸机,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种的隐身战略轰炸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低可侦测性,

包括雷达侦测、低红外线、可见光与噪音等方面的全方位低可侦测性;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况下,作战航程可达1.2万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则可达1.8万千米,具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B-2轰炸机于1997年开始服役,由于技术要求高,制造成本也高的离谱,美国空军采购单价超过20亿美元,若以重量计,单位重量的价格比黄金还要贵两倍
B-2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轰炸机!(没有之一)

目前,

具有重型战略轰炸机研发制造能力的只有美、俄两国,而俄罗斯的研发能力还停留在苏联时期的水平,近期也只能靠恢复图-160轰炸机生产线来延续重型轰炸机的制造能力、满足战略需求;而传统欧洲强国,现在别说重型战略轰炸机,就连中型轰炸机或者专用轰炸机都没有研发能力,由于国土面积和国家战略的限制,欧洲国家也没有必要研制重型轰炸机;除此以外的其他国家别说仿制B-2,就算是仿制二战时期的B-17轰炸机都搞不了!
俄罗斯图-160性能也不错,但是与B-2也存在代差上的劣势
自英国“火神”轰炸机退役后,欧洲(除俄罗斯外)已没有专用轰炸机

其实,从必要性和整体实力来判断,有类似B-2轰炸机这种需求的国家屈指可数,但是,由于制造业基础、科技水平、材料工艺以及工业设计等方面的差距,短时间内还很难有国家能够制造出可媲美B-2的战略轰炸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即使B-2已经服役20多年,就算再过20年其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之一!由此可见,美国在战略隐身轰炸机领域的领先程度!而美国现在已开始着手研发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如不能尽快追赶,差距将越来越大


美国已启动下一代隐身轰炸机研发计划

还要继续奋力前行!


威呐解析

答案很简单:因为仿制不了呀。为什么仿制不了?因为一来逆向仿制难度极大,尤其是B2这种技术含量极高的产物,二来缺钱缺技术。当年引我们进了苏27,花了多长时间才搞出来歼11?后来的歼15、歼16呢?,所以,逆向仿制的难度不亚于重新研制,而且别人的设计方案就算吃的再透,也比不上研发者了解,所以毛子改苏35比起咱们改苏27系列自然是得心应手多了。所以完全的逆向仿制现在来说基本没必要。

不过,像B2这种升阻比大、隐身性能极好的飞翼布局肯定是未来轰炸机的发展方式,也就是说不是不仿,只是时候未到,成果还没出来,而且这个所谓的“仿制”只是机身布局看起来比较像,而不是真正的全面仿制。


诺斯罗普格鲁曼从二战结束后不久就开始玩飞翼了,YB49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产物,是B2的爷爷,可以说美帝在飞翼的技术积累上远远领先中俄。当然,再往前追溯的话,nc德国就是YB49的爸爸了。


要仿制B2的话,最大的难度不是在材料、电子系统等方面,而是在于飞控。 飞翼布局天生存在响应慢的特点,飞控也很难写,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撑,我们在这方面的积累还很弱,至于毛子嘛,还是好好把图160弄好吧。 像图中大红圈里的W型尾部处理就是B2早期设计方案中因为俯仰力矩不够而进行调整的结果,小红圈里上翘的翼面是B2飞行的常态,通过增大角度减小附面层对操控的影响,但是也会影响隐身性能。所以,B2这种飞翼布局的飞机不仅在飞控设计上存在难度,在外形、气动设计上也要考虑其对飞机操控的影响,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飞控以外,材料、设计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就目前中国的军工水平,除了航发,应该没有其他的可黑了吧。 像这种双S型的进气道和尾喷管就是隐身设计上要考虑到的东西,但这个东西大家都知道,区别在于各家的材料,哪怕材料达不到高要求,但能满足基本需求的话还是可以搞出来将就用。至于航发的话,四五年后,谁知道呢?

当然,除去技术因素,更重要的还是钱呀。咱们最近十几年才富起来,还欠了那么多帐,所以海军下饺子、空军四代机,轰炸机的事还不能太急呀。毛子嘛,穷的叮当响,不吹不黑,现在除了吃老本以外就是吹吹牛吓唬吓唬其他不听话的小屁孩,外强中干了。

B2代表了一个时代技术的巅峰,个人认为,轰20总体性能是不会超过B2,当然不排除电子系统这些方面超过它,但咱们是从零开始,仍需时间积淀和发展,想真正达到B2的水准,不是逆向仿制,而是踏踏实实往前走,把各类基础工业短板补齐,也许国产B2就快来了。


LOKILISA

B2只生产了21架!宣传及不对等做战时显示了其优异的精确轰炸及隐身突防性能,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因为其设计时大量使用了当时处于启蒙阶段的电脑辅助设计及电脑辅助制造工程。并因顾及隐身性,令其存在同F22一样的问题,通讯系统封闭独立。且速度较慢。作战使用上无法同其它友军协同,并只能进行A至B任务,无法进行A至B临时取消B改C类灵活调配任务。且维护也是问题之一。故其只能算隐身类先进飞机的开创者之一,而不是隐身类飞机中成熟可靠的飞机,并不能代表未来先进飞机标准,故仿制意义不大!


刘中元字立虎

战略武器的研制与装备,首先要看一个国家是否有相应战略任务需要战略轰炸机担任,这和国家的战略规划与部署、世界战略形势有关,即国家是需有这方面需求,象加拿大,这国家没这方面需求也就没必要研制了。

B2从气动布局看,是一种飞翼形的大型飞机,美国对飞翼的研制,可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著名试飞员爱德华兹就是驾驶飞翼失事遇难,可见美国在这方面是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与积累才造就一代名机B2。飞翼没有机身和垂尾,其外形特点决定了其在生产工艺、驾驶操控等方面的技术难度。据本人了解,B2飞行时是靠计算机来控制飞行姿态及平衡,如果相关软件代码不过关则会有机毁人亡的危险,那架掉的B2仅仅是一个感应器失效使得计算机无法正确操控飞机才酿成事故,可见B2的技术门坎是相当高的。由以上描述可知B2轰炸机没有多年的研究积累及发达的科技及工业支撑,是不可造就的,试想一般的国家能做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