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思道让十三阿哥辞掉铁帽子王,可保一世平安,但是胤祥做了铁帽子王,为何没有事?

八零后勇往直前

先说此事的出处。

邬思道选择“半隐”,离开京城的时候,十三爷带着酒来送别邬思道。邬思道顺口问了一句,十三爷要进封铁帽子王的事。十三爷说起此事,言语间很在乎这次封赏,觉得“铁帽子”很难得。邬思道也就没有说什么,上车要走。

不过,就在此时,十三爷的一句:“邬先生,我们对不起您”,让邬思道感动。他们相识十五年,十三爷的“天性率真,行侠仗义”让邬思道佩服。于是,邬思道说出了那句肺腑之言:一定要拼死辞掉铁帽子王,才能保一世平安!

邬思道深谙世事,知道跟天子交往“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可惜,十三爷不信四哥胤禛会是这样的“天子”。邬思道给了十三爷一个暗示:明天,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被灭口了。

此时,十三爷还是没表态辞掉铁帽子王。于是,邬思道又给了老十三一个建议:收敛锋芒!

邬思道给的“辞掉铁帽子王”的建议,十三爷没有听从。但是,第二个建议“收敛锋芒”,十三爷是严格执行了。

邬思道的话,后来真的应验了。十三爷知道坎儿等给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都被灭口了。胤祥理解了“与天子交往,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四哥变成了皇帝,就不再是四哥了。

于是,胤祥在皇帝面前,自称“臣”/“臣弟”。对于雍正,他每次都是毕恭毕敬的称呼“皇上”,不再称呼“四哥”。而且,在皇帝面前,总是卑躬屈膝,说话也委婉了很多,不再“口无遮拦”。

后来,雍正和十三爷下棋,十三爷再也不敢赢雍正。棋艺在阿哥中间拔尖的十三爷,每次都和雍正下个平局。雍正知道十三爷让着他,于是雍正很恼火。雍正要的是“敢说敢为敢笑敢怒”的“拼命十三郎”;让胤祥做他的“十三太保”!

此时,胤祥动之以情的说出了自己的苦衷。毕竟,在“夺嫡”之争中,胤祥多次被人陷害。胤祥十几年里,如履薄冰,依然被康熙圈禁了十年!这十年,让37岁的胤祥耗尽心力,头发都已经半白了。所以,已经没有了“拼命十三郎”的劲头了。

胤祥虽然“收敛锋芒”,但是,依然能为雍正挑大梁。

胤祥在雍正登基之前,就是雍正的得力帮手。尤其是在康熙死后,胤祥夺取丰台大营兵权,为雍正顺利登基保驾护航。

雍正登基以后,胤祥依然会为皇帝卖命。当时,青海罗布藏丹增叛乱,老十三依然请缨去青海领兵平叛。胤祥这次请缨,其实,多半是出于表“忠心”。因为,胤祥的身体不行了。而皇帝手里还有一个年羹尧可用,雍正肯定不舍得让他去前线拼命。所以,雍正让年羹尧前去平叛。

其实,老十三胤祥跟皇帝是“发小”。他对于雍正的了解,肯定更透彻,更深入。只要胤祥能摆正姿态,肯定能把雍正“哄好”。

最后,以上都是《雍正王朝》剧情。真实的历史,邬思道只是田文镜的师爷。没有参与“九龙夺嫡”的事,也没见过老十三胤祥和老四雍正。二月河写小说,也要尊重最基础的历史事实。所以,胤祥还是铁帽子王,并且能善终。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要搞清楚一个概念,《雍正王朝》的男一号是雍正。虽然邬思道神通广大,神似诸葛亮和刘伯温一样的人物。

但是,二月河笔下的雍正,他不是刘禅那种阿斗。雍正更像朱元璋,即使没有刘伯温替他参谋,照样玩的转。


邬思道被雍正反摆一道,在电视剧和小说中不是一次两次了。早期,邬思道打心眼里是很自负的人。觉得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中,雍正只要按他的计谋行事就行了。


结果清理刑部冤狱一案,雍正就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问题。雍正的这个小心机,让邬思道很是意外。

邬思道力劝雍正不要接这个棘手的案子。结果雍正当着康熙的面,还是假模假样的把案子给接了。



气的邬思道以为雍正是阿斗之才,扶不起的烂泥巴。其实是雍正有意向邬思道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连夜对自己下狠手,故意让自己得风寒病。既在康熙的面前表功、得宠,又摆了所有人一道。雍正的这股狠劲,让邬思道感到很意外。



后来邬思道跟十三爷说:

“这个铁帽子王,这……你要拼死辞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
“与平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啊,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不过十三爷你不用担心,只要你收敛锋芒,皇上是不会怎么样子的。”

邬思道说的这些话,并不能说明邬思道他说错了。因为府里替雍正办差的人,确实被雍正杀了不少。

十三爷也确实听从了邬思道的建议,在雍正面前毕恭毕敬,君臣关系分的很清。

电视剧中有一个细节,雍正未登基之前,十三爷跟雍正下棋,腿都是翘着的,一副飞扬跋扈的模样。雍正登基之后,这哥俩再下棋时,十三爷都是弓着腰,一副恭维谨慎的模样,连笑都是很勉强的假笑

只不过允祥这种刻意的谦逊,并没有得到雍正的欣赏。因为,邬思道和允祥忘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雍正为人非常刻薄,当王爷时就没有几个能信得过的心腹。

而且,雍正他是一个想做一番大事的人,不管是整肃吏治,还是清理国库,雍正都需要允祥的帮忙。

如果连十三爷都敢杀,谁还愿意替他卖命干活呢?所以允祥越是怕雍正,雍正反而会更加起疑心。也会觉得允祥是在找死。


雍正要的是能替自己办事的人,不是逢迎拍马的人。允祥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立即转变态度,主动帮雍正挑担子。

后来还有一段,是小说中的内容,电视剧中没有拍出来。邬思道从田文镜处离开后,本想去江苏帮李卫处理几件案子。结果,邬思道跟李卫细聊后才知道一个大秘密。

原来李卫一直跟雍正有密折联系,而且邬思道从田文镜处离开后的动向,雍正也摸的是一清二楚。邬思道就像笼中的鸟儿一样,逃不脱雍正的手掌心。

小说原文是:

邬思道又翻过一页,却是皇上的朱批。这朱批后面还有一段话,却是针对邬思道的:“邬先生现在哪里?听说他到了湖广,又沿江东下,可能已到了南京。尔一定要设法找到他,将此折让他看看,听听他有什么想法,再详尽地报朕知道。告诉邬先生,允祥很想他,朕也有事要垂询于他。他不必回家乡了,就由你妥送至京,安置到怡亲王府可也。
看了皇上的这份朱批,邬思道头上冒出汗来了。想不到皇上原来答应让自己“中隐于市”,竟是不可能了。
邬思道自言自语地说:“皇上有什么事要垂询于我呢?”
李卫笑笑说:“先生,这事我可不知道,也没资格知道。我这里还有一份朱批,说请您在五月十五前,一定要赶到北京。但这份朱批,因为牵连着擒拿甘凤池的案子,皇上没说让您看,我也不敢拿给您。您只管放心地走吧。两位夫人,就住在我这里好了,翠儿会好好侍候着的。

邬思道原本想替李卫参谋几件大事后,找一个乡下地方彻底的隐居起来。没想到李卫也是个人精,看见邬思道自己送上门来了,就不能放他走了。不经意间,就把邬思道的两位夫人扣在了自己的总督府。邬思道就算想跑,老婆还在人家那里扣着,能跑哪里去呢?

这件事也证明了,邬思道太小瞧了雍正,也小瞧了李卫。能跟雍正混的人,都不是什么善茬子。十三爷也是如此。


后来的剧情中,每次允祥想跟雍正提几点意见时,必然要拿出那几句老话先呛雍正:

你是皇帝了,很多话不敢跟你说。你要说不让我说,我就把亲王爵位辞掉不干了。看你听不听的进去!

心机,这都是心机。雍正、允祥在相互玩心机耍手段。李卫、田文镜、乾隆、弘昼这些人也都在玩心机。而且都玩的不差,邬思道反倒变得木讷了。

对于允祥、李卫、田文镜他们来说,要想好好活着。就必须尽心尽力替雍正办差,事情办好了,小命才能留着。如果出工不出力,雍正要这些人何用?

允祥最后能被雍正高度评价,正是因为他摸准了雍正的心思。既按照邬思道的意见,对雍正毕恭毕敬,恪守君臣的本分。又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替雍正揽事,助雍正推行新政,还能时不时的提几句“劝谏”之词。

对于这样的允祥,雍正又怎么可能怪罪于他呢?如果允祥只是毕恭毕敬,啥事都不敢干。反倒觉得很不自然,太做作。雍正心机深,难免他会往别的方向去想。

所以说,邬思道确实很老道。但是他接触到的雍正,只是夺嫡的雍正。继位后,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雍正,邬思道并不了解。


Mer86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辅佐雍正登上皇位,就要离开“搬隐”,十三阿哥前来送行,在凛冽的寒风中,邬思道动情给十三阿哥,十三爷天性率真,我很佩服你的为人,我有一句忠告,望你一定辞掉铁帽子王的封赏。

当时,胤祥非常不解,四哥做了皇帝,给这个忠心而且有功劳的弟弟一些封赏有什么不对吗?邬思道见他犹豫,又给了一句忠告,只要十三爷收敛锋芒,皇上对您也不会有事的。

在半信半疑中,邬思道的马车消失在胤祥的视线之中。

果然如邬先生所料,第二天,雍王府里面专一为胤禛办事的人,已经看不到人了,惊的胤祥一身冷汗。

从此,十三阿哥开始谨慎小心,收敛锋芒。

1.在称呼上面,必成皇上,即使在私人场合,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叫四哥,言必称皇上,自称臣,或者臣弟。

2.与雍正下围棋,必定让雍正执黑子,不敢先走。雍正暗示胤祥,说他下围棋在众阿哥中是“大拇指”,而他是“小拇指”,但是每次雍正总能赢。胤祥只是低头不语。

3.雍正发火了,说他已经不是当年的拼命十三郎。这时候胤祥又打起了感情牌,说自己性格单纯,容易被利用,被人挖了一个坑,被康熙圈禁十年,年纪轻轻,头发已经白了,言毕,声泪俱下,把雍正也感动了。这样在雍正心里产生对十三弟的愧疚之情。

4.胤祥在雍正登基当晚,曾用令箭掌管了丰台大营,为雍正立下大功,但是军权又是雍正所忌讳的,后来,没有看到胤祥再去军队大营的影子,只在户部任职,没有军队职务。

5.胤祥被任命为总理王大臣之一,掌管户部,积极推动雍正新政,与八爷党势力作斗争,成功阻挠八阿哥逼宫,想要恢复八王议政的企图,调和雍正和十四阿哥的矛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是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

胤祥已经明白邬思道所说的,天子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收敛锋芒,没有居功自傲,才保住铁帽子王的爵位一直世袭八代,直到慈禧废除。



小灿哥说历史

因为邬先生这里说的,纯属无稽之谈,甚至是个不折不扣的馊主意。

咱们先看看铁帽子王是什么:清朝的爵位实行降阶继承,即你爹是亲王,你只能当郡王;你爹是郡王,你只能当贝勒;你爹是贝勒,你只能当贝子。。。这样降下去,降得跟平民差不了多少。

《红楼梦》里的贾家,以及其原型曹家就是个很直观的例子,祖宗位高权重,子孙官越来越少,以至于家里越来越入不敷出,只有挪用亏空,最后被抄家。

但有种王爷不一样,因为为国家立过大功,所以他的爵位可以不降阶继承,即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他的子孙可以一直享受亲王待遇,比如享受亲王的礼节,每年一万斛米,两万两禄银。

除此之外还有吗?好像没有了。有说当了铁帽子王,你以及你的子孙一直能当军机大臣、宰相、大将军吗?没有。有说当了铁帽子王,御林军、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就归你及你的子孙管吗?也没有。

说白了,亲王仅是种爵位,皇帝让你当差,你就是位高权重,皇帝不让你当差,你就是个啥事没有整天提笼遛鸟的退休老干部。铁帽子也仅是保证你的子孙一直能享受亲王级待遇罢了。对皇位增加不了一丝一毫的威胁。

你还以为这铁帽子王,是五代时的开封府尹,唐朝时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啊,当了就是内定的储君,跟皇帝构成竞争的关系。事实上,当了铁帽子王其实是断绝了自己这系继承皇位的可能,毕竟别人的子孙都要慢慢降成平民,而你的子孙一直能当亲王,就算雍正的子孙灭绝了,也应该让别人继承啊。反而更能让雍正放心。

当年王翦出征要田宅,以打消嬴政的疑虑;萧何看到刘邦杀功臣,就侵占百姓的房屋自污,以打消刘邦的疑虑。毕竟这点田宅就铁帽子王的一万斛米,两万两银子一样,想靠这造反纯属搞笑。

皇帝让你当铁帽子王,好彻底消除你对皇帝的继承权,你死活不当,这是想干什么

再者,铁帽子可是好东西,谁给你的?当今皇上啊,因为你对他忠心耿耿,殚精竭虑。如果他被政敌弄下去了,你作为他最忠心的臣子,铁帽子肯定会被砍下来,一起砍下来的还可能有你的脑袋。所以,你必然要和反对皇上的人做最坚决的斗争,你们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现在倒好,你不接受铁帽子,是想在皇上跟他的政敌之间左摇右摆吗?

所以,欣然接受铁帽子王才是最让雍正打消疑虑的事。


待我施为地煞变



因为十三爷经过康熙末年的囚禁,同时也知道无情最是帝王家,很清楚为臣为弟的相处之道,昔日是情同手足的四哥,现在是冷酷无情的雍正皇帝,十三爷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同时也很低调,甚至都学会张庭玉的遇事多沉默不说话的地步,不到万不得以的情况不会摆出怡亲王的招牌。

个人认为十三爷成位为铁帽子王后,地位很稳定有很多原因:

第一:和雍正皇帝的个人感情



十三爷从小就和四爷关系很好,后来就又一起辅助太子,一起外出办公,又替四爷挡箭等等,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是很深的,十三爷帮助四爷继承大为位,又帮助雍正守住皇位,功劳是相当大了,雍正收拾了其它兄弟,已经被世人所骂,如果再处理十三爷那将不容于朝廷,不容于八旗军队和满族皇亲。

第二:十三爷的个人能力



十三爷能文能武,文能协助雍正皇帝管理国家和百官,武能管理军队,是雍正皇帝的最得力的助手。

第三:政治需要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雍正通过十三爷可以在军事上压制隆科多,年羹尧,和十四爷等人,这些人在不怕雍正皇帝,但都要顾及十三爷在军队中的影像力,再有十三爷又是旗主王爷,地位十分高贵,看看隆科多的大公子为难刘墨林的知己爱人苏舜青时,人家一提十三爷,隆大公子转人就走,后来还被隆科多修理了一顿,这就是十三爷的威慑力!

再有就是十三爷可以替雍正皇帝出面协调他和其它皇族成员的关系,看看八王带领关位外四位旗主王爷逼宫时,十三爷替这四位王爷求情,缓解雍正和旗主王爷之间的关系。



所以,雍正皇帝离不开十三爷,于情于理都要善待十三爷,分个铁帽子王当最合适不过了,至于十三爷能善终,自有十三爷的造化!


我自提笔写春秋

可雍正皇帝登基后也需要有强势的力量控制朝局呀,他抓了老八老九等所谓的兄弟,软禁了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十四阿哥,又给老十三一个铁帽子王,其实就是在朝中给自己立威,告诉群臣: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要真心为朝庭办事,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他雍正是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这大概就是雍正皇帝给允祥铁帽子王,并且让其家世平安的原因吧。


爱喝咖啡的大妈

邬思道是虚构的,用现代厚黑学重构了清朝九子夺嫡的过程,其实雍正接皇位远没有那么惊险,后期雍正杀康熙,吕四娘杀雍正,雍正血滴子等等其实都是政敌故意抹黑的,九子夺嫡也是文艺加工的多。。。雍正是康熙后期重点培养锻炼的,也是有雄心大志的勤政爱民的皇帝,同时心地比较仁慈,热爱汉文化重用汉臣,推动满汉融合,比如曾静留着不杀,还专门写书昭告天下表面自己心志。。。允详是雍正自小照看长大跟雍正的感情很好,一直都是忠心支持雍正,同时也做了很大贡献,是雍正的左右手,因此雍正不可能杀允祥,更不可能在根基不稳的时候杀允祥(雍正根基稍稳立马清除了八王等政敌)。。。有人说允祥有兵权威胁皇位,这就更不对了,允祥的兵权是雍正给的,清政府是高度集权的政权,对兵权控制非常严格,甚至清朝一直都没有带兵造反的将领,所以说厚黑学解构九子夺嫡就是自娱自乐罢了


王健170107529

第一,邬思道是个小说人物,戏言,不可当真。

第二,雍正当皇帝,几乎所有的兄弟都跟他对着干,除了胤祥跟他一条心,为了收买人心,雍正对这个兄弟非常好,许诺铁帽子王,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这样十三阿哥才死心塌地为雍正拼命。

第三,雍正是权谋大师。

他知道胤祥不仅忠心耿耿,还才能卓越,最放心的是胤祥没野心,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雍正自然而然要重用,引为心腹。

第四,雍正要树立一个榜样。

雍正要让众兄弟明白一点,跟我走,有肉吃,反对我死无葬身之地。这样才能降伏众兄弟。


大侠独狐求败

因为允祥死的早。“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恭谦未篡时”,中国自古盖棺定论。雍正刻薄寡恩,独对允祥极佳。铁帽子王是只有立下多尔衮或者代善那样的大功勋才能封赏,铁帽子王位极人臣,功高震主。邬思道以为雍正身体不好,必不永年,允祥“丘八王爷”出身,身体极佳,允祥肯定走在雍正后面。雍正刻薄寡恩,经过九龙夺嫡才登上帝位,为了保证帝位传承平稳,在走之前一定会效仿朱元璋例,把所有有可能影响帝位传承的人全部带走。事实证明邬思道没有猜错,老十四因为是雍正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在雍正母亲的恳请和压力下永久软禁(乾隆帝位稳固以后才放出来);其他所有参与“九龙夺嫡”的兄弟全部被走在了雍正的前面。如果允祥在雍正晚期还是身体健康、大权在握,那么雍正一定会想办法送允祥上路,也许会祸及家人。但是允祥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好,他和雍正不一定谁先走。事实证明邬思道什么都算到了,就是没算到允祥身体垮的那么快,允祥竟然走在了雍正的前面。结果先死的允祥死后极尽哀荣、荫庇子孙。盖棺定论,就是雍正一朝允祥权倾朝野又得善终,子孙均得荫庇。


用户55995989010

近段时间又在重新温习《雍正王朝》,受益匪浅。

1,邬思道是帝王术大师,情商极高,更懂得用人和用兵,深知兔死狐烹的道理。

2,邬思道为雍正密谋,多为暗黑,秘密之事,而雍正贵为天下,自是光耀天下,行光明正大之事,无论如何,雍正不可能不收拾他,所以告老还乡是圆满结局。

3,十三爷不同,没有参与前期的阴谋诡龉,只要处事低调,鉴于他和雍正的感情和情谊,不会有惨淡结局。

4,最重要的,当时雍正的敌人八爷一党还在,对十三爷拉拢恐怕还嫌不够(先后赐铁帽子王,世袭罔替,铁卷丹书),而八爷一伙瓦解后,十三爷也不幸归西,所以就算有矛盾,还没来得及暴露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